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深挖文化资源 讲好甘孜故事

甘孜日报    2023年06月19日

我州充分挖掘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纪实

◎本网记者 周燕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康巴大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资源“绿树荫浓”,“燃”出一个热烈葳蕤的夏日甘孜。

特色鲜明 非遗遍布城乡

甘孜州的文化遗产灿若星辰,分布全州各县(市)的文物、遗迹以及非遗,彰显着甘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情歌文化、茶马文化、格萨尔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在这里交流交融、繁衍生息,形成了既有与其他涉藏地区相同的藏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历史印记的鲜明地域特征。我州民间艺术地域鲜明,孕育了“宇宙歌曲”《康定情歌》、“世界最长史诗”《岭·格萨尔王》、“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等;民俗民风殊异奇特,红色文化绚丽多彩,“红军飞夺泸定桥”“甘孜会师”等长征故事萦绕耳旁。

“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藏医药浴法”等4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以下简称非遗)名录项目,“巴塘弦子”“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等2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着我州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较高水准。

“觉央弹唱艺术”“泸定山歌”“白玉指舞”“嘉绒藏族刺绣”“道孚哲霍锅庄”“甘孜格达弦子舞”“九龙手工藏毯编织技艺”等14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了我州不同县(市)从民间技艺到生产商贸习俗,从传统音乐、舞蹈等到传统游艺、杂技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创造力。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级、省级延伸至556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的丰厚资源,遍布全州各地,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有序推进,依托于完整的保障体系。2011年,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各县(市)相继组建了非遗保护机构,构建了以州、县(市)非遗保护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的三级非遗保护网络,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良性工作机制。

近年来,在“甘孜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全州共投入骨干人员200余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共涉及10个门类,几乎涵盖我州全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州排摸线索基本达到每县100条以上,做到种类、线索、艺人、村镇“四不漏”。同时,对保护项目特别是重点调查项目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记录,如实反映原貌,力争不走样。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大造普查声势,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

搭建平台 提升文化影响力

甘孜是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绝美的山水、智慧的人民,孕育了瑰丽的民间文化,创造了具有多元文化历史印记和鲜明地域特征的康巴文化。

为打造文化资源宣传活动品牌,扩大文化影响,我州组织郎卡杰唐卡、锻造金属等产品精彩亮相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黄河非遗大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非遗展示展销活动。同时,组织成立了甘孜州民族民间手工艺非遗协会。

各县(市)通过举办非遗展演、民间艺术大赛等活动和各种有效措施,使文化宣传工作不断下沉基层,使全民共享文化资源成果。丹巴县“练内功夯底子”厚植文化底蕴,泸定县多点谋划推动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德格县打造“国潮”非遗文创产品铸造文化致富路,稻城县精准发力打好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主动仗,色达县“三字诀”推动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白玉县数字赋能传承传统文化取得“新亮点”,新龙县聚力传承保护红色文化……

近年来,我州立足文化资源特色,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扩大文化产业对外营销渠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底蕴深厚的民族传统手工艺,鼓励扶持非遗、文创、文博衍生品、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打造民族手工艺精品,“阿西土陶”“白玉河坡藏刀”“新龙药泥面具”“炉霍郎卡杰唐卡”“德格嘎玛噶孜唐卡”“子乌”“嘉毪绒”等产品特色鲜明,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打造《长征长征》等产业剧目,拓展演艺市场。以文化重点县(市)为核心,着力培育德格麦宿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区、白玉河坡金属手工艺园区等非遗、民族手工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基地,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非遗民俗活动、泸定樱桃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理塘仓央嘉措诗歌节、炉霍纪念“长征五一运动会”……我州着力推动发展区域文化品牌,极大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和体育爱好者积极参与,扩大了活动品牌效应,有效拉动了内需,同时传统文化节庆也成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亮点,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州坚持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民俗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多样的传承和保护措施,不仅激活了我州的文化资源,传承了历史文脉,扩大了对外影响,也为加大我州非遗保护力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保护开发 文化资源焕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我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工作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加大督促检查、动员各方力量、壮大工作队伍,明确保护重点、强化档案管理,同时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非遗普查和保护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全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明、清时期的近百幅唐卡,大西政权张献忠赐封康区土司的印章,明永乐帝给噶玛巴敕封的诰书……全州唯一一所州级综合性博物馆——州民族博物馆是集收藏、征集、研究、展陈、文物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属性。在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的过程中,博物馆成为游客最快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脉络的地方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州民族博物馆成为甘孜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州是文物大州,做实文物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项目储备、实施各项文物保护工程,实现文物有效保护下的合理适度利用,从而促进全州文物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文物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方向。我州在做好文物保护传承的同时,充分发挥丹巴古碉群、新龙拉日马石板藏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德格印经院等景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旅游有效融合,为文旅融合增辉添彩、注入活力。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我州以文化人、凝心铸魂,不断激活非遗文化资源的内在生命力,在传承和实践中保护,从而留住传统技艺,让非遗文化充满活力、有序发展。



  • 上一篇:州政府党组召开2023年第5次(扩大)会议
  • 下一篇:习近平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