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9月09日
□郭超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余如波
9月8日下午,由绵阳市政府、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香港维岸画廊主办的“科技遇见艺术”匈牙利当代艺术展,在绵阳市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7位匈牙利艺术家的绘画、摄影、玻璃艺术等作品,将向观众免费开放至10月8日。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由本届科博会主宾国匈牙利呈现的艺术盛宴,也是科博会唯一一场线下展览。“很高兴这个展览能与绵阳观众见面,希望大家能享受科技与艺术产生的美妙反应。”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百里表示。
科技如何与艺术互动?
绵阳市博物馆二楼,在代表匈牙利国旗的红、白、绿三色展板上,“科技遇见艺术”六个大字十分显眼。
“科博会是一个‘硬核’活动,给它增添更多人文气息,是举办展览的初衷。”本次展览策展人、香港维岸画廊行政总裁邓良军介绍,让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灵感来自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李政道曾表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二者的互动,如何在展览中体现?面对记者的疑问,邓良军开始导览。
例如,科技的发展进步,就不断改变着艺术家观看和表达的方式。参展艺术家拉斯洛·安德莱5年前接受中国长城学会的邀请,开始用无人机拍摄长城影像,以此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我们以前看长城,通常是远眺、仰视,无人机的出现改变了观看的维度,让艺术家能用俯视甚至垂直向下的视角表现长城。”邓良军说。
步入展区中部,两组相对的摄影作品,则印证了科技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摄影艺术家伊姆雷·金斯基忠实记录了大量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街景,如行人、汽车、广告牌等;而在后辈久尔吉·托特的镜头中,人物肖像却往往模糊不清。“有个保安告诉我,‘这就是拍照的时候手抖了嘛’,其实这是个很有趣的解读。”邓良军说,今天我们用手机就能拍出好照片,“清楚”不再是摄影艺术的普遍追求,取而代之的是“瞬间的情感”,摄影从“强调纪实”向“表达观念”转变。“科技进步降低了艺术的门槛,刺激艺术家寻求更多新的创作手法。”
中西方文化如何对话?
除长城外,本次展览不少作品都具有中国元素,玻璃艺术家佐顿·维赞甚至就定居于上海。“中国传统琉璃艺术采用热萃工艺,是高温下技艺、工法的改造;匈牙利的玻璃艺术是冷萃,在常温下雕刻不同的造型。”邓良军介绍,不同国度、不同艺术家、不同技术手段的作品,却有着相似的美学意蕴和情感表达。佐顿·维赞的两件玻璃艺术作品上,祥云缭绕,北极熊和女神的形象浮现其中。在邓良军看来,它们具有浓厚的欧洲气质,又与东方意境浑然一体。
“在布展过程中,我专门去博物馆其他展厅看了一下,发现有汉陶、摇钱树等。”他觉得,将此次展览设在绵阳市博物馆,不仅能让观众了解匈牙利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同时形成对话:既是中西文化的对话,也是古今对话。
一些参展作品就通过对话,找到了中国“亲戚”。安东·莫纳的《劳优什叔叔》和《泰瑞姨妈》,描绘的是两位长辈,邓良军觉得,它们跟罗中立的《父亲》一样,表达的是一种虚化的概念,是对劳动人民普遍形象的刻画。
普通观众看稀奇,专业观众则获益良多。“一些作品的创作手法较为特别,对报纸、照片等现成品加以点缀,就能感染观众。”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陈正豪来绵阳探亲,恰好赶上此次展览,感叹“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