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见证脱贫攻坚 写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

四川日报    2021年01月14日

  

2020年8月17日海子坪村航拍。甘孜州泸定县海子坪村打造的“高科农技+高端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的生活也发生着美丽的蜕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衡昌辉摄

2020年6月,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带电运行,成功并网发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飞摄

2020年10月11日,报道组在前往甘孜县采访的路上遭遇封路,只能绕路而行。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树摄

2020年7月30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大型报道“百县千村行”采访活动开启,四川日报5版刊发了第1个版。

30多支采访小分队,行程5.1万公里,完成100个县的采访。2021年1月13日,四川日报7版刊发了第100个版。

     □成博付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程文雯吴浩徐中成燕巧吴晓铃

“一次壮举。”1月13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这样评价四川日报全媒体“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大型报道“百县千村行”采访活动。

  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主任郑泉峰将一份《四川日报》摆在案头,“报道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看,这是我们村。”300公里外,广元市剑阁县柳沟镇南庙村村民孙正康再次打开四川日报抖音号,一段短短的视频,他已经看了好多遍,家乡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让他十分骄傲。

  ……

  历时半年,四川日报全媒体30多支采访小分队行走百县千村,用脚步丈量山川之变,用全媒体视角记录脱贫之道,大型融媒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见证

践行“四力”,展现“冒热气”的生动故事

“‘百县千村行,一步一新景’,跟着党报看变迁,风光无限,振奋人心。”看完报道,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操慧写下感悟。

  30多支采访小分队,从夏天走到冬天,覆盖全省88个贫困县和12个“奔康县”,进村入户,记录脱贫奔康的四川篇章。“既如实反映了四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又展现了党媒的使命和担当。”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四川记者之家》总编辑陈欣说。从川西北高原的天路,到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的产业基地;从彝家客栈的火塘边,到川黔交界处的小村庄……报道涉及百县千村,来自基层一线。“采访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新媒体与报纸多管齐下的体量,都很难复制。”李明泉说。

  深入践行“四力”,看见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发展切片。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通坪村村委会广场上,一场坝坝会让村民唐六庆和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祁坐在一张板凳上,因为企业带动,曾经的贫困户唐六庆有了自力更生新路子;南充市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年近花甲的王华金穿上了绿格子旗袍搭配皮鞋,家乡新变化让大家的精气神也焕然一新……四川日报全媒体的这组报道,以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传递出巴蜀大地上的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变。正如陈欣所说:“报道不仅主题鲜明、体量大,更让人惊喜的是,并没有因为‘大’而出现‘空’的情况。”

  点赞同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冉斌还关注到,这组报道也是一次大型融媒体报道。2600多张照片、近300条新闻视频、100个报纸版面。“大量的融合传播作品,内容精彩感人,实属主流媒体助力脱贫攻坚的传播策划精品。”

  “从中不难感知到党报记者参与脱贫攻坚、记录伟大壮举的真情与专业。”操慧认为,通过这组精心策划、全心投入、用心采编的报道,一个砥砺奋进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强四川、最美四川跃然纸上,印刻心间,“为党报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中的使命坚守、深耕内容而点赞。”

回响

精神引领,为持续奔康注入动力

  “这组报道在创新重要时政主题报道中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感召,不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档案,还带来了团结奋进的定力与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在操慧看来,这组报道更大的价值在于感召。巴蜀大地上,定力与信心正转化为持续奔康的新动力。

  剪枝、刷白、盘条……这几天,广元市剑阁县柳沟镇南庙村的孙正康每天都忙着葡萄冬管,“村干部专门把报道转给我看了,很受鼓舞,接下来我要好好干,让家里日子更红火。”阳光洒在身上,也照进了他心里。在手机上看到关于《高原放牛娃变唐卡传承人》的报道,阿坝州壤塘县政协副主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嘉阳乐住难掩激动:“很有意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会努力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汉藏文化交流,把更多农牧民孩子培养成唐卡和国画画师,让非遗文化真正变成脱贫奔康的‘硬支撑’。”

  在绵阳平武县,梅花节、白马人“曹盖”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在报道后人气倍增,“这次采访活动对平武很有意义,希望四川日报全媒体未来能继续深入基层,挖掘更多好故事。”平武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孟贤才说。

  每个层面都提得多、跑得勤、干得实。“不管是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扶持政策落实落地的决心,还是扶贫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勇敢拼搏的干劲,都让大家看到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百县千村行”的合作伙伴,凯翼汽车跟随采访队伍一起深入基层,总经理高雷深有感触。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主流媒体进军脱贫攻坚主战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冉斌建议,今后将加强联动合作策划,与四川日报全媒体共同把川黔两地脱贫攻坚一线干群的生动实践反映出来、传播出去,共同为接续乡村振兴贡献媒体力量。

我点赞

以“壮举”报道“奇迹”

