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不到基层我的想法和判断就没有底气” ——追记四川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毕世祥(下)

《甘孜日报》    2014年04月14日

    毕世祥从出生到去世,53年的生命里,除了在成都读大学的4年,一直没有离开过康巴高原。他有很多次机会调往成都、重庆工作,但都放弃了。

    他太爱他的家乡了。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直至生命,都投入到了基层群众工作中。
    “把镜头多给百姓,他们才是天”
    2011年9月14日,在丹巴县中路科技示范田里,毕世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主抓的玉米科技种植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当记者拿起相机准备给他拍照时,他摆手制止了,指着田间的农民说:“把镜头多给百姓,他们才是天。到那边采访采访村民吧,看看他们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抓‘三农’就是抓民生,做农业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这是毕世祥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做群众工作就是为群众谋利益。
    甘孜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拥措告诉记者,毕世祥十分低调,从不喜欢宣传自己。“他下基层从来都是轻车简从,一般就3个人:自己,1名司机,1名工作人员。他有个习惯,不要当地领导陪同,直接下到点上。他认为,这样有利于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拥措说。
    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村民丹增过去辛辛苦苦干一年,玉米亩产不过五六百斤。在毕世祥的指导下,丹增率先种植了“田丰8号”玉米种。“从种植到收获,每个关键时段,他都亲自查看施肥情况、玉米生长情况,撕开玉米外壳,数数棒子上的米粒,并作详细记录。很多时候,他早上钻进玉米地,天黑才出来。”丹增回忆说。那年丹增的玉米亩产达到了2000斤。看到农民增收了,毕世祥高兴地说:“我一个人劳累能够换来你们的幸福那真是赚了。看到你们幸福了,我也开心哦!”
    凡是和毕世祥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平和的人。然而,2010年5月初的一天,毕世祥冒着玉树地震后飞石、滑坡的威胁赶到受灾严重的石渠县正科乡。当他得知因道路损毁援建建材还没有运到,前期部署的工作也没有彻底完成时,温和的面容瞬间凝重起来,他大声呵斥道:“群众还在帐篷里生活,还在冰冷的土地上打滚,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赶快过上正常的生活。”
    他走遍了全州的山山水水
    在毕世祥家里,记者看到一张他坐在一幅布达拉宫巨幅画前的照片。“等退休了,去布达拉宫看看。”毕世祥常对妻子说。一位藏族干部,竟没有抽出时间去布达拉宫,就这样带着遗憾走了。
    他太忙了,常年行走在基层,靠车轮和脚板做工作。甘孜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甘孜州州委书记胡昌升告诉记者,毕世祥走遍了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年均深入基层5个月以上,行程8万公里。
    “不到基层我的想法和判断就没有底气。”这是毕世祥常说的一句话。
    白玉县山岩乡距县城158公里,到乡政府所在地要翻越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有泥石流,路况极差,公路处于半瘫痪状态,当地人戏称这里是“鸟儿都飞不过的地方”。
    2012年11月,毕世祥了解到山岩乡干部职工、老师和学生很难吃上新鲜蔬菜的情况,就再也坐不住了。因为大雪封山,县上领导劝他不要去了。毕世祥却说,越是偏远的地方就越要去。甘孜州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旷伟回忆道:“我们在大雪中上路了,司机小心驾驶,六七个小时才到乡上。”他还告诉记者,毕世祥以前出过两次车祸,落下头疼病根,加上患有胆囊炎等疾病,高原反应严重。
    其实,不畏山高路险,忍受高原疾病折磨顽强拼搏的不只毕世祥一人。就在记者在丹巴县采访的时候,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丹巴县县长刘宾因长期受高原疾病侵扰,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2岁。从州上到县、乡、村,许许多多基层干部常年活跃在工作一线,和群众一起发展生产,以热血和生命维护着藏区的和谐稳定,他们是雪域高原最可爱的人。
    毕世祥勤于学习,是一位“学习型”领导干部。几十年来,除了在工作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外,毕世祥一直坚持学习藏文和英语,每次出差、下基层都带着藏文版的《甘孜日报》和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在工作之余阅读。所以,他下基层不用带翻译,可以直接和藏族群众交流。
    2004年9月,毕世祥在康巴国际旅游研讨会上用英语演讲,向中外专家介绍甘孜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一个地道的藏族干部,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外国人很是惊讶。
    毕世祥善于思考,他常对干部们说,做好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三条线”:要扎实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情况,向基层群众请教学习,踩稳“地平线”;要严格办事程序,把握事态走向规律,科学管理,手持“运行线”;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提炼,眼盯“提升线”。“这是毕部长多年做群众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好理解,也好用。”很多基层干部都这么说。
    宣传工作也是群众工作
    2011年11月,毕世祥任甘孜州委宣传部部长,又干上了“老本行”。从1989年10月到1992年10月,他曾担任康定县委宣传部部长。
    毕世祥十分清楚,宣传工作也是群众工作,不像有些人说的就是动动嘴皮子、耍耍笔杆子。尤其是在像甘孜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虚功实做,像做群众工作一样,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才行。
    寺庙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毕世祥下基层的时候特别注重深入寺庙,和僧人交朋友,坐下来和他们交心谈心,为寺庙解决问题、办实事,同时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毕世祥了解到石渠县觉悟寺大殿年久失修,威胁到僧人的安全后,专程到该寺查看,并将情况反映给县里相关领导和部门。后来,大殿的墙体在县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修缮。去年12月,毕世祥去世的消息传到觉悟寺,正在闭关的活佛四郎生根深感痛惜,他会同正在闭关的30名僧人一起为毕世祥念经祈福。
    2012年7月,甘孜州委决定在全州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为主题的群众宣传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工作由州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怎样才能做好宣教工作?毕世祥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和对基层群众思想实际的了解提出,把宣教对象分为农牧民、寺庙僧尼、中小学生、城镇居民4个方面,有侧重地分别开展宣讲活动、寓教于乐活动、形象化宣传教育、群众自我教育活动。
    “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宣传,群众乐于接受,效果非常好。”很多基层干部尝到了“宣传看对象”的甜头。
    毕世祥一向在工作中反对“单打独斗”,他特别注重带队伍,传授方法。“有一次,我向毕部长抱怨工作太多太累了。他鼓励我说,宣传干部要做发动机、吹号手,把大家发动起来,工作就不多不累了。”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丹告诉记者,“他经常说,甘孜山好水美,我们工作的同时就是在旅游啊。他总是充满乐观。”藏族干部雍西也说:“跟着毕部长工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毕世祥还主持编辑了《“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宣传教育指南》,通俗、形象地回答了群众宣传教育活动中“怎么宣传和宣传什么”的问题。
    在毕世祥的领导下,甘孜的特色宣教形式不断创新,石渠县建立了覆盖到村的“马背宣讲队”,道孚县开展了“群众工作自助讲堂”、“村村响”广播宣传系列活动,白玉县将宣讲覆盖搬迁至异地的农牧民并建立感恩教育示范点……
          ( 光明日报记者 李亚彬 李晓东)

  • 上一篇:省委巡视组近期将对我州17县进行巡视
  • 下一篇:生态永远是发展的基础和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