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 2021年02月09日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他的殷殷嘱托,指引着9100万四川儿女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浩浩春风里 巴蜀展新颜
四川在线记者 张守帅 张彧希 朱雪黎 王成栋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深情牵挂激励不懈奋斗。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农历戊戌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在巍巍大凉山、绵绵沃野间、涛涛岷江畔,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四川人民永远铭记那一幕幕感人场景:总书记与彝族老乡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天府新区提出建设公园城市,叮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祝福地震灾区群众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更殷殷嘱托9100万四川儿女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春风化雨,滋养万物。四川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重要讲话精神与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坚定抓好贯彻落实,带领全川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以梦为马,勇毅前行。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回访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的蜀中大地,处处是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了困扰四川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16个市州GDP超过千亿元,有万亿成都、三千亿绵阳、6市处于两千至三千亿区间,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川渝两省市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发轫于天府新区,覆盖全域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令人向往;
成渝高铁提速,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川渝段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有望今年动工……
人们所听到的每一条喜讯、感知的每一个变化,都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密不可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四川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新征程。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省上下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凝心聚力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壹
新方位 自觉与党中央对标对表,从国家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执行党的大政方针中完善治蜀兴川方略,崇尚实干、不骛虚声,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挂灯笼、贴春联、煮腊肉,四川各地年味浓郁。此情此景,与去年此时疫情阴影笼罩下的空街空巷,形成鲜明对比。
临近春节,成都街头人头攒动。 华小峰 摄
战胜惊涛骇浪,关键靠掌舵领航。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自觉与党中央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这也正是我省近年来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所积累的最根本的经验。
人们常说,方位把得准,才能站位高、思考深、见其远。四川的历史方位,就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进一步认清省情实际,完善治蜀兴川方略,强化责任使命担当,确保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成都东部新区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 视觉四川 白贵斌 摄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对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作出部署。这个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台背后,是省委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成10个方面逐一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成立22个重点课题组,充分运用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形成306个调研报告提供强大支撑。
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第一时间跟进学习、研究贯彻举措;党中央交办的事项,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这是省委多次强调的工作原则。
2019年12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出《决定》。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全省全面铺开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减少乡镇1509个、减幅32.7%,减少建制村18429个、减幅40.6%。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
改革可谓大刀阔斧,但群众广泛支持、积极拥护。省委总结经验,第一条就是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行政区划、加强基层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住了正确方向。
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才能更好指导实践、把握机遇。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财经委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等高度,不断深化对国家战略的认识,并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八次全会两次全会,安排部署建好“经济圈”、唱好“双城记”的具体举措。川渝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全方位对流。
云温雨润,枝繁叶茂。从区域协同到立体开放,从基层基础到产业支撑,从交通设施到生态环保,从民生改善到全面小康,从美丽乡村到魅力城市……治蜀兴川方略在执行党的大政方针中更加丰满,高质量发展的四川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地位更加凸显。
2020年3月5日,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村民在布江蜀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内通过机播方式栽种马铃薯。 资料图 何海洋 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强调,要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抓落实,检验的是党性,展现的是担当。省委强调,要勇于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困难挑战,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扎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终端见效。
领导干部作出示范表率至关重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蹲点调研,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机衔接起来,而由省领导分别牵头推动区域协同、现代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部署落地落实,已成为重要的工作方法论。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举足轻重。四川近年来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既常年有700多个省重点项目在建,又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有233项全国改革试点需要压茬推进,既对改善民生、服务企业等作出细致安排,又要集中力量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专项整治。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涝灾害等严峻考验,488万多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冲锋陷阵、奋勇斗争,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大凉山脱贫攻坚的主战场,5700多人组成的综合帮扶队集中会战,与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不辱使命攻下了深度贫困堡垒,让大凉山再次“一步跨千年”。
