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勤积跬步创示范 赓续初心谱新篇——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实录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州职校全景.jpg

州职校全景。

美术专业.JPG

美术专业在进行油画实践教学。

建筑专业.jpg

建筑专业学生正在实训。

◎吴大成 李军 文/图

泸定

一颗坐落在大渡河畔的“明珠”,一方厚植着红色底蕴的“璨星”。

这里,有二郎山和贡嘎山勾勒的巍然挺拔。

这里,有燕子沟和海螺沟绘就的诗情画意。

这里,还有一个充满生机的“人才摇篮”。

它就是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州职校)。

一所用12年时间完成诞生到建设,再到发展的河畔学府;

一所勤积跬步、育人不辍,赓续初心谱写新篇的奋斗学府。

风雨兼程办学路

在泸定县新城大坝教育园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朗朗书声相伴滔滔河水,州职校的一天又开始了。校园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清静幽雅的图书馆,现代气息的实训楼,红绿相间的田径场、整齐划一的大课间操等构成大渡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风景线”的诞生,非一蹴而就。岁月彰显峥嵘,记忆追溯过去。

2009年9月,经四川省教育厅、甘孜州人民政府批准,州职校正式成立。该校增挂甘孜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甘孜州教师发展中心牌子,是我州唯一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是一所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教师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2010年1月,州职校在泸定县大坝启动并建设;2011年9月,在泸定沈村租房办学;次年9月,整体搬迁至大坝教育园区。州职校风雨兼程12年,困难与机遇并存。

本世纪初,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我州5所中专调整停办,造成基层人才严重断档,培养基层人才势在必行,成立州职校意义重大。在州委、州政府和州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州职校乘着国家大兴职业教育的东风,克服诸多困难,应运而生。

据州职校党委书记、校长吴大成介绍,州职校一成立就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谋篇布局,立足甘孜,培养“靠得住、用得上、沉得下、干得好”的能适应本土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层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建校之初,面对州内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选择哪种模式进行办学,成了州职校面临的挑战。没有借鉴经验,那就“摸着石头过河”,乘风破浪,化钝为利,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积极培养藏汉双语技能型人才,实现了跨越发展。

在办学中,州职校与高校、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入产教融合机制,让自身步入发展“快车道”,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合作企业与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

经过12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一校两中心”办学格局,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98758㎡,总投资2.6亿元,建有由农、牧、旅、艺、建等专业20余个实训室组成的实训中心,拥有标准化图书馆、运动场、教研实训楼、教学楼、食堂、宿舍、教师发展(培训)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设师范、农牧、文艺、财经4个教学部,开设了幼儿保育、小学教育、畜禽生产技术、作物生产技术、音乐表演、民族美术(唐卡)、舞蹈表演、会计事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中餐烹饪12个专业和各类短期培训班,有教职工190人,学生3665人(含康南、康北分校)。

历时12载,4000余个日夜耕耘,州职校励精图治,不负众望,以开拓者的姿态,谱写了我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从一纸规划到大坝选址,从第一锹奠基到校舍井然,从租房办学到现代化校园,从临时办学点215人到今天的3600余人,一次次的变化,见证了甘孜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诠释了甘孜职教人的开拓与奋进。

与时俱进育英才

12个春夏秋冬,12次年轮更替。州职校秉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就业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升学、就业和创业”,总结出了自己的办学“宝典”。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州职校办学“宝典”的重中之重。学校现有一线教师18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41人,讲师63人,双师型教师5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6人,四川省特级教师3人,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1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州职校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举措,深得广大教师信赖。今年是唐奕在州职校工作的第10个年头,在她看来,自己早与职校联系在一起。正如她所说:“职校与我而言是不可替代的,是它给予我了使命、责任和满足,作为老师,看着一批批学子走进校园,学海泛舟,立德搏技,我十分荣幸,自己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原汁原味的帐篷生活场景,逼真的藏民居建筑,极具艺术魅力的手工艺品……一件件实物、标本、绘画、雕刻等,让我州18县(市)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爱国主义长廊、民族团结长廊……让文化“发声”,让师生身临其境,时时接受熏陶,处处彰显教育。

据了解,德艺园由文化技能馆、生态馆、美德馆、文化艺术馆、科技创新体验馆组成,既是州职校开展“知州情、爱家乡”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学生专业实训、提升技能水平的主阵地。

每学期,州职校都会开展安全演练、演讲比赛、才艺展示,参与省、州大型活动及表演。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他们与时代精神共振,唱响了州职校的“最强音”。

现任山东鲁抗药业舍里有限公司华北区经理孙宝逸,是州职校20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他看来,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州职校的培养,为报答家乡和母校,他准备利用现有优势与甘孜州一些县和企业合作。

