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绿水青山带笑颜——我州实施生态建设生动实践“两山论”成效纪实

甘孜日报    2021年07月19日

甘孜县人工.jpg

甘孜县人工湿地与万木林为大地披上一层厚厚的绿毯。

游客们.jpg

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中。

色达县农.jpg

色达县农牧民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谢臣仁

7月“流火”,众多游客涌入甘孜,观赏大美风景、品尝生态美味,享受清凉怡人的别样夏季。

“气候舒适、风景优美,生态环境太好了!”对重庆市民李敏来说,夏季来甘孜休憩已成为常态。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近年来,我州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统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生态建设出成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州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生态,已成为甘孜最美丽的标签,绿水青山碧云天,美丽甘孜焕发出生态新活力。

绿色底色更亮 着力筑牢生态屏障

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让游客看得入神,直至几尾游鱼嬉戏,涟漪泛起,破了如镜湖面,才把大家拉入现实。7月18日,在康定市昌坝海,十余名游客呼吸着清新空气,徜徉在大自然中。

我州吸引世人,因有大美风景,也因优良生态。“甘孜空气能卖钱”,这是我州引以为傲的资本。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省183个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榜单”排名前十位中,我州各县常年领跑。

数据折射出生态环境的美好。保护生态环境、繁荣生态经济、彰显生态文化,我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围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国家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永续发展的真谛——

保蓝天。2015年以来,我州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孜州实施方案》《甘孜州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坚决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守碧水。坚持以长江、黄河大保护为重点,扎实推进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水质优化。全州56个国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37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州无黑臭水体。

护净土。出台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孜州实施方案》,启动《甘孜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划定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单元59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264个,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调查地块79个,布设国控重点行业企业、垃圾填埋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周边土壤监督性监测点位150个,严防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6.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8万平方公里)的47.09%,占全州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45.56%。

绿山林。全州生态环境实现从荒山变林海、林区变景区的跨越,林地面积达662.07万公顷的跨越,森林面积达532.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8%……

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的甘孜,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水塔”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既关系到甘孜山水的秀美风光和发展依凭,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

责任担当,不是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理塘县沙化治理荒漠变绿洲,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8.13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实现林草植被有效恢复;白玉县植树不植“数”、植树有特点、植树有计划,森林覆盖率达到42.03%,为全省第二;色达县17个乡镇分片区建设4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治理14500公顷沙化土地;道孚县投资7735.68万元,整合道孚林业局、道孚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两大苗圃387.97亩,建设康巴地区唯一具有高品位的现代林卡式外貌,科学内涵深厚的高原特色植物园;甘孜县开展“清洁卫生进乡村”行动,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厚植绿色,擦亮底色。百万甘孜儿女,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用实际行动诠释永续发展的真谛,大美甘孜以秀丽身姿聚焦世人目光。

“金色”成色更足 不断增加民生福祉

“一生一次川藏线,此生不去心不安。”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国道318线,在甘孜境内途经泸定县、康定市、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属于川藏公路南线,沿途风景美不胜收。

坐落于国道318线旁的康定市新都桥镇水桥村,近年来充分发挥旅游区位优势,深入做好做足“进藏门户”文章,把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由过去的贫困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致富村。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百姓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生态,我州付出努力;生态回报,我州收获颇丰。厚积薄发,绿色优势释放生态“红利”,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发展生态经济,产业是基础,富民是核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生态是“摇钱树”,好环境是“聚宝盆”。“借绿生财”帮助20万农牧民实现就业增收,“山水经济”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发展生态经济,农牧民有了“好钱景”;建设生态文明,农牧民迎来了好生活。

刚卖完樱桃,又迎来脆桃,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幸福桃源”成为大家的好去处。“现在,守着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就可以赚钱。”7月17日,“青杠园”农家乐老板许燕仍忙得不可开交,小桥流水、万亩桃园、清新空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2017年,依托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青杠园”入选省级森林康养人家,这让农家乐增色不少,生意日益红火。“现在游客多,每周的收入都有上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好生态成了“吸金石”,好生态成了“活广告”,昔日“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康巴高原成了游客们热衷的旅游胜地和观光天堂。“真金白银”落入囊中,游客蜂拥而来,带来人气、商气、财气,带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的大流动,高原特产成为游客们的“抢手货”。可谓活了经济,富了百姓。