2020年6月2日,凉山州金阳县易地扶贫搬迁马依足乡东山社区“千户彝寨”集中安置点举行分房活动,金阳县14个高山乡镇、38个贫困村的1199户6582人搬进新房。尹钢 王云 摄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是根本保障。省委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制定贯彻落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意见《实施方案》,不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2020年,四川在极不平凡的一年收获了极不一般的成绩,经济总量实现4.86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国比重为4.8%,比2019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贰
新格局 围绕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四川“一干多支”引领区域整体势能“水涨船高”,“四向拓展”呈现开放高地新气象
波音737、747、777、空客A330、A380、国产ARJ21,6家航空公司的6架不同机型飞机平稳着陆,留下在机场跑道的“初吻”——2021年1月22日,这天的高光时刻,属于进入试飞阶段的天府国际机场。
几天后,2020年全球航空业数据出炉,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4071.2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首次跻身全球第三,排名上升了21个位次。东有天府国际机场,主城区有双流国际机场,成都正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1月26日,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在宜宾三江新区正式开园。这个园区形象地诠释了一个理念:“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制造在市州”。
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切片看逻辑,这些看似不相关联的事件,映射的却是四川发展格局之变,即围绕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在新阶段有了新内涵。
汶马高速
对内: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级。
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长期历史发展,形成了成都“一城独大”、其他市州普遍偏弱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
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需要大理念、大视野、大胸怀。在一次次密集调研中,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呼之欲出——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要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发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
干支联动、竞相发展的节拍迅速加快:成立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各片区联席会议制度,鼓励支持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赋予这些地区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宜宾三江新区 (宜宾三江新区供图)
成效体现为数据。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舰队——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经济区,2020年分别增长4%、4.2%、3.8%,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或与之持平,形象诠释了“压舱石”作用。
成效体现为突破。2020年,绵阳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成为四川第二个站上这一台阶的市州;宜宾触线2800亿元,乐山迈入2000亿元门槛,这意味着四川跻身“两千亿”GDP俱乐部的市州达到8个,相比2017年增加了6个。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教授杨继瑞评价,“这进一步释放出竞相发展的强烈信号,对四川意义重大。”
对外:提升全面开放合作水平。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但致力于“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的四川,一直将融入全球经济格局,作为治蜀兴川的题中之义。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成为破题之策。
成贵铁路通了、成渝高铁提速了,“砸锅卖铁也要修”的成达万高铁开工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四川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8000公里,出川通道达到24条。天府国际机场开通运营在即,成都这个距离欧洲最近的中国特大中心城市与世界的距离,将再度被拉近。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其中一条主通道,自成都经泸州(宜宾)、广西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今年元旦,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第一趟列车,以后两地将共用一个名字“成渝号”——一东一西,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架设起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全新枢纽地位。
1月1日上午10时15分,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第一趟列车。
不以山海为远,四川朋友圈不断“扩容”。2020年10月,智利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获批。截至目前,四川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288对。
不以山海为远,四川开放步履愈发坚定。2020年,四川外贸进出口值首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增速居全国第二。同时,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成都高新西园、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宜宾、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64户,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
叁
新态势 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能,跃然纸上的“创新四川”“改革四川”是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四川
新年伊始,海拔4410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经过两年半建设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传来好消息:四大探测器阵列中,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率先全部建成,投入科学运行。从这里捕捉无限宇宙中的“信使”,中国科学家们离目标又进了一步。
目光转向成都平原。西南交通大学的教授学子们围着一辆“悬浮”在轨道上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反复实验、论证,竭力推进着中国“超级高铁”真正“跑”起来的进度条。
2021年1月13日上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正式启用。华小峰 摄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强化基础研究又瞄准科技前沿,两个片段让立足四川、心系全国的“创新四川”形象跃然纸上,也勾勒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四川不断强化创新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引领作用。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与重庆市共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发挥实验室利剑作用,积极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技、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打造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更好解决“卡脖子”难题。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明珠”闪耀,剑指产业高端。近年来“华龙一号”核电装备、5万千瓦重型燃机、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等“国之重器”相继在川诞生,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史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四川印记”。
