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05日
图为丹巴县东谷镇祚雅村“民族团结进家庭·红领巾在飘扬”主题活动现场。 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周燕
牢记嘱托,不负厚望。
近年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以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推动全州民族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描绘了一幅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画出最大同心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歌中所唱,全州各族群众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开展以来,全州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加快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凝聚强大力量。
“家里都还好吧?日子过得怎样?组织上安排我结对联谊你们家,以后我就是你们家中的一员了。你们有什么新鲜事烦心事记得与我分享,党中央和省委有什么好政策和新精神,我也会及时转达给你们……”7月以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陆续前往结对联谊户家中,与大家拉家常、叙情谊、话愿景。
我州以农牧民家庭为主体,用5年时间建立全州65457名公职人员全覆盖联谊264974个农牧民家庭的常态机制,进一步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心聚力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石榴花开籽紧抱,民族团结一家亲。州委统战部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程,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分层精准实施“二十四个一”活动,构建起“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常态化机制。
州司法局通过打造“一个轴心”、落实“两个主动”、实施“三项重点”的“123”工作法,让局党委成为做好民族团结进家庭的“火车头”,让服务成为做好民族团结进家庭的“奠基石”,让司法行政成为做好民族团结进家庭的“润滑剂”,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
康定市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和发挥效能,将“有事来协商”纳入实践行动,与石榴籽工作中心、石榴籽工作室有机结合,延伸基层自治触角。
巴塘县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传统宣讲结合电话、微信、微博、电视等新的宣传载体,向联谊家庭人员宣传甘孜州“民族团结进家庭守则”及各项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疫情防控知识等,着实让广大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全面掀起农牧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热潮。
康巴大地处处涌动着爱的暖流,大家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以创新载体为抓手
开出最美团结花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以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加力推进首次入户联谊,深入开展宣传引导,加强联谊家庭合理困难诉求解决,走出了一条符合甘孜实际的路子。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采取“1+2+N”模式联谊,“1”即干部职工联谊本人家庭;“2”即干部职工义务联谊父母家庭、配偶父母家庭;“N”即干部职工联谊所在部门(单位)对口联系村(社区)2户以上家庭。实践行动按照“启动实施打基础、稳步推进显实效、提质转段进常态”3个阶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共产党呷真切,今天起我们家就多一个亲人了!”在巴塘县亚日贡乡亚日贡村村民扎西志玛家中,迎来了一群特殊亲戚——州审计局的党员干部。在入户联谊中,州审计局的党员干部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与群众说贴心话,为群众办贴心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扎西志玛拉着“亲人”夏益军的手深情地说:“你们来到亚日贡村联谊,以后到了巴塘,就是到了家,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我在康定也有家了。”多么淳朴的语言,多么感人的场面,这是群众发自肺腑的感激,充满了浓浓的深情厚意。
坚持守正创新,让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全州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先后成立了“石榴籽工作室”“石榴籽工作队”,引导各族群众和家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拓展致富增收渠道,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不断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情同手足、唇齿相依的深情厚谊。
理塘县格聂镇“石榴籽工作队”全覆盖辖区内12个行政村,入户上门为辖区内357名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工作。工作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辖区内长期患重病、卧床不起、残疾和行动不便的60岁以上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及APP认证,此举获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点赞。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综合效应初步显现,在全州上下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汇聚最大正能量
“大家好,这是我们国家与民族政策有关的法律法规手册,您可以了解一下……”州民宗委在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结对联谊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知识讲解等形式,让村民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团结的基本内容。
在色达县下甲斗村民族团结实验基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标语十分醒目。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块块展板,展示出了下甲斗村从古至今的历史,尤其在脱贫攻坚篇目中,展现出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帮扶单位倾力倾情支持,群众奋发图强过上幸福生活的图景。
我州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景区、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民族团结实验基地等一批民族团结宣传窗口。各县(市)开放电子屏常年持续播放宣传标语和宣传片,印制发放宣传手册、折页、传单等各类宣传材料。
加强宣传报道,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强化传统媒体作用,宣传覆盖“你我他”,在全州主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在主要路段、广场、景区制作宣传牌,印制宣传产品。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宣传形成“大合唱”,坚持“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各级各部门分别创建民族团结大家庭微信群,推送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及时发布各项惠民政策、防疫要求,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空间。同时,强化村(社区)辐射作用,使宣传活动达到“进万家”的效果,党员干部与联谊家庭签订了联谊卡,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的互融性、实效性。
我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建设全过程,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绽放出娇艳的民族团结之花。如今,走进甘孜大地,手足相亲、团结和睦、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进生活中,流淌在各族群众的血液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凝聚了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