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4月02日
◎谢臣仁
春天来临,赏花景点遍布甘孜大地。泸定杵坭樱花节、丹巴藏寨梨花节、得荣白松桃花节接踵举办,樱花红艳、梨花胜雪、桃花粉嫩,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铺展开来,春天的美妙尽显其中,激发了人们外出踏青赏花的热情,也催开了耀眼夺目的“赏花经济”。
花开有时。受制于花期短暂,单纯就赏花节而言,鲜花季节性强、花期短的特性也让人生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慨。面临难以“四季长红”的问题,如何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谢、赋予赏花节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持久的生命力,是一个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
要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谢,必须延长“花期”、拓宽“赛道”、优化服务,让“颜值”变“产值”、“流量”换“留量”,推动“美丽经济”持续发展。
要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谢,需要多元融合延长“花期”。纵观各地赏花节,从花期来看,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个来月,旺季来得快去得也快。为避免赏花节昙花一现,要让花不只是花,而是乡村振兴大戏和全域旅游发展中的精彩道具,不断拓展赏花节的消费场景与群体。各地要结合当地生态资源和文旅资源,实现从单一赏花向休闲、度假、生态、踏青、户外等多元旅游、深度旅游转变,将赏花与种植、加工和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等紧密结合,通过“赏花+生态”“赏花+人文”“赏花+餐饮”“赏花+种植”等多种模式、多元化体验,将单一的赏花活动与相关产业结合。比如,推行“春华秋实·认养果树”活动,让有条件的游客通过认养果树,把“赏花”短期行为延伸为“赏花、养护、采摘、收获”的长期过程,让认领者拥有果树,打造自己的“私家果园”,带着家人享受劳动和采摘的乐趣,形成“绿色种植、生态优美、颐养身心、健身养生”的现代康养模式,把“人人健康,幸福永享”作为追求目标。这样,以花为“媒”、以花为“引”,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最大限度扩展赏花节庆的覆盖面、提高黏连性、延长“盛开期”,充分释放带动效应、溢出效应,让“颜值”变“产值”,让“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要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谢,需要专属发展拓宽“赛道”。在赏花节中,常常出现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办节等问题,避免同质化竞争是急需破解的技术性难题。赏花节庆既需美美与共,更需各美其美,这就要求各地错位、错时发展,走差异化的专属发展路线,实现出彩走出新高度、出新拓展新“赛道”。要实现各美其美,需要各地打出“特字牌”、挖掘“独字号”,让赏花节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种智慧与策略的体现。比如,开展游客参与当地特色文化活动的短视频拍摄大赛,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优秀文化,让优美风景和优秀文化全覆盖、密集性、唯美化呈现在世人面前,增强美誉度和影响力。这就需要各地精心策划,充分发掘当地的历史传统、特色产业、生态条件等资源禀赋,结合游客需求,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植入赏花节,开发出展示地方个性的“花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的旅游体验,彰显地方“赏花经济”特性,让游客感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差异感,进一步拓展“赏花经济”内涵,通过丰富产品、拓展“赛道”,以精美的品质吸引八方来客。
要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谢,需要众力参与优化服务。“赏花经济”需要政府搭台、节会“唱戏”、市场运作、群众参与,从而丰富“赏花经济”业态,拉长“赏花经济”产业链,以花兴产、以花富民。但在现实中,往往是政府认认真真办节、群众高高兴兴“看戏”,一些地方接待能力跟不上,垃圾回收、公共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规模不足,热闹一番后,留下一地鸡毛。同时,一些赏花节往往注重线上“流量爆表”、精彩出圈,而忽略了在线下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其实,美丽的花景只是吸引游客的第一步,线上“出圈”“吸引人”只是前奏,怎样“让人来”、怎样“来了之后流连忘返”,更关乎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这需要在“花外”的吸引力上下功夫。赏花节必须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美好体验,必须全局统筹众力参与、全盘完善设施配套、全力提升接待能力、全面优化游客体验,让一种简单的观光行为转化为一次深刻的自然体验、一次见证乡村美丽转变的历程,让乡村的景致变得更加迷人,让游客心醉神迷。现在,各地都提出把游客“看一看、往回转”升级为“看一看、吃顿饭”,继而发展为“看一看、玩几天”,这样让“过路客”成为“过夜客”、把“头回客”变为“回头客”,优质服务化“流量”为“留量”、聚“人气”招“财气”。“赏花经济”一端连接着人们内心深处对“诗和远方”的无限向往,另一端则牵引着乡村振兴的美丽梦想,我们要让群众搭上赏花节的“顺风车”,发掘赏花节的经济潜力,提高赏花经济效率,“既赚吆喝又赚买卖”,推动“赏花经济”如姹紫嫣红的春花一样兴盛起来。
赏花节让自然之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激发了旅游经济的活力,开启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我们不能把赏花节做成“花开一日红”的短期应景节庆,而是让赏花节火热开局,更是“常开不谢”,不断绽放出绚烂多彩的“花样经济”,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共富共荣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