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圣洁甘孜,书写大横断的新传奇

甘孜日报    2021年10月14日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藏工作重要讲话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国西藏》杂志开设“奋进新征程”专栏,将陆续刊登西藏七市地和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主要领导同志署名文章,畅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贯彻落实“七次会”具体举措,展望未来美好发展前景。《中国西藏》杂志2021年第5期,首刊了州委书记沈阳的署名文章《圣洁甘孜,书写大横断的新传奇》,本网今日予以转载。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高山高原、横断山脉核心地带、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甘孜州委州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落实四川省委涉藏工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州110万各族干部群众,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书写了“战贫”和“战疫”双胜利、“和谐”与“奔康”双丰收的甘孜故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用好中央“三区三州”特殊政策,用最坚定决心、最顽强毅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11.3万户群众搬进安居房,49.31万人喝上放心水,全州18个贫困县(市)、1360个贫困村、50903户贫困户、22.55万贫困人口全部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甘孜各族人民曾经一步跨千年,如今同步奔小康。

交通实现不断飞跃。连续8年交通建设年度投资规模超100亿元,国省干道累计建成5695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9万公里、跃居四川全省第一,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雅(安)康(定)高速顺利通车,泸定大渡河大桥被誉为“川藏第一桥”,并入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复查工程名单,“世纪工程”川藏铁路(甘孜段)正式开工。建成运营康定、稻城亚丁、甘孜格萨尔机场,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座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高高原机场的市州。甘孜交通实现从茶马古道、川藏公路、川藏高速、高原航空到川藏铁路的5.0版。

圣洁甘孜更加美丽。常态管护森林资源9600万亩、天然草场1.4亿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35.02%、84.7%,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97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83个,均居四川全省第一。甘孜天蓝、地绿、水清,优良天数率、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企业周边土壤达标率实现4个“百分之百”,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国道318线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骑行自驾、美拍直播令人向往。

各族群众和谐共处。依托西部民族大走廊,创建全国和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65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州级示范点113个,涌现“时代楷模”其美多吉等先进典型44人,在省内发达地区对口帮扶地中小学开设“甘孜班”30个,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各民族群众美美与共、其乐融融。

栉风沐雨方得春华秋实,砥砺前行再写辉煌篇章。站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新起点,迈步接续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甘孜各族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着眼“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全面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建设团结富裕美丽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

一是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多元一体。悠远的茶马古道叙说民族交流的沧桑,绵长的藏羌彝走廊谱写民族交融的佳话。博巴政府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实践;朱德总司令和格达活佛的生死情谊,成为甘孜各族群众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写照;十八军进藏的艰苦卓绝,续写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战天斗地的雪域长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凝聚了康巴儿女携手共进接续奋斗的磅礴伟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把所有发展都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赋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的嵌入式发展,把甘孜作为巴蜀文化和西藏文化的交汇之地,自觉融入到四川全省经济文化体系之中。要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教育、新旧对比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加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突出和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要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深入开展“爱国爱教爱家乡”活动,使藏传佛教得到健康传承,各族群众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更好推动藏传佛教与党委政府同心同行、与社会变革同向聚合、与文明进步同频共振。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孜州虽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返贫致贫的风险仍然存在。全州18个县(市)全部列入国家和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转移性收入占比达35%,纳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有1249户5621人。我们要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低保兜底、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要用好产业扶贫基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采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以工代赈等模式,抓好外出就业、促进就地就业、服务返乡创业,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乡村振兴已在路上。甘孜州69%的人口在农村,尽管大多数在高原、高寒、高山、深谷“三高一深”地区,却拥有7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14个省级传统村落,居四川全省第一,2020年纳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四川最大的青稞粮生产基地、食用菌出口基地、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甘孜州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乡村,希望也在乡村。我们要打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张“牌”,扎实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分片区制定乡村空间规划,统筹做好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两保护”、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两改善”、功能景观和村落业态“两提升”,把丹巴藏寨、乡城白藏房、道孚民居等传统村落打造成为“金字招牌”,在看得见山水、听得见牧歌、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中实施乡村振兴。要抓住现代农园区这个“点”,聚力建设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三大流域六个现代农业产业带,培育一大批带富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3个十亿级、8个亿级、2个千万级全产业链,推广理塘高高原现代农业园区等“以大带小”经验,把区域大产业做强、乡村小产业做特、农户微产业做活。要绘好高品质生活这张“图”,一体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教育服务水平、医疗服务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综合服务提升“四大提升行动”,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甘孜州资源禀赋独特、优势明显,松茸、牦牛肉、青稞等高原特色农牧产品盛名在外;水能风能光能累计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相当于4个三峡水电站,锂辉矿远期储量居世界第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A级景区81个、总量居四川省第二,有“长江之巅”贡嘎山、“冰川森林公园”海螺沟、“情歌故乡”康定、“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等旅游名片,还有被赞为“眼里有星星”的丁真、“最帅旅游局长”的刘洪,在美丽的康巴大地迎候四方宾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与推动地方发展相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能源,探索建立“甘孜—成渝”“甘孜—浙江”跨省市能源互补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级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让宝贵资源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大局。要强化农牧业科技攻关,逐步攻克种养结合、粮经复合等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稳步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更多“圣洁甘孜”品牌产品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要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开发自然观光、红色教育、民族风情、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等旅游新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高原地区智慧文旅示范区。要加快数字甘孜建设,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让数据代替群众“跑”、助推政府“治”、赋能经济“活”,使甘孜数字化改革走在民族地区前列。

四是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甘孜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中华水塔”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草场占川西北地区的58%,森林资源占四川全省的28%、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第一,湿地面积72.76万公倾,石渠长沙贡玛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在全国全省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只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涵养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打响生态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加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推行牧区禁牧轮休轮牧制度,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全域无垃圾行动。要促进生态价值有效转换,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试点,参与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要更加注重培育生态文化,让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守护好大美甘孜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奋力谱写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上一篇:95岁抗美援朝老兵观看《长津湖》
  • 下一篇:习近平将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