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有帐篷有党旗 大家心就稳了

四川日报    2022年09月06日

有帐篷有党旗.jpg

9月5日晚,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广场的临时安置点灯火通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张超 黄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 游飞 兰珍 周海波 薛维睿 李欣忆 王眉灵 陈昊

  9月5日晚,夜色笼罩的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仿佛所有的光亮都集中到了镇上的临时安置点。当天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当记者来到磨西镇贡嘎广场时,这里已经搭起了连排的救灾帐篷,附近群众集中在一起,现场井然有序。

  大片的蓝色帐篷前,干部群众插上一面面鲜红的党旗。“看到这面旗帜,大家的心就稳了。”现场,大红色的横幅上,“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平稳有序

我们今晚睡在这里很安心

  5日22时25分,在磨西镇派出所安置点的帐篷内,5户来自不同地方的10位陌生人,已经在统一安排下,自由组合在帐篷内安顿下。其中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志坚和他的妻子到磨西镇游玩已经6天,遇到地震,惊恐之余也已安心。盖着陌生“舍友”提供的厚棉被,夜晚15℃也不再冷了。普通话和四川话交织,和另外8位受灾群众一起,他格外安心。尽管外面还在忙碌,但在灯光下,入住帐篷的人已准备入睡,其中两岁的孩子已经打起了小呼噜。

  当晚,已经有好几批救灾生活物资抵达泸定县磨西镇,有矿泉水、面包、牛奶……“我们一家8口人,位于镇上的房屋被震出裂缝。政府安排我们到安置点,吃了方便面,水和牛奶都很充足。”磨西镇老街社区居民周丽说。尽管刚刚经历地震,但在各个安置点,记者看到的更多是平稳和有序。

  在距离磨西镇七八公里的地方,泸定县新兴乡的村民将临时安置点设在了当地的新兴小学。夜幕下,大家在帐篷外点起篝火,一边取暖一边聊天。

  雅安市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农乡村选果场内,近300名新民小学学生躺在一个“大通铺”上,逐渐进入梦乡。学校副校长李君秋关上手电筒,不断叮嘱值班教师晚上轮流值守的注意事项。当天傍晚,乡政府储存的棉被和睡垫都已发放到位,食品和保供物资也充足。“路边警灯不停闪烁,还有民警值守,我们今晚睡在这里很安心。”

  据海螺沟管理局应急管理科科长李明武介绍,目前已在受灾的磨西镇和燕子沟镇设置了18个安置点,搭建帐篷382顶,安置受灾群众12000余人,其余帐篷还在陆续调来。现场已运抵1800套棉被,生活物资的发放将优先保证老人和儿童。

  截至发稿时,甘孜州(主要是泸定县)、雅安市(主要是石棉县)共临时避险转移安置5万余人。

党旗飘扬

主动找到组织,当好服务员

  在泸定县得妥镇人民政府对面,便民服务中心变成了临时安置点。穿着“红马甲”的汪文均正忙着清点人数。

  “地震发生后,泸定县党员志愿服务队迅速集结,负责组织安排现场群众。”汪文均说。该安置点共安置1000余人,主要是来自该镇幸福村、北头村等地的村民。已搭建35顶帐篷,优先安排老人小孩入住。下一批帐篷抵达后,将继续安排其他群众入住。

  在各个安置点,党员都是先锋力量。“我丈夫高建平是党员,到达安置点后,他很快找到了组织,帮着搭帐篷、搬运物资。”幸福村村民王苅华正在照顾95岁的母亲吃饭。地震发生后,她和丈夫将母亲带到临时安置点。

  “物资来了!搬东西!”20时左右,随着两辆大卡车驶入,10多名“四川民兵”立即上前,将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从车上搬了下来。

  这是来自泸定县优质房产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肖雪的爱心物资。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朋友的公司学习。“喝水和吃饭是大问题,先解决温饱问题。”肖雪说,想到受灾群众应该最需要食物,他和朋友立即采购了40件矿泉水、50件方便面,开车4小时,从泸定县城抵达得妥镇。

  在各个安置点,不少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高建平一样,主动找到组织,当好群众服务员。在石棉县的临时安置点,临时帐篷里建起了“青青儿童乐园”。截至9月5日19时,共青团泸定县委、共青团康定市委分别紧急招募组建了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秩序维护、场地消杀、搭建帐篷、发放物资等志愿服务工作。共青团石棉县委已组织7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 上一篇:警民徒手“刨”出被困人员
  • 下一篇:直击灾区交通、通信、能源应急保障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