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作业。 本报资料库图
“一盏酥油灯,燃了多少年?睡成河流的是那古老的时间。”
白玉县位于甘孜州西北部,这里的人们用上安心电的梦想,在2014年冬季来临之际终于实现。
从2013年8月起,来自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的1500多名建设者千里转战,在180公里的战线上奋战。10月28日,110千伏白玉变电站投运成功,11月7日,配套的白玉35千伏城关变电站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大电网”走进白玉藏区千家万户的 “最后一公里”被打通,白玉从此结束了孤网运行的历史,这块地处横断山脉东段、幅员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150多个村庄的村民迎来了国家电网“大电网”的温暖。
“随着石渠、新龙县、白玉县先后与四川主网相连,投资超过180亿元的甘孜州 ‘电力天路’工程进入集中投产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表示,今年底甘孜州所有18个县城将与四川主网相连。
■ 文惊涛 王继东 李红燕 文/图
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抒写高原奇迹
位处横断山脉东段,这块幅员10386平方公里的土地沟壑众多、山势陡峭,全县156个村大部分因自然环境恶劣饱受缺电之苦,即便是县城,时有时无的电力严重制约着这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2013年开始,国网省电力公司在甘孜州开展“电力天路”工程建设,抽调乐山、德阳等市州电力公司“精兵强将”对口援建藏区电网,计划用3年时间进行各级电网的建设,破除甘孜州电力“卡脖子”的现象。
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千里驰骋白玉县,他们援建的是一条跨越生命禁区,踏雪而来的110千伏电力动脉,这里有甘孜州“电力天路”中海拔最高的一基塔。
海拔4915米,卓达拉这座大山像一道长长的天然屏障,将平均海拔3500米的雅砻江平原和平均海拔4500米的海子山高原分隔开来。“苦不苦,铁塔架到四千九百一十五。”来自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的工程前线总指挥白学祥如此评价那一场卓达拉山顶的鏖战。
4915米,作为整个110千伏白玉输变电工程铁塔所在位置的最高海拔,建设者们起初一直攻克不下。几次冲击失败后,工程1标的罗涛将数个施工队的精壮小伙抽调出来组成了“工程强攻队”。他们和几十匹骡马、医疗保障队一起对这个生命禁区的铁塔工程正式宣战。7月的卓达拉山脾气很大,几乎1小时1次的冰雹轮袭着施工人员,他们不得不在厚厚的棉衣外面套上了扎实的军用雨衣。
海拔4833米的N1071,海拔4833米的N1073……接下来的数天里,在这个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地方,工程建设者用他们的战斗力改写了又一个工程奇迹。随后,组塔、放线,整个甘孜州“电力天路”工程里最高的一基塔,被他们彻底攻克。
从卓达拉山上下来,工程线路的所在区域已悄然从甘孜县转移到新龙县,这时海拔也降低到4500米左右。乱石滩,是海子山这一带最名符其实的别称。这块位于新龙县和白玉县交界的区域,因为平均海拔高,和成千上万遍撒在这里的乱石,是一个令人寒战的无人区。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每一位路过的行人都不敢久留。
8月高原是痛苦的雨季,对于工程建设者们来说尤其如此。野狼的骚扰让马帮心惊肉跳,大大小小的沼泽让施工人员防不胜防,更不说那说来就来的冰雹和10级以上的大风。仅如何保障好施工人员的后勤都令人费神不已,毕竟这乱石滩绵延好几十公里。
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在整块的花岗岩上砸出一个个基坑,还要防止暴雨挟带的泥沙造成反复掏挖。其实从去年8月开始,这一带的铁塔基础施工就已经开始,建设者一直要干到当年的11月,雪地里已分不清哪是石头,哪是施工者们踩出来的路。按建设者自己的话来说,这里的铁塔,是乐山电力人一基一基啃出来的。
如今,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条银线从位于甘孜县境内的220千伏甘孜变电站出发,沿着山势急升,翻越这座终年积雪的大山后,将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向甘孜州北部。
一路工程一路收获藏汉友谊
昌台山纳塔乡境内,沿着弯曲的亚前河两岸,密密麻麻都是小木屋,邱文学就住在附近。
邱文学是“电力天路”一级医疗保障站的医生,工程一开始他和妻子陈医生就一起战斗在这片高原。谈起每次巡诊过程中遇到的热情好客的藏族老乡,他就感叹不已,连连称赞这里的民风淳朴。不仅是邱医生,不少建设者都从一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一次语言不通情况下认真十足的指路,甚至一个个善意的招呼中感受到了这里藏族群众的情谊。
对于担负着电亮任务的夏祚顺来说,最难忘的是八亚村村民的热情。这个位于赠科乡境内海拔4200多米的村庄,由于小溪稀少,没有其他山区常见的简易小水电,电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是过去从来不敢奢望的。当看到夏祚顺的队伍带着电杆、导线来到这里时,村民们热情地提出要帮助建设者运输电杆。他们开来了自己的拖拉机,主动剪开了自己草场的围栏,不介意到自己的青稞地里栽下电杆。
从渴望到理解,从理解到感动,工程的建设者与这里的藏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州政府和白玉县政府也非常关心电力工程建设者,他们带来了热情的藏族歌舞,带来了宰杀干净的肥猪,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带来了充满温暖的慰问。
建设者感受到了这份深情厚意,将温暖化作工程建设的动力,架起18条索道尽力减少对天然林木的砍伐,他们在铁塔下撒下草籽尽量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
白玉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曾经一台4千瓦的发电机是白玉县城内商家的标准配置和必买的家电。如今,西门子家电的李老板站在县城中心河东街的自家门口,环视着店里摆满的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下面的村庄都能通电,生意会越来越好。”虽然才开几个月,李老板对未来信心百倍。
白玉县城内的河西街有个“便民餐馆”,虽然它距白玉县电力公司仅几米之遥,但餐馆的老板娘还是对用电充满了崭新的期待。“以前没有电,煮碗面都可能因为太慢导致客人的不满,自己买的发电机只顾得上厨房里的照明、抽油烟机和电热水器,现在再多的电器一起用都没问题了。”
携手“大电网”之后,白玉县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
白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白玉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等矿床已经探明有159处;这里有丰沛的水能资源,仅金沙江就流经境内6个乡,流程达181千米;这里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虫草、贝母、俄色果数不胜数;这里有著名的河坡藏民族手工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更多的渠道。路通了,电通了,随着资本的流入,加工业、开采业以及大量物流贸易的进入,这里的资源优势将很快转换为经济优势。
对于位处长江上游的白玉县,这里的生态环境对下游的影响威力不可小觑。当这里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通过电网分享给更多人,就能减少对天然林木的砍伐,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随着“电力天路”的全线竣工,白玉县电力公司唯一的调度梅建勇一直忙碌着,为工程投运紧张地做着准备。“打雷停电、下雨停电、冬天水小停电、夏天水大也停电,一年四季就没有用过安稳的电。”梅建勇对之前的白玉电网状况和群众的用电之苦了如指掌,随着35千伏纳塔变电站和35千伏热加变电站的相继投运,他的心里更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