  四川日报全媒体组织的“百县千村行”大型融媒体报道,堪称一次“壮举”。

  首先,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结精兵强将,深入百县千村实地采访,多角度、多侧面深入报道,展示了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忠实记录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其次,这次采访活动本身也是一次壮举,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新媒体与报纸多管齐下的体量,都很难复制。记者们冒着酷暑深入乡村,克服高原反应前往石渠、理塘等,对四川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了图文视频兼具的鲜活报道,让更多人看到了我省脱贫攻坚的成果。

  我还注意到,这些报道还充分彰显了文化助推脱贫攻坚的独特力量,像巴山大峡谷文旅脱贫、壤塘非遗扶贫等报道,传播了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

  “文军扶贫”彰显主流媒体担当

  从夏天走到冬天,不到半年时间,川报同仁组成30多支采访小分队,行程5.1万公里,走遍全省88个贫困县和12个“奔康县”,对千余个乡村(社区)进行采访,刊发各类稿件1000多篇,2600多张照片、300多条新闻视频、报纸版面逾100个。这些融合传播作品,实属主流媒体助力脱贫攻坚的传播策划精品。

  这一路,川报同仁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参与者、传播者、宣传者、促进者、实践者的作用,把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到位,把脱贫攻坚中的典型脱贫案例、重要举措和先进事迹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呈现出来,大力营造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无独有偶,在2019年底至2020年4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也组织全省9个记者站的力量,对贵州省原1721个深度贫困村,以“脱贫攻坚·村村道”大型系列报道为题,进行了全覆盖式采访。2020年10月,又对全省17689个村(居)的“我的脱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进行征集、整理、记录和传播。主流媒体进军脱贫攻坚主战场,践行“文军扶贫”,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希望我们今后加强联动合作策划,共同把川黔两地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干群的生动实践反映出来、传播出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冉斌

我参与

采访足迹已覆盖21个市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树

  这一次“走基层”扎实:先后跟随3路小分队外出,时间加起来长达32天,走进13个贫困县,行程超过5000公里……我个人的“小数据”,背后其实是整个四川日报全媒体此次深入扎实采访的大背景。也让我这个入职两年的年轻记者感受到了“在路上”这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这一路,着实辛苦。翻越折多山,有中耳炎的同事由于气压急剧变化,痛得眼泪打滚、直跺脚;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石渠县采访,高反严重的同事边吸氧边写稿;酷暑下的达州,喝着藿香正气液的同事一上车就蔫儿、下车采访就精神百倍;阿坝采访返程途中的同事,拍下了车子驶过十秒钟后发生的滑坡,直呼后怕;凉山采访的小分队坐了这辈子最难的车,恨不得下车步行………到现场去、到一线去,我们风雨兼程用脚步丈量新闻。

  这一路,探索前行。我的无人机飞跃过甘孜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拍摄了色达县2500亩的高原大黄;我用手持云台为藏族手工艺品制售专业合作社拍了“带货”小视频;我用手机为出镜的同事录制国宝波日桥的短片……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精诚协作,用更多手段、更丰富的形式呈现、记录。这一路,我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记者更是边走边学,积累、成长。老记者们扎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扶贫干部的纯粹与奉献……这一路,所遇皆可为师。走完这一路,我惊喜地发现,我的采访足迹已实现了对全省21个市州的全覆盖。未来,我还将走遍全省183个县(区市),在路上践行“四力”,用镜头讲述更动人的故事。

我记录

多年前他们的期盼都实现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欢

  对于川中丘陵地区的乡村,我并不陌生。刚到四川日报工作时,我被安排到川中地区驻站,曾一次次在下乡采访时,听那里的乡亲们讲述他们的期盼:“村里的泥巴路,要能铺上水泥就好了!”“好久才能像你们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哦。”“娃儿在外面打工,想见一面不容易。”……

  时隔10多年,当我跟随川报全媒体“百县千村行”采访活动报道组的南充小分队,再次走进川中丘陵地区的乡村时,举目所见,他们曾经的期盼都已成为现实——一路行来,历经南充高坪区、营山、蓬安、仪陇4县区,我们所到的每个小村都井井有条:水、电、气通到村民家里;垃圾箱、文明提示牌立在村道旁;村财务收支单、村干部职责等事项一一上墙公示……除了这些标配外,有的村还建起远程视频通话室,方便村里的老人与在外务工的子女视频对话;有的村建起“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处”“政策咨询处”“矛盾纠纷调解处”等。

  基础设施的完善,基层治理的优化,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着支撑——从果实累累的柑橘园,到日渐兴旺的黄羊养殖合作社;从无中生有的“百牛渡江”旅游发展创意,到借力省农科院专家,建起蚕桑良种繁育基地;从布局产业发展到探索利益链接新机制……这片土地以最饱满的生机,迎接着外来投资者,迎接着归来创业的乡亲们。

  从这份不竭的生机中,我们看到川人踏踏实实谋事干事的质朴本色,看到川人不等不靠追寻幸福的奋斗精神。这份本色、这种精神,也必将引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乐观向前,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




  • 上一篇:德阳、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 下一篇:行走5.1万公里 听他们脱贫奔康的故事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6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