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在点滴中诠释家国情怀

甘孜日报    2023年07月27日

25年前,33岁的他在农作时不慎摔伤脊椎,落下终身残疾,但他依然用心照顾养父母和叔叔的生活起居,为老人洗衣、做饭、擦身……

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特色菌菇种植,通过勤劳的双手为老人和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村民眼中,他就是“孝老爱亲、无私奉献、勤劳致富、民族团结”的代名词。

他叫刘国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孔玉乡崩沙村人,今年58岁。尽管身患残疾多年,但他展现的自强不息与责任担当感染着大家,先后荣获“甘孜好人”“四川好人”“中国好人”等称号,他的家庭也被评为“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

孝老爱亲 无微不至

说起刘国华,崩沙村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刘国华从小被同村毫无血缘关系的藏族叔叔抱养,为报养育之恩,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养父母20多年,没有任何怨言,直到他们去世。“刘国华养父母住院那段时间,他一直为二老洗衣喂饭、擦身按摩、喂药吸痰。养父个性强、脾气急,他总耐心疏导,帮助养父缓解病痛。”崩沙村一位村民介绍说。

“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住院的病友,都夸他比亲儿子还亲。”村里人都清楚记得,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两位老人脸上都看不到被病痛折磨的苦闷,只有温暖亲情带来的安详。

“父母给了我温暖的家,这些都是我作为儿子应该做的。”每当提起那段岁月,刘国华对养父母的思念之情仍溢于言表。

冯长命是刘国华养父的弟弟,因先天听力障碍丧失了语言能力,一直没有成家。哥哥去世后,冯长命在郁郁寡欢中病倒,自理能力丧失了一大半。刘国华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照顾叔叔的义务。

起初,刘国华几乎天天都到叔叔家转一圈,看看他有什么需要。后来,为更好地照顾叔叔,刘国华干脆把他接到自己家中。长期的陪伴,冯长命和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子已经像亲人一般。每到逢年过节,刘国华还会给叔叔添置衣物,改善伙食。

“这位单身聋哑老人,多亏了刘国华啊!”村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今,冯长命已84岁高龄。每当村干部来看望他时,老人总是通过笨拙地比划,来表达对侄儿的感激。

脚踏实地 自立自强

生活中,刘国华是村里苦干实干的代表。由于年轻时落下了残疾,无法长时间从事体力劳作,刘国华生活比较拮据,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日子再苦我也不能放弃,我倒下了叔叔怎么办,更何况也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这些年来,刘国华心里一直暗暗铆足劲,寻找能挣钱的生计。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刘国华通过种植羊肚菌、花椒,养殖牲畜,担任村里保洁员等方式,实现稳步增收,2022年家庭收入约为38600元。

“只要努力,我和老爷子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刘国华充满期望。

刘国华经常通过电视和手机了解国家大事。“民族团结进家庭的联谊干部吴瑛也经常来看望慰问我和叔叔,向我讲解国家的发展变化和惠民政策,为我们纾困解难。” 刘国华说,这让他心里倍感温暖。

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刘国华和村里人相处融洽,大家互相照应,相互帮助。“我们遇上了好时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下和睦共处,我的小家也在勤奋努力下越过越好。”谈到如今的生活,刘国华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坚毅而自信的笑容。

发生在身边的事总能直抵人心,引发共鸣。在邻里乡亲眼里,刘国华就是身边的榜样,时常拿他的事迹教育引导家中后辈,树立家风家教。刘国华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真情传递着“责任与担当”,将个人理想、家庭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用点滴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家国情怀。

据新华社


  • 上一篇:时政长镜头丨有一种精神 历久弥新
  • 下一篇:踔厉奋发启新程 乘势而上谱新篇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9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