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八科村的蔬菜“致富经”

甘孜日报    2021年05月27日

◎本网记者 张亚贤 文/图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初夏时节,走进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八科村,村民们抢抓时节辛勤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夏耕夏种图跃然眼前。

黄金荚创造“金色奇迹”

在山路旁的小块坡地里,金灿灿的黄金荚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村委会副主任蒋朝林正忙着采摘,不一会儿,背篓里便金黄一片。“这可是改变八科村命运的豆子。”蒋朝林乐呵呵地跟记者介绍。

这看似平平无奇的豆子如何能成为改变村里命运的神器?”在与蒋朝林的交谈中,记者得到了答案。

黄金荚是丹巴一直流传下来、种植历史悠久的作物,属于难得一见的“地方限定品”,虽然很多方面都优于普通豆荚,但生长在偏远的高原峡谷,知之者甚少。而八科村位于小金河大峡谷南侧的高山上,属干热河谷气候,非常适宜种植黄金荚。两年前,八科村将黄金荚作为特色农业推广种植,但始终滞销。而后随着盒马的介入,这颗豆子首先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它登上都市家庭餐桌,成为一种网红蔬菜。在城市里走红,也迅速改变了这个村庄的命运,作为盒马供应链的上游,八科村被称之为“盒马村”,种植黄金荚村民的收入大幅提升,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蒋朝林原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也是村里的黄金荚种植大户。时间倒回2017年,蒋朝林自外出务工返乡并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便一直在思考如何发展村里的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经过多方走访和深入研究,蒋朝林的目光聚焦到了黄金荚身上。然而,在这个习惯“自产自销自食”的村庄种植黄金荚并不顺利。“过去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外出务工和种植玉米,从来没有大面积种过黄金荚,村民都担心卖不出去怎么办。”蒋朝林理解村民们的顾虑,本着“从我做起,靠村干部带头”的原则,他首先在自家责任田里种起了黄金荚,又动员张光贵等几个村干部和他的几个亲戚带头试种。为了进一步打消村民的顾虑,他自己的两三亩地种植后还租了一两亩地种植黄金荚。2018年、2019年,他家成了当地种植黄金荚最多的农户。蒋朝林告诉记者,种植之初技术问题遇到肥害,造成黄金荚苗大面积枯萎,他陪着种植户硬是一颗颗地补种,并买来水泵进行灌水施肥。

种植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后,销售成了摆在蒋朝林面前的又一大难题。“2018年黄金荚采摘后,没有销路,我拉着黄金荚四处奔波跑市场、找销路。成都、都江堰、康定都去过,都说黄金荚看起来好看,但不好卖、不被认可。卖不掉只有丢掉或烂在地里。”为销路犯难的那段日子,蒋朝林至今历历在目,他说,“后来经过丹巴尚作农业牵线搭桥,村里的黄金荚成功进入盒马生鲜市场,至此打开了黄金荚的网上销售之路,解决了销路问题。”

“2020年,村里83户人家,有将近60户种黄金荚,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亩,平均每户靠黄金荚收入近万元。”蒋朝林表示,盒马鲜生每年会给村里反馈消费者的需求,让种植更加精细化和标准化。

蔬菜种出幸福来

黄金荚成功打入市场,给八科村的种植业发展开了个好头,也让蒋朝林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今年,盒马生鲜市场黄金荚需求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凭着多年在外打拼积累的经验和对蔬菜市场的深入了解,蒋朝林又有了新的想法:“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黄金荚上。”于是,他开始琢磨着根据蔬菜市场需求,筛选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蔬菜种苗,探索建立以种植黄金荚为主,番茄、海椒、无筋豆、洋芋为辅的种植产业体系。也正是由于黄金荚取得了巨大成功,村里人十分信任蒋朝林,他建议村民种植其他作物时,村民们都欣然接受。

眼下,正是马铃薯陆续成熟的季节,八科村村民蒋朝军正在采收洋芋,随着锄头的翻动,一个个澄黄个大的洋芋相继露了“脸”。蒋朝军说:“这是我们村里今年才引进的‘蒙古洋芋’,已经成熟了,我要抓紧时间采收,采收完好继续种辣椒。”蒋朝军告诉记者,村里人都靠着种植蔬菜过上了好日子。今年村里的蔬菜种植更是多点开花,番茄、辣椒、茄子、无筋豆等各类菜蔬应有尽有。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我们种植玉米,一亩地平均收成800斤玉米,按1.5元每斤的价格算,一亩地也就收入1200元。今年我种的土豆收成不错,每亩地产量能达到5000斤,按8毛钱一斤算,一亩地能收入4000元。挖完土豆,接着种辣椒,又能有至少4000元收入。一年下来,一亩地年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介绍,目前八科村全村共种植各类蔬菜140余亩。因为菜的质量好,八科村有着稳定的客源,每到出菜之际根本不愁卖,都是买家主动上门来买,现在村里人均收入已迈入“万元时代”。


  • 上一篇:1至4月全州重点项目 完成投资70.07亿元
  • 下一篇:解放思想强初心 提升能力担使命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