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市域社会治理的“甘孜经验”

甘孜日报    2023年06月13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谷才霞

巍峨的雪山、巨大的冰川、广阔的牧场、古老而肃穆的寺院……美丽、圣洁,是人们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深刻的印象。这片土地上的瑰丽图景,除了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离不开人们的悉心呵护和有效治理。

甘孜地处川、藏、滇、青四省交界处,是汉藏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甘孜直面治理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创新“民族团结进家庭”工作机制、探索“因情设网、应时建格、格随人走”的流动网格模式、组建“马背服务”队伍等,致力于打通源头到末梢的全程治理,为探索涉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甘孜经验”。

“民族团结进家庭”机制 末梢治理深入到户

“吃饭了吗,志玛?这两天身体怎么样?”正在岭戈村开展走访工作的益西泽仁遇到了自己对口联系的志玛一家,便熟络地交谈起来,志玛的孩子最近到附近的城里打工去了,益西泽仁对此很关心,再三叮嘱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任何事,一定要跟自己联系。

益西泽仁是甘孜州委政法委维稳防邪指导科科长,另外,他还担任甘孜州委政法委对口联系村——岭戈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岭戈村的每一户家庭,都有甘孜州委政法委的干部职工对口联系,我的联系户有4户。”益西泽仁介绍,干部职工要通过定期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随时关心了解联系户的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将政策宣讲、法治宣讲带入每一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浸润,也逐渐改变着这个村落的面貌。2022年2月,岭戈村被四川省、甘孜州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了省级平安村和州级平安村。

在甘孜,像岭戈村这样治理效果明显、和谐之风盛行的村落不在少数,他们都得益于甘孜州创新建立的“民族团结进家庭”机制:通过建立全州公职人员全覆盖联谊户籍家庭常态机制,将全州6万余名干部职工联系26万余户农牧民群众和僧人家庭,让干部职工真正融到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

“民族团结进家庭”的推行,在治理沉疴陋习、矛盾纠纷“防未然”等方面效果显著,此外,政法部门还依托“洞噶波”“甘孜绿芽”“平安驿站”“正义雪莲”等政法法宣品牌,积极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进家庭”活动,培养家庭“法律明白人”26万余人,开展法律服务1.3万次,出台便民措施360条,有效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维权能力,形成“学法人人受益、守法处处和谐”的社会风尚。数据显示,“民族团结进家庭”的推进,让全州矛盾纠纷排查率、化解率、满意率实现提升,信访总量下降17%,连续五年重大突出涉稳案(事)件“零发生”,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流动网格+伴随式服务”模式 让治理跟着群众走

甘孜理塘县,虫草远近闻名。作为甘孜州南路地区最大的虫草产区,理塘县虫草采集点多达200余个,采集人员达4万余人。每年的5至6月是虫草采摘的最佳季节,来自四面八方的采集人员涌入理塘县,各大采集点一时热闹非凡。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无数帐篷有序排列着,犹如盛开的鲜花点缀在雪山下,帐篷顶上鲜红的党旗猎猎飘扬,成为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这些帐篷就是我们‘流动网格+伴随式服务’的具体呈现形式之一,我们整合了虫草产区党员群众力量,建立38个临时党支部,并以10户为小组成立流动网格小分队280个。”理塘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潘强介绍,为解决因人员大规模聚集和流动带来的人员管理难、矛盾隐患防控难、社会治安维稳难、森林草原防火难、产区信号通联难等一系列问题,理塘县依托流动网格,在虫草松茸采挖临时聚居区建设帐篷党支部、帐篷综治站、帐篷警务室、帐篷医疗点等站点,帐篷综治站点成为社会治理的“前线指挥所”,千名干部群众随万人虫草大军,进山开展“伴随式”服务管理,与群众同吃同住,将社会治理触角有效延伸到群众身边。

目前,针对虫草采集这一流动群体,甘孜州已在全州范围内的虫草采集点建立综治站点872个,实现“群众在哪里、综治就延伸到哪里,虫草采挖点在哪里、基础就夯实到哪里”的目标。

由于甘孜州牧区分布广,半数以上基层群众逐水草而居,“流动网格+伴随式服务”的常规运行解决了诸多社会治理“看不见、管不了”的问题。针对群众“流动性强”的特点,甘孜州在远牧区以游牧点、家庭户联防为要素划分流动网格794个,建流动网格党支部(小组)423个,配网格员和信息员3165名,与牧民建立稳定的联系,掌握其路径和情况,并提供服务和帮助,有效提高了全周期动态治理能力。

1832支“马背服务”队伍 法治服务走进群众中

水草在哪里,牦牛就在哪里;牦牛在哪里,牧民就在哪里。甘孜州德格县阿木拉村的牧民们,一直都过着“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迁徙”的日子。如今,他们的迁徙之路变得更加热闹了。每到迁徙季节,德格县公安局的“平安迁徙法治宣讲队”就跟随牧民上路了,他们骑马穿梭在崇山峻岭间,随时为群众提供“马背服务”。休憩时,牧民群众围坐认真倾听,藏族青年民警用藏语耐心讲述法律知识,有时还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与牧民现场交流。

因幅员辽阔,对甘孜州偏远农牧区群众的社会服务、法治服务存在较大真空,基层群众接受社会服务平台较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淡薄、能力偏低。为破解这一难题,甘孜州在“群众喜爱”的社会治理方式上创新探索,充分发扬“马背文化”,有效整合群防队员、调解员、维稳综治员、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等力量,组建马背巡防队、马背调解队、马背宣传队、马背协商队等服务队伍1832支1.4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巡山梁、访民居、进帐篷”活动,以定期走访、巡回送法、围炉夜话等方式,实施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治理,将现代化治理触角延伸到游牧群众身边。

在车辆无法到达的高山,“马背警察”骑马巡山;在没有水源的走访路上,“马背调解员”化雪解渴;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巡回宣讲路上,“马背法官”扛着国徽化解矛盾纠纷,群众在哪里,法治服务就跟到哪里,真正让法治服务走进群众中,看得见、摸得着、帮得上。

作为四川参与全国第一期试点的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近年来,甘孜州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民族团结进家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甘孜实践,优化网格设置增强自治水平,创新法宣品牌筑牢法治之基,探索性打造了涉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甘孜样本”,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刑事治安破案率“双提升”、纠纷排查和信访总量“一升一降”。

甘孜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鸿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甘孜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继续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护航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行稳致远。


  • 上一篇:逐“绿”而行
  • 下一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语种版出版发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