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机构改革以来我省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综述

四川日报    2021年01月07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法,国之重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机构改革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关键环节,坚持将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从科学立法上发力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

  “大家千万要注意,狗狗出门坐电梯没戴嘴套会被罚款,随地大小便要挨罚。”2020年11月1日,泸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7部法规——《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推动革除困扰泸州市民的诸多不文明行为。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我省坚持地方立法工作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创新开展“专家提问、申报部门现场答辩”立法项目论证机制,组建行政立法咨询专家库,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我省围绕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出台《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围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出台《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围绕助推全域开放,出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完善备案审查工作。我省制定《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定》,将法院、检察院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建立专家审查工作机制,建成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省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56件,一件件立法成果应时而生,一个个法律空隙被及时填补,地方立法在引领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彰显出蓬勃生命力。

  法因时而立,法因时而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2020年2月1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从严格执法上发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020年8月,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蓉欧通园区运营有限公司领取了成都市青白江区首个“审批变承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没想到当天就办完了,以前报批得跑几趟。”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群众的“没想到”得益于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

  机构改革以来,一场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9项政务公开地方标准,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晒出权责“家底”,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推进乡镇(街道)扩权赋能。

  组织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发布《四川省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四川省行政执法文书标准》,推进执法专业化建设。

  目前,我省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行政执法透明度不断提高。

  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执法检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保持全国前五,法治政府建设满意度逐年升高。

  严格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强化省市县三级合法性审查机制,创新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交叉审查和专家协助审查,健全行政复议府院联席机制,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从公正司法上发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百姓平安福祉要靠法治守卫。2020年2月19日,成都、南充、内江、绵阳法院分别宣判4起涉疫犯罪案件,形成强大震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稳定社会秩序,彰显法治威严。

  近年来,我省着力强化司法为民,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细化明确88项任务、66项检验成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全省法院积极推进“六个实质化”,“四川微法院”深受群众好评,创建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在全国推广。

  全省检察院全力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推动检察监督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发展。

  公安机关着眼“五个最强”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实战指挥体系“1+6”制度规范,构建上下贯通、统一规范、整体联动的警务实战格局,公安政务服务“一门通办”成为全国经验。

  司法行政机关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监狱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狱(所)地“7+N”联动机制,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覆盖全省90%县级行政区域。

  同时,全省强化司法权力运行监督。创新建立案件评价机制,开展“万案大评查”。创新建立静默化监管体系,研发案件流程监控系统,有效规范司法行为。

  此外,我省还积极推进党委主抓的“诉源治理”,纵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促进控辩审三方职责归位。健全法官、检察官选任及员额退出机制,累计产生员额法官、检察官1.3万余名。

从全民守法上发力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神仙也要戴口罩,疫情不是开玩笑”“大家只要听话,病毒并不可怕”……在县城、场镇,无人机硬核出动,开展“土味”法治宣传;在药店医院、公交地铁,滚动播放防疫常识和法律知识;在工厂、企业,律师在线咨询、上门调解,为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开展全覆盖立体式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我省认真抓好“七五”普法,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清单式明确45个省直部门(单位)的普法任务,形成大普法格局。

  在全国率先常态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覆盖全省126所高校。全面推进法律进乡村(社区)“六个一”工程,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创新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作为唯一省份连续6年发布省级法治蓝皮书。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我省基本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升级为全天候24小时响应。务实开展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服务“暖冬行动”、稳定劳动关系“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

  建设法治社会,重在夯实基层基础。我省创制《四川市县法治指数》;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组建全省人民调解协会;出台《四川省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2020-2022年)》,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8个;创新开展全面依法治县暨推动解决8个具体问题示范试点工作,探索基层法治建设有效路径。

  忆往昔,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是法治四川建设铿锵有力的脚步。而今,一切为了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法治四川建设的新征途。



  • 上一篇:川渝两地共同批准设立首个新区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6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