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22日
◎张建国 本网记者 马建华
一支深入“孤岛”的医疗队
“发旺村现在都还不通路,我们医疗小分队乘坐直升机抵达‘孤岛’发旺村,已顺利完成对发旺村的卫生防疫和核酸检测工作。”9月15日,记者见到了正在泸定县得妥镇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挂职泸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田志江。“9·5”泸定地震发生后,田志江一直在灾区忙碌,他向记者讲述了前往发旺村开展卫生救援的情况。
“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让泸定县内最远的得妥镇发旺村成了断路、断电、断网的“孤岛”。泸定县人民医院闻令而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先后于9月10日、11日,由田志江带领8名医务人员,分两批次携带两万余元医疗物品乘坐救援直升机奔赴发旺村。
到达发旺村后,医疗小分队赓即分组进村入户开展诊疗,及时摸排600余名村民的基本健康情况,未发现大规模、聚集性传播性感冒、腹泻等疾病。
9月12日,医疗小分队为616名村民和救援人员采集核酸。按照县指挥部要求,留守田志江、陈洪、刘宇、张云、倪琴继续开展工作。根据发旺村实际受灾情况,针对无集中安置点、村民正在抢收农作物等特点,医疗小组将村委会设置为集中救治点,并分小组、分时段进行下组入户工作。截至9月15日16时,共诊疗214人次,发放药品5000余元,针灸50余人次,回访慢病病人11人,医务人员不畏艰辛、不惧酷暑,进行房屋消杀260余户、帐篷59顶,做到全村人居环境与动物饲养环境、阴沟、垃圾存放点等全面消杀,开展疫情防控宣讲,全覆盖入户摸排村民基本健康情况、进行震后心里疏导、宣讲卫生知识。在断路、断电的情况下,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派出医疗小分队赶赴发旺村,关心村民的健康状况,不少彝族村民竖着大拇指连声说:“卡萨萨(谢谢),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医务人员!”
得妥镇集中安置点安置了不少受灾群众,前线指挥部也设在得妥镇,9月16日,田志江和医护人员为村民和救灾人员再次进行核酸采样工作,继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和消杀工作,对外来入村人员落实报备、核查、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配合指挥部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防疫工作,坚持做到疫情防控与基本医疗两手抓、两不误。
两双穿烂的“胶鞋”
“不好,地震了!”地震发生时,泸定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的格绒马上冲出办公室,地震结束后,格绒不顾余震危险,立即到各临床科室,参加疏散门诊及住院患者。仅用半个小时,大家把医院各楼层的人员全部疏散到楼下院子里。经过清点,没有人员因灾受伤。在组织医疗救援队赶赴震中时,格绒立即报名要求前往。“你不是医疗专业的去干嘛?”旁边有人提醒。“我虽然不是医疗专业的,但我熟悉所有应急处置流程!”格绒跳上救护车。泸定县人民医院出动第一批4辆救护车、17名医疗救援人员赶赴震中。
一路上,余震不断,不时有巨石滚落。
路边有个伤者躺在简易担架上,经判断,这名伤者伤势较重,需要立即接受治疗。“来一名医生一名护士护送,我们坐不下就走进去!”格绒当机立断,提出建议。大家合力将伤者抬上车后,徒步向前走去。一辆消防救援车的司机见状,搭上医护人员继续赶往震中地区。
到达得妥已是晚上,格绒立即组织大家设置临时救治医疗点,安排落实各个救治岗位,帮助运送受灾群众。4时左右,累了一天的格绒睡着了,同事们发现他的鞋尖裂开了一个口子。5时不到,格绒被余震惊醒,他又起身准备新一天的医疗物资。
第二天,医疗救援队按指挥部要求整体前移至洛进沟大桥头。得知湾东村受灾严重,格绒向应急救援队打听情况,时刻做好开展医疗救援的准备。当第一名伤员通过冲锋舟送出来的时候,格绒第一个抬起担架冲了上去。他说:“我不会看病,但我有力气,抬担架就交给我来,你们照顾好伤员就行。”就这样,格绒穿着露出脚趾的鞋子跑了一天。
第三天早上,医院派往得妥支援的同事给了格绒一双胶鞋。格绒发现自己的脚踝肿得像馒头,同事让他休息,他却摇摇头,满不在乎的套上胶鞋,站起身,又投入新一天的救援工作。
随着救援工作的不断深入,灾区终于有了断断续续的手机信号。格绒刚充上电,就接到了同在泸定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打来的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带着哭腔的责骂声,格绒红着眼睛用轻松的语气报了声平安。电话刚挂断,父母的电话又打进来。“我在得妥开展医疗救援,有点忙。”得知儿子安全,父母挂断了电话。
后来,伤员越来越多。白天,格绒用嘶哑的嗓子招呼人们安排好每一位伤员上救护车进行救治或转运。晚上,他还要对当天出动救护车和医务人员的数量,救援医疗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库存情况,受灾安置点医疗保障力量的统计等工作进行小结。
震后第六天,格绒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妻子,让她请支援的同事带一双鞋,因为他的鞋又破了!
截至发稿时,格绒和同事们已经在得妥一线工作了十天,转运伤员180余名。目前,他负责得妥镇6个临时医疗点、德威镇贡嘎山小学医疗点、兴隆镇小学医疗点的统筹协调和物资药品保供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救援保证。
一位援助医生的故事
地震发生时,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援助泸定县人民医院的何献策刚走到寝室,旁边高层建筑摇晃巨响,地面波浪起伏。“不好,地震了!”何献策赶紧跑到空旷地,通过手机一查震中在泸定,震级6.8级。
想到震中就在泸定,可能会发生人员伤亡,何献策立即赶回医院,在急诊科准备接应灾区伤员。伤员送达后,他又及时统计灾区伤员诊治等信息,并适时在急诊科开展心理评估及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
9月7日,在泸定桥广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何献策走访了刚经历地震、惊魂未定的20余名受灾群众,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提及当时场景,何献策特别感动,有一位老者虽然受灾,还不忘捐物帮助其他人,并要求家人也这么做,还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也应尽自己的一份力……”
泸定二中、兴隆镇中心小学及贡嘎山小学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主要安置重灾区得妥镇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9月8日,何献策走进安置点,重点关注痛失亲人的群众,他们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不愿与人交流。何献策从专业的角度,逐一开展心理疏导。
9月9日,何献策赶到得妥镇,这里主要安置受灾最重的湾东村和紫雅场村受灾群众。他耐心对受灾群众开展心理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并对得妥镇各安置点的医务人员进行震后心理培训,将心理学方法应用到日常诊疗,以帮助更多受灾群众走出震后心理阴影。
截至目前,何献策累计对100余名受灾群众进行了心理评估,对50余名受灾群众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
在得妥镇湾东村、紫雅场村,何献策针对群众受伤、家人遇难、家园垮塌、农作物绝收等造成的心理创伤,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希望大家在灾难面前学会抱团取暖,相互鼓励支持,同舟共济,在遵守防疫要求及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在泸定各受灾安置点,“白衣天使”们积极救治受伤人员,为灾区群众抚平心理创伤,让受灾群众重燃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