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生态修复、文化保护、村落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加速推进 亚丁村焕发新生机

甘孜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从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上出发,汽车沿着盘旋于山间的公路而上,远处雪山不时探出头,绝美景色引人惊呼;海拔升至3900米时,一片山间台地跃然眼前:群山环绕下,几十幢“黑藏房”散落其间,一条溪流自北向南流淌,东西镶嵌着农田——亚丁村到了。

这个仅37户人家的小村落坐落于著名的稻城亚丁景区内,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这里有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山高寒生态系统,有“黑眉黑框”的传统藏式民居“黑藏房”……2014年,亚丁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亚丁村入选第二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单。

为保护利用好传统村落、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4月,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正式开工。如今,随着生态修复、文化保护、村落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的推进,这里的生态之韵、藏乡之美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现有建筑开展分区分级修复,最大还原传统风貌

6月初,通往亚丁村的路上,远处群山连绵、绿意盎然,近处树木葱茏。“这些都是我们去年种的,现在基本存活了。”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生态修复部门负责人刘开国告诉记者,去年4月至9月,他和同事们在亚丁村及周边累计种下十几万棵树苗,“有云杉、落叶松、青杨和灌木等,尽量保证生态的完整性。”

亚丁村周围有十几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山,受高原热岛效应影响,海拔3900米的亚丁村相比海拔3000米的峡谷地区村寨,年平均气温高出许多,并形成特有的气候倒置现象,造就了当地珍稀的自然森林群落。

“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这是亚丁吸引无数游客的原因。”刘开国介绍,亚丁村的生态修复注重“拟自然”——在阴坡种植落叶松、云杉,形成混交林;在阳坡种植高山栎、小檗、杜鹃等。

如果说独特的生态是亚丁村的“根”,由传统藏式建筑、当地人半农半牧的生活习俗等组成的文化,则是亚丁村的“魂”。

走进亚丁村,一栋栋片石砌成的“黑藏房”让整个村落显得古朴肃穆,独特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黑藏房”是亚丁村极富特色的建筑,也是亚丁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但在过去,由于缺乏相关保护意识,许多传统藏式民居建筑在开发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以“最小干预,最大还原传统风貌”为原则,对亚丁村现有建筑开展分区分级修复:专门聘请本地石砌藏房匠人,修复建筑外墙,恢复传统小窗户样式,还原晾晒青稞阳台……如今的亚丁村,原汁原味的“黑藏房”重新散落在山间台地。

沿着村道向西漫步,穿过一条林荫小道,还有新的“惊喜”:一大块翠绿的青稞地铺展开来,麦浪随微风起伏,美不胜收。

为还原传统农耕场景,亚丁村还组织村民遵循当地物候开展农田复耕,并采用当地自然石材修复破碎田埂,还在田间村边设置青稞晾晒架与牛棚,还原当地“春耕二牛抬杠、秋收青稞晾晒”的传统农业生产场景。

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立足特色培育新业态

走进一间由传统建筑改造而成的民宿,记者看到,木制家具点缀着莲花等纹饰,墙上挂着藏毯、唐卡等。除了浓浓的藏式风情,房间里还有供氧、供暖设备等现代化设施。

供氧和供暖问题是阻碍亚丁景区秋冬季旅游市场发展的瓶颈。为求突破,亚丁村于2023年建成集中供氧站、覆盖全村的供氧管道及分布式供暖设施。

“以往,我们每年营业时间只有七八个月,一到冬季只能歇业;如今,供氧和供暖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发展冬季旅游,收益能增加不少。”已在亚丁村经营了8年的民宿老板尹庆华说。

基础设施的改善让亚丁村旅游服务品质得到突破性提升。而更长远发展,还需要立足特色,培育新业态。

村里面向雪山的一处台地上,一座海螺形的建筑格外显眼,这是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中的标志性建筑——香巴拉文化博物馆。其外观以藏族传统文化中“吉祥八宝”之一的白海螺为蓝本设计,又如一只眼睛,朝着仙乃日、夏洛多吉两座雪山眺望。

“今年春节以来,博物馆已接待大量游客。”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博物馆填补了亚丁人文业态空白,给游客带来了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最近,我们还联合省文物局、四川博物院,对展厅升级改造,增加了格萨尔相关主题的唐卡等展品。”上述负责人说。


  • 上一篇:巴塘县抓实离退休党员干部党纪学习教育
  • 下一篇:农行九龙支行 开展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宣传活动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10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