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双碳十问①丨问家底——四川一年碳排放究竟有多少?

四川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开栏的话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2025年、2030年、2060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家有部署,四川有响应。即将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将就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作出决定。

  作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经济大省、生态大省,四川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有怎样的独特优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该如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四川与全国、短期和中长期等关系?

  带着问题,10月中旬起,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历时近一个月,走访国内双碳领域顶尖专家、研究机构和企业高管。

  即日起,四川日报全媒体将为您带来《双碳十问》,在重重追问与探讨中,问计双碳目标进程中的“四川方案”。

     双碳无疑是年度最火的词汇之一。这一年,作为议题,它频频出现在各大会议现场,被广泛讨论;作为热词,它的概念不断被科普。有人看到了商机,有人忙着规划低碳转型的路径,也有人开始践行减碳。

  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联合宣言,双方承诺在接下来的10年里采取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气候技术创新,并计划建立一个工作小组,推动两国气候合作机制化。

  要讨论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减少碳排放,首先需要搞清楚:碳排放总量究竟有多少?对此,记者整合了公开资料、会议发言、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省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等,再结合业内专家专访,勾勒出四川实现双碳目标的“家底”全貌。

本期嘉宾

  邓 超 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何继江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曲建升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摸“家底”

碳排放总量需要算得很精确吗?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四川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几个不同的数据。

  为何会出现差异?业内专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但这项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前不久,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已有公司发现商机,准备专门研究将来怎么去计量各单位、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认为这是一个大产业。

  也有观点认为,碳排放没有必要算得那么精确,按照一年消耗的煤炭、天然气、石油,分别乘以系数,加上耗电量导致发电端的碳排放,估算一下就行。而国家对这3个化石能源消耗都有统计数据,不需要额外再计量碳排放。

就像减肥 没有“秤”减碳就是白说

  记者:四川一年的碳排放量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重要吗?

  何继江:建立碳排放数据采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和枢纽。管理学有句名言: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就像减肥,没有秤,没有度量,减肥就是白说。

  减肥是目标,路径是少吃多运动,原则上都对。但要精确控制体重,需要细化到计算每顿饭的卡路里摄入、每项运动的卡路里消耗,并每天称重,以此来逐步地、可控地实现减肥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也类似,我们目前的通病在于核算体系粗放。以工业碳排放为例,核算分为两部分:一是能源消耗,二是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而对工业过程中的这部分,漏算的情况比较突出。

  就拿钢铁生产过程来说,除煤炭作为燃料产生二氧化碳外,焦炭在冶炼过程中被当作还原剂,产生二氧化碳,据我所知这部分核算不够细致,甚至有些地区,有些企业没有对此进行核算。

  林伯强: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开展了5个年份的清单核算工作,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方法体系相对落后、能源消费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统计基础偏差大、碳排放核算结果缺乏年度连续性等现实问题。

  现阶段从宏观层面来看,大致测算出总量,粗放一点是可以的。但下一步要深度脱碳,进行碳交易,就有必要把碳排放的“家底”摸得更细。碳排放核算是市场化碳减排机制有效运转的基础保障,只有在数额准确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买卖交易。

  因此,我认为,碳排放核算是一个连续的工程,刚开始可能比较粗放,慢慢变细致,这取决于市场需要多精确的数据。这也不妨碍我们开展减碳工作,一边减碳,一边完善核算体系,两者并不矛盾。

就像记账 碳排放核算需要坚持

  记者:既然摸清“家底”这么重要,那怎么“摸”呢?

  曲建升: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碳达峰的峰值平台期可以很长,碳排放下降的速度很慢。四川把总量账算清楚之后,才能确定碳达峰的目标、峰值是多少。峰值如果设定过高,会增大碳中和的难度;若过低,又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科学设定目标的前提,是准确计算总量。因此,碳排放核算是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何继江:目前碳排放核算的工作是环保部门负责,在获取原始数据方面显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算清总量账,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明确核算工作的主体,统筹各个部门参与。例如,要细致核算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离不开发改、经信、环保各个部门的支撑和参与。最近国家层面成立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成员单位既包括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也包括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

  二是核算工作贵在坚持。碳排放核算技术难度不大,难度在于执行繁琐,就像记账,需要细致到每天、每周、每月,常态化坚持。在欧洲,碳排放数据采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我们现在要做的,也是推动核算体系成为各部门的基础工作。

  对四川来说,算清总量账非常重要。目前,四川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碳达峰的压力并不大。我觉得四川并不需要着急,而是应该好好把总量账算清楚,做好基础工作。以2060年碳中和为目标,还有近40年时间,分成若干个五年计划。第一个5年,最重要是夯实基础、摸清情况、建立体系、持续改进,目前的总量是多少?预计碳达峰时总量是多少?评估各个领域减碳的潜力,这些工作都要做在前面,下一步实施的时候才更有方向和手段。

算“家底”

怎样做好双碳的“四川方案”?

  四川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经济仍在中高速发展期,在这个阶段要实现碳达峰目标,需要同时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社会运行体系等方面进行较快速度的转型,没有案例可以照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四川省情的双碳之路?

建议用好清洁能源优势

拿出省域零碳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记者:减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应该如何来切入,做好双碳的“四川方案”?

