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狠抓生态建设纪实
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
■ 见习记者 陈斌
初秋的白玉大地,绿草如茵,花团锦簇,行走在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和播麦山湿地公园,放眼望去,排排绿树,满目苍翠,到处是绿色的海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而十几年前的白玉却是另一番景象,“无风满地沙,有风不见家”,就是过去白玉县城被风沙肆虐的真实写照。
“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画在绿中。” 这是白玉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大自然给予的丰盈馈赠。这也是白玉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赢得的丰厚发展资本。近年来, 白玉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理念,充分唤醒“生态资源”,大力加强生态保护,掀起了一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等为主要内容的 “生态革命”,让白玉的山山水水重现昔日风光,实现了美丽与发展的双赢。
推行生态治理 让家园休养生息
站在白玉县城后山向低洼处望去,栽植多年的云杉、松树等树木粗壮葱郁,一棵棵树木连片成林,形成了一道道牢固的屏障。多年来,白玉坚持植树造林,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生态。
“生态资源就是白玉发展的最大资本,决不能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白玉县林业局局长伍金泽仁介绍说,为让绿色多一点,为了让家园更美好,我们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投入生态建设,在造林绿化上付出了一笔又一笔真金白银。同时,通过积极争取项目,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城郊防护林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集体公益林管护等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加快了造林绿化的进程。
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群众真正感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再加上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宣传、引导,在广大农牧民群众眼中,自己所处这片山林的价值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是政府要我们保护生态,现在是我们主动去保护生态。”绒盖乡沟沟村民邓珠介绍说,过去村民们靠砍树木卖山头生活,结果是越卖越穷。现在大伙都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环境好了,白玉的发展才能长久,人民的生活品质才能提高。
“近10年,在附近上万亩的森林内,早已听不到盗伐林木的斧锯声,也闻不到偷捕动物的火药味了。”面对巍巍青山,建设镇河西社区村支书其麦自豪地说,这是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的最佳证明。通过生态致富:美景成了“摇钱树”。
这些年,建设镇许多“农家乐”生意红火得不得了。“最多的一天有2000多元收入!”村民旦真高兴地说:“全靠山里的环境好、风景美,吸引了这么多城里人!要是没有这些美景,就没了赚钱的资本,对于周边的一草一木,大家谁都不愿破坏。”
同时,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白玉县不断拓展惠及面,用民生需求来“倒逼”生态建设,用“生态致富”培育全新的“生态价值观”。
过去,白玉县大部分群众都靠传统粗放的畜牧业为生,牛羊一年比一年多,草场退化严重。近年来,白玉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行草原休牧禁牧和草畜平衡。如今,牧民们发现,自己的牛羊减少了一半,但草原得到了休息,牛羊出栏周期缩短了很多,售价也比以前高出了很多,再加上国家每年的补贴和奖励资金,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牧民们谁都不愿斩断赖以生存的“摇钱树”,主动禁牧休牧,确保了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实施生态修复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白玉县始终坚持在发展生态农业上下功夫,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绒盖乡绒盖村村支书其麦恩珠说:“退耕还林改善了生态,也让我们得到了实惠,过去都是农民往粮站送粮,现在却从粮站往回领粮,运回的小麦籽粒饱满,比自己种的要好,心里可高兴啦!”他还编了一段顺口溜:“退耕还林就是好,减轻劳动负担少,闲余时间抓经营,增加收入生活好。”
退耕还林在农村引起的变革几乎是全方位的。农民群众不仅从国家退耕还林补助中得到了实惠,而且感受到了生态改善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是导致贫困的根源。广大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开荒种地、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少种高产转变;生产结构由以青稞、土豆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绒盖乡则建村村民布忠说:“这个政策太好咧,坡地种粮收成不好,种上树后国家既给粮又给钱,多好的事啊!”
广大退耕农民从退耕前后的生活对比中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坡上的地是可以不种的,羊也是可以圈起来养的,人是可以换种活法的。随着退耕农户收入的增长,电、户用沼气逐渐取代烧柴,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的新选择。建设镇布麦村的群众说“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做饭拧开关”。
“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到位,赢得民心、凝聚民力。这一政策是党对农民最好、最现实、最实惠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农村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白玉县林业局局长伍金泽仁告诉记者,退耕还林政策覆盖面广,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它的落实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其他各项政策的落实。为更好落实好退耕还林政策,全局上下认真抓好复核、公示、兑现和建档等工作,规范操作,确保兑现到户。我们首先对退耕还林面积进行认真复核,逐级落实到村组、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然后,按照“张榜公布,三榜定案”的要求,将分户合格面积和钱粮兑现数量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再进行兑现。兑现时,建档立卡,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退耕还林《农户登记卡》、《钱粮兑现证》每户一本,《分户退耕还林(草)明细表》村、乡及县级有关部门各执一份,各具体兑现单位分别建立兑现台账。严肃工作纪律,坚持按程序操作,按政策办事,把国家补助直接发放到退耕户手中。
着力保护环境 还一片蓝天碧水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环境更美了!”如今到白玉,不少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近年来,白玉县大力加强生态区保护,把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龙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县域生态功能保护的重点区域,并对县域内安孜沟、东大沟、黄金沟等矿产资源开发区和采空区全面实施生态恢复治理。制定《县域河流综合治理规划》,开展河道整治,清除淤泥,修复植被,加强河道两侧工业、生活污染源控制。
“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控制新污染产生。”白玉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汤继华介绍说,为了严把准入关、审批关和验收关,他们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环保执法活动,从行业准入标准,产业布局、环保相关要求和环境风险等方面控制重污染行业,并将环境容量、资源合理配置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从城市到乡村,从农区到牧区,白玉县环保部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努力确保生态系统功能安全。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惠民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唤起广大农牧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白玉县环保局局长依生子告诉记者,他们先后组织各乡镇的乡镇干部,各村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行培训,让基层干部首先深刻认识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乡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保日深入乡村开展环保宣传,发放宣传资料。通过该活动,让村民了解农村环保的重要性,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制作项目宣传牌,对实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村庄发放了公示牌,对垃圾中转站、水源保护地制作了标识标牌,对所有垃圾箱、垃圾桶、运输车全部喷印了环保标志。同时,还利用电视、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介,大力环保工作宣传教育力度,促进村民思想转变,增强村民环保理念,逐步形成农村环境的长效机制。
如今,“生态立县”已成为白玉县的头号发展战略,建设幸福美好新白玉也已成为白玉各族群众的共识和奋斗目标,将来白玉展现给世人的将是生态更加美好,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