“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只要母校需要,我随时都在!”同样准备报恩的还有泽周。作为州职校2012级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泽周曾获全国校园好声音西南赛区第三名、甘孜州青年歌手大赛银奖、并进入星光大道甘孜州赛区总决赛,还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是小有名气的“情歌王子”。

州职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聚焦学历教育、订单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与四川民族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联合办学,基本形成了“产教融合互动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工学结合交替式、社会培训多样式、技术服务上门式”等机制。

十二年来,州职校共培养或向上一级院校输出优秀学生6000余人,就业升学率达96.17%,并开办了“一年制农村实用人才,三年制畜牧、农艺、旅游、文化艺术专业,唐卡成人本科、双元双向”等定向班,为地方基层输送了132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借力对口支援,与广东轻工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探索实施“2+1+2”培养模式,惠及学生1000余人。

同时,州职校充分发挥甘孜州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先后承办了农牧旅财、劳务、教师继续教育等项目培训35期,人数2800余人;以“1+N”的形式,有序组织各类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四送”(送政策、送文艺、送技术、送图书)进村活动,每年惠及群众2100余人,助力甘孜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四川省中小学艺术节、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康巴卫视藏历春晚、70周年州庆、康巴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演出累计4000人次以上,深得省州领导好评。

吴大成表示,学校通过“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校企协同育人”等措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成长,在体验中提升,为服务甘孜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甘孜州中等职业教育主阵地,在区域内发挥引领和骨干辐射作用。

牢记使命示范行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教育改革中高职衔接试点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甘孜州校风示范学校、康巴名学校……从新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为今天的“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畜牧兽医示范专业”(简称“双示范”)学校,州职校共获20余项殊荣;在全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教师获国家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省级一、二、三等奖各4、6、11个,全校师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300余项,一张张奖状,一份份殊荣,展示着州职校的成长,也激励着州职校一路向前。

成绩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更专业、更具有“实战能力”。州职校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适应甘孜州委总体工作格局,坚持“五个对接”,以开展“三教改革”为主要抓手,以提升内涵建设为核心支撑,重点建设“畜牧兽医、民族美术(唐卡)为四川省名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为区域强势专业”,抓过程,强内涵,产教融合建设有新创举,特色专业建设有新亮点,规范办学建设有新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突破,信息化建设有新提升,现代职校建设有新进展,为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靠得住、用得上、沉得下、干得好”的双语技能型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甘孜职业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全省名学校。

吴大成表示,针对教师的培养,州职校始终坚持教师是振兴教育发展教育的根本,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教师素质提高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各级技能大赛并多次获得奖励,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州职校通过“双示”创建,更新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争创一流示范学校。该校借助“双示”东风,以“双示”建设为契机,通过三年努力,重点建设好旅游服务、民族美术两个骨干专业和一个畜牧兽医省级示范专业,打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区域强势专业,民族美术为区域特色专业。

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州职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与技能并重,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实用技能型人才。该校明晰培养思路,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关于中职学生升学政策,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继续开展“3+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让学生在技能和学历上“并驾齐驱”,成为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并通过对口学校单独招生和高考为学生打通广阔的升学通道。

来自九龙县的宋安宁现在就读于州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她的理想是可以参加学校“3+2”联合培养模式,在中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以便毕业后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自2019年8月入学以来,她在努力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并多次获奖,先后被评为“德育之星”、“三好学生”等,并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一等奖学金,算得上收获满满。

宋安宁说:“在州职校,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的教育注重理论,也注重实践,学校每天会给我们很多的课余时间,让我们可以去发展自己的特长,老师们工作上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能成为这里的学生,自己很幸运。”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缩影见证了州职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大丰收”。正是基于不断开拓进取和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州职校成了许多家长的“第一选择”。

“我们选择这个学校是因为学校口碑好,老师关心学生,教学质量不输州外同类型学校,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学校的管理也很有方法,不是一味的框在规矩内,给了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校企合作、产教合作等,如果孩子有升学的想法,他们还有合作的大专院校,能够让孩子们有更好的上升空间,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我们很安心。” 学生家长杨学珍说。

回首昨天,不负众望;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对于州职校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吴大成有着自己的理解:立足建党百年新起点,步入全省“三名”学校申报创建新征程,众力并则万钧举,继续坚持“理实交融办专业,知行合一育人才”的原则,凝智聚力,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进一步提升专业高度,擦亮品牌亮度,挖掘办学深度,向着更高目标奋进,再创职业教育辉煌,把学校建设成省内知名的一流中等职业学校。

12载风雨历程,12载披荆斩棘。今天的大渡河畔,一幅地方中职跨越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州职校正以脚踏实地的步伐稳步向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州职校的职教品牌定会愈发闪耀!






  • 上一篇: 落实就业帮扶 助推乡村振兴
  • 下一篇:我州前三季度能耗“双控”指标排位居全省第一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7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