生态发展火了甘孜、兴了旅游,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我们村家家都有退耕还林,我家有10亩退耕还林地,栽上了松树、洋槐树、花椒树。”丹巴县半扇门乡半扇门村村民杨明华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往种苞谷一亩地一年毛利润800元左右;现在种花椒一亩地纯收入3000元,收入增了好几倍,怎么算都划得来。”

“林家铺子”越做越大、多元发展自成体系、多重效益日渐体现,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州非木林业产业收入已超50亿元,森林旅游收入已达15亿元。雅江县天路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一年销售雅江松茸等野生食用菌7万余斤,实现林业产业产值800余万元,净利润200余万元;白玉县着力把“察青松多”有机藏香猪、藏鸡、藏鸡蛋和菌类等产品打造为具有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优秀品牌,生态旅游方面实现收入930万元;康定市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带动当地村民年收入上百万元……

绿水青山越来越美,金山银山越做越大。我州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发展底气更硬 创新彰显甘孜作为

只有坚持绿色发展,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才能找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长效路径,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激发动能。

我州有自己的生态日。2014年3月11日被定为甘孜第一个生态日。一个“州立”生态日,从“立法”的高度教育引导全州上下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培育绿色文化、生态道德,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教育引导全州上下增强发展绿色经济意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路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绿色,一直是甘孜发展的“关键词”,更是发展的“主题曲”。这份绿意,源自甘孜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绿色甘孜的决心和实干。

我州地处高寒生态脆弱区,而在1998年之前,我州是“木头经济”,吃饭靠的是“木头财政”,过量砍伐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馒头山”。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过度采伐、草原超载放牧、湿地开沟排水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痛定思痛,我州大规模推进全州国土绿化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走上生态保护之路。我州把“生态立州”上升为全州战略,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德格县更庆镇森林管护站的建康原来是一名伐木工,现在是一名护林员。他说:“过去每人每月必须伐木300根才完成任务,伐木是工资来源。想起那时候,真是在‘犯罪’啊。”

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建康开始植树护林。建康工作职能的变化,映衬出我州林业发展的深刻转变。正是我州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经济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才让建康上演了“角色反转”。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州已成为我国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珍贵生物基因宝库”之称。逐绿迈进新时代,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两山论”在甘孜大地转化为生动实践。探索绿色发展新路,环境改善愈发催长生态红利,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生态美已成为我州永续发展最大的资源,成为我州高质发展的最大资本,成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的强大引擎。

生态建设只有更优,没有最优,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抢抓机遇,积极融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在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中有作为、大作为,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成为我州生态建设新的奋斗目标,我州将从省级“优等生”向国家“排头兵”迈进,到2023年,全面建成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目标宏伟,过程笃实,步步落实、环环相扣,我州始终保持着“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

按照生态领域“设计总图”,辩证推进绿色发展,做好“加法”:增绿扩绿,做到有山皆绿、重点补绿、身边增绿;做好“减法”:对污染不宽容,对违法零容忍。

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据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因为触碰了生态“红线”,近年来,我州把三十余家企业拒之门外,绝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大力开展治山理水,努力做好“显山露水”。由州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州长为总河长,实行“两江一河”双河长制和重要支流单河长制,我州在34条州管河流和县、乡两级842条河流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建立州、县、乡三级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谱写美丽中国梦甘孜篇章,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财富和最大品牌是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关键也在生态,使狠劲、用猛劲、展韧劲,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将“功在当代”的黄金机遇期变成“利在千秋”的绿色发展期。

百尺竿头更进步,中流击水正当时。我州正在经历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进行时”,按照“施工总图”,在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大道上接力奔跑,向着既定目标奋楫扬帆。

持之以恒“生态经营”,生态成绩单绚烂夺目,守护好建设好绿色家园,我州正步履铿锵。


  • 上一篇:树医者楷模——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江吉村
  • 下一篇:甘孜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