  曲建升:讲好双碳的四川故事,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清洁能源的文章。建议四川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省域零碳(或近零碳)电力系统,并以此作为讲好双碳故事的切入点。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发电量累计值为1647.7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占比22.66%,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占比77.34%。从上半年发电结构来看,火电目前占比已经很少,打造省域零碳电力系统,需要进一步缩减火电占比,但由于火电对电网安全运行的调峰作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没有,因此我们可以先提出近零碳的目标。

  何继江:四川水电特别丰富,情况跟挪威、奥地利和瑞士相似,只需解决冬天枯水期发电的问题,因此可以较早实现退出火电。建议四川提出零碳电力系统计划,邀请各大能源企业共同参与,揭榜挂帅,看谁能做出经济性、社会性最强的方案。

  一方面要考虑火电怎么办的问题,例如,火电企业能否参与清洁能源投资,转型为综合能源公司;另一方面也要开放合作,例如,与欧盟合作进行中欧零碳电力系统计划。欧洲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已经提供给我们一些实践案例——在欧洲,如冰岛的电力系统是以地热为主,早就是零碳电力;挪威96%的电力来自水电,几乎是零碳电力系统;奥地利和瑞士的水电也比较多,瑞士基本上没有燃煤电厂,它是用水电加核电的方式保障供电。而四川的水电产业链世界闻名,与欧盟合作,双方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也是宣传四川双碳进程的好机会。

建议打造亮眼的特色示范项目

比如“零碳公路”“零碳铁路”

  记者:在遵循国家双碳目标的大前提下,如何为全国甚至全球做出四川特色的“双碳示范”?

  何继江:2016年,我曾提出把川藏公路打造成零碳公路,公路沿线用能都依靠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当时川藏线光伏天路的设想入选四川省能源产业发展与转型战略课题,课题组进行了实地查勘,并吸引到多个能源企业的参与。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质推进,但5年过去,当时的很多设想已经逐步成为现实,最近几年,特斯拉和蔚来都在川藏线布局了很多充电站,开着电动汽车去拉萨不再是梦想。

  跟5年前相比,现在更是天时地利人和。双碳目标提出、光伏成本大幅降低、社会各界参与性更强……由此我提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打造一些“零碳公路”“零碳铁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光伏风电,配套氢能技术,给沿线供电或供氢。

  曲建升:双碳目标不是限制发展,而是构造新型的、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能源-产业-社会运行模式,对四川来说,这蕴藏着很多机遇。例如,三州地区的发展,要借着双碳目标来重新布局,发展什么产业?民生怎么改善?生态优势怎么发挥?

  另外,一些环保与发展之间的长期矛盾,也可在双碳目标之下,将负担转化为资源,将制约转化为机会。比如,打造零碳电力系统,发展垃圾发电、秸秆发电等生物质能源,可以统筹有机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低碳绿色化是重要任务,昔日的“生物质废弃物”秸秆将通过规模化利用走向产业化——而且其他的产业也都将面临这样的机会;制约偏远地区的基础服务问题,也将因为社会运行体系的全面电力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而得到大幅改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探“家底”

我们实现双碳目标

比别人更容易?

  双碳发展的基础工作,除了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也特别重要。

  谈到绿色低碳发展,四川“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标签很亮眼。依靠清洁能源的优势,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是否能够先人一步?摸清“家底”后,四川下一步的减碳空间在哪里?

四川碳排放水平相对较低

  记者:实现双碳目标,四川的亮点在哪里?痛点又在哪里?

  邓超:四川实现双碳目标,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首先,四川不论是单位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的水平均较低,在10个经济大省中排名靠后。

  第二,我们的清洁能源具有先天优势,2020年四川水力发电量约3514亿千瓦时,占比近85%;外送水电电量连续4年超过1300亿千瓦时,外送天然气占比30%左右,为全国减碳作出巨大贡献。

  另外,我们的森林蓄积量较多,生态碳汇潜力较大,2020年四川森林覆盖率达40%,高于2030年全国目标15个百分点,这为下一步固碳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四川实现双碳目标也面临挑战。一方面,能源结构调整,电力减碳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产业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目前四川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30%,能耗占比却高达77%左右,六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

  此外,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的四川,能源消费总量仍在持续增长;目前我们的人均生活用能水平较低,人口基数较大,还面临大幅刚性增长,碳达峰仍有压力。

  林伯强:四川的水电很多,能源结构比较清洁,要实现双碳目标,可能比其他省份稍稍容易一些。但碳中和需要二氧化碳收支相抵,最终实现零碳排放,我不认为有清洁能源的优势,四川的双碳任务就不重,压力就不大,问题就不多。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能源体系和经济增长,都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挑战,四川更不能在碳中和的进程中掉以轻心。

从十大重点行动看四川减碳空间

  记者:在理清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双碳目标,四川该怎样发力?

  邓超: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虽然面临巨大挑战,短期需要承受阵痛,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优势,积极谋划推进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四川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有助于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更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减碳的空间,已在下一步的重点行动中体现。根据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四川将实施十大重点行动,分别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行业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减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维,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式”减碳。



  • 上一篇:四川各部门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下一篇:成都高新区助力甘孜州德格县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