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12月20日
水天一色木格措。 冯光福 摄
◎本网记者 周燕
澄澈净透的天空、壮丽的雪山、辽阔的草甸、五彩斑斓的森林、碧蓝通透的海子交织成雪域高原最美的风景……行走在康巴大地,草木茂盛,飞鸟翔集,水清岸绿,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海一般的蓝、玉一样的绿”成为甘孜州最美的“原色”与“底色”。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成为甘孜人的切身感受。
我州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自然保护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也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年来,我州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立足职责、接续奋斗,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颜值提升的山水画卷
主色调从象征繁茂、成长的翠绿向代表成熟收获的金黄渐变。近日,记者在炉霍县虾拉沱镇村民姚大哥的手机里看到真实可感的变化。
刚过立秋节气,虾拉沱镇的青稞陆续成熟。因品种和成熟时间的不同,一块块青稞田或黄绿相间,或金黄灿烂,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在山间铺展,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油画。
闲暇时,姚大哥喜欢用手机随手拍照,世代居住的村子是他镜头的焦点。说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姚大哥感触地说:“我拍到的‘绿色’越来越多了。县上的摄影家还在炉霍县境内东日贝绒(小地名:尖尖山)突遇百余只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白唇鹿,场面十分壮观,特别震撼。”这份震撼的背后,是一代代甘孜人的执着付出。
绿色,不仅是姚大哥的摄影“底片”,也是我州生态治理的“底色”。我州启动实施《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计划》《甘孜州关于全面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编制并通过审核,用生态优先规划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今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沙化土地治理2.72万亩,义务植树57万株,提升森林质量1万亩,庭院绿化500亩、道路绿化20公里,建设花海花湖3000亩,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同时,发布实施《甘孜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划定优先保护单元21个、重点管控单元21个、一般管控单元18个;积极争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16.63亿元,实施项目3大类10小项。
我州还从政策法规入手,颁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甘孜州绿色指标和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甘孜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13个政策文件,全面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责任体系。
价值转化的绿色画卷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依托特色气候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红樱桃、盘桃基地2000余亩,并加强品牌建设,“杵坭红樱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中国果蔬协会命名为“中国红樱桃之乡”。
小小樱桃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黄金果”。在种植樱桃的基础上,该村全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每年举办“红樱桃节”。据了解,杵坭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008元增长至2021年的1.88万元,已从远近闻名的穷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县首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的村。
“以前路不通,我们只能走泥巴小路,把樱桃背到泸定县城销售,那时候一斤才卖一角钱。后来政府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多了,在家门口就把樱桃卖了,价格也提高到10多元钱一斤,去年我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两万元。” 村民李清友告诉记者。
像杵坭村这样厚植生态优势,“守绿换金”的村子在我州越来越多。
“这个饮料的颜色鲜红好看,味道酸甜可口。”不少喝过道孚根雀红饮料的游客都对它赞不绝口。根雀红饮料是道孚县利用野生的根雀果,自主研发加工生产的特色饮品。
根雀,又名“俄色”、变叶海棠,其花、叶、果是补充维生素的佳品,也是一种适合高原种植的观赏性、经济性苗木。道孚县认准根雀在发展乡村产业、装扮乡村村景、带动乡村旅游上的多重价值,做足经济林产业文章,将打造“根雀林业特色产业园区”纳入“一廊九园三带”产业布局,不断培育壮大根雀饮料加工企业,有计划地栽植根雀苗木。今年,道孚县投入202万元,在孔色乡麻湾村、麻孜乡居日村、各卡乡加拉宗村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房前屋后、村道地坎、荒山荒坡和交通要道两旁推广栽植根雀3.2万株。
一年来,我州不断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让生产要素、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彰显。“生态+”绿色发展模式,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可参考、可实践的本土样本。
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画卷
每逢迁徙季,成千上万只珍稀水禽不远千里赴约,在石渠县太阳湖湖面嬉戏玩耍,成为当地村民的“老朋友”。它们当中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颈鹤以及斑头雁、赤麻鸭等多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石渠,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已经成为生态“相册”的经典画面之一。
绿水青山,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在甘孜县四通达乡,雪豹身影久违再现;在白玉县麻绒乡,白唇鹿呼朋引伴;在理塘县呷洼乡尼依村,金钱豹漫步树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这幅生态甘孜新画卷更为灵动,更具生机。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我州围绕“生态立州”战略和“数字甘孜”建设,建立“天上看、地下查,及时核、即时查”的生物动态监测网络,建成康定子梅垭口贡嘎山、稻城亚丁高山湖泊、石渠真达、炉霍卡萨湖等4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目前已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胡秃鹫、白唇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盘羊旱獭等种群。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州各地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石渠县完成《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成效》调研。雅江县成功挂牌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依托科研院所对极危物种五小叶槭开展移植可研,并进行实验性培育保护。道孚县建立康巴高原植物园,引进康巴地区、横断山脉为主的各类植物物种1000种以上,打造康巴高原植物园研学基地。
稻城、泸定县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色达县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生态县,稻城县打造的高原生态旅游模式,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为四川省唯一。
一年来,我州聚焦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大发展,抓好生态环境大保护,推进环境污染大治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