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6月17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区域发展布局是区域创新布局的战略引领,区域创新布局是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引领,提出构建以成都和绵阳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为主承载、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为我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要增长极离不开空间、人口、产业的规模聚集,新的动力源更多体现为质量、效率、动力的内生变革,二者都需要依靠创新促进内涵式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创新发展要重点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打造区域协作示范样板,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成都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唱主角、挑大梁。作为全省经济基础最厚实、科教资源最富集、发展活力最强劲和全国后发赶超态势最明显的地区,成都在战略定位上,要立足全国、放眼全球,坚持“人城科产”协调统一,注重聚集高端创新资源要素,突出加强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在着力重点上,强化天府新区、高新区、东部新区等战略平台综合承载能力,扎实抓好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要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牵引,强化创新资源一体化布局,把成都都市圈打造成为高质量紧密型创新生态圈。
绵阳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军民融合特色鲜明、潜力巨大。下一步,绵阳要突出科技立市、创新强市,一方面以服务国防建设为基础,全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重大项目实施,争取实施一批国防领域重点工程;另一方面要以军民协同创新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
省内各区域各具比较优势,要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成都平原经济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高端现代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上高中端。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要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资源能源高效开发。攀西经济区要以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全面提高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要强化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在脆弱生态保护修复、重大自然灾害防治、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区域创新能力决定了区域竞争力。只有从更大空间尺度配置和优化创新资源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才能让四川在全国创新版图中更有分量和地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更大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