2020年5月8日上午,由中国中铁装备集团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直径(9.83米)敞开式岩石掘进机——“云岭号”在德阳市下线。 何海洋 摄
构建更高效的科研体系,营造更良好的创新生态,四川科技创新重要指标数据持续攀升。2020年,在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依然“跑”出两位数增速,同比增长14%;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60%。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改革比喻为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的“点火系”。近年来,四川也不断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全速发动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进而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以改革之手,激发创新之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有序稳步推进。前不久,中石化总部批复“同意组建中石化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央地合资、合作开发、利益共享,四川复制推广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再结硕果。
“先确权、后转化”, 率先在四川破冰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走出四川,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作为全国唯一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四川组建全国首家省级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构,探索形成一整套新模式、新机制,带动发展通航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近200亿元,为国家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四川经验”。
还有更多改革新举措,萌发于巴蜀大地。在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四川有20条经验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数量位居8个试验区第一。
郝飞 摄
——瞄准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正向着总书记要求的、全省人民期盼的方向不断迈进。
着眼解决富余水电“弃水”问题,设立水电消纳示范区,雅安市抓住用好这一有利条件,“无中生有”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其规模体量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去年全省平均到户电价下降6.7%,改革红利实实在在。
加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开办“一窗通”和“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8.7%,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达80%以上,营商环境越来越优。
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落地建设,积蓄更强发展动能。
前不久,中国改革2020年度案例征集活动最终结果揭晓,四川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获得唯一省级特别奖。点评这一改革,专家们说:“四川干成了一件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改革创新一刻也不能停。”全省上下笃定信念:只要抓住机遇、合力攻坚,就一定能获得更大成功,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肆
新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全川人民过上更富更美更现代的生活
“带点腊肉回去吧!”2月1日下午,凉山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瞅着客商爽快签下草莓收购协议,吉地尔子赶紧递上年货:自家养的年猪肉。
穷了半辈子的吉地尔子记忆犹新: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与大伙促膝长谈,探讨致富奔康的思路和办法。
吉地尔子家悬挂着腊肉、香肠。 何勤华 杨树 摄
曾经的谋划,现在正在变成现实。不只是火普村,也不只是吉地尔子。在川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三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突出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在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乡村振兴战略蓝图,从精准脱贫开始绘制。
决战决胜、不胜不休。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不断压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定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2018年6月,5700多名综合帮扶工作队员全部下沉到凉山帮扶一线,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去年初,“战疫”“战贫”两不误、两推进,再次派出7个工作组赶赴凉山,挂牌督战7个未摘帽贫困县和300个未退出贫困村。
成果显而易见:去年11月17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普格县等最后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从发展方式转变着手。
做减法也做加法。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启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不断加码施策准度和治理力度。去年,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从2018年到2020年,大规模绿化全川、“森林进城”和“公园下乡”等国土绿化行动推向纵深。在成都,以公园城市为重点,不断形成贯穿全域、覆盖城区的生态“绿脉”。
逗硬绿色“指挥棒””。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四川生态“高压线”。去年,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全省行政区域划分成三类环境管控单元。目前,地方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中,环保指标权重已提高到13%。
出重拳也出长拳。锁定优势产业,加速“5+1”现代工业、“10+3”现代农业、“4+6”现代服务业等体系建设定型成势,四川经济发展不断澎湃绿色新动能。
在南充市蓬安县新园乡踏坡梁村,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在数千亩油菜地里练瑜伽、骑赛车、秀旗袍、放风筝。尹钢 摄 (资料图)
2020年底,两份“成绩单”引人注意:2020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成都名列前茅;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7%,跑赢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
山更清水更绿天更蓝。2019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9.6%,比全国高出16个百分点。去年前10个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达到86个,占比98.9%。全省未达标城市 PM2.5 平均浓度较 2015 年下降35.5%,优良天数率达91.5%。
公园打开未来城市新路径。在成都,不断统筹的空间形态、运行动脉、发展空间、社区场景、发展动能,加速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格局。
郝飞 摄
乡村筑起美丽风景线。去年,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812万亩。在28个竹林风景区、12竹林公园和26个竹林小镇点缀下,四川乡村越来越美。
绿色低碳引领新风尚。放眼“十三五”,全省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连续3年超过90%,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比突破84%。
春回大地。汶川县,映秀镇。“带劲豆花”店老板杨云刚又往外寄了一箱腊肉快递。
“带劲“——这是三年前,总书记视察映秀时留下的美好希冀。
今天,48.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大地,”带劲“的故事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