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张磊 实习记者吴远胜文/图)“这是给你的药,还是要注意休息……”在康定县塔公乡一角,刚参加1年工作的医生李小波正在为患者进行诊断。
“很感谢,我身体硬朗得很。”前来看病的是青年志愿者吴中建,由于连日来奋战在救灾第一线,身体明显吃不消,在进行简短的休息后,吴中建又奋战到一线中去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灾区群众,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在发生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州人民医院就派出了第一批由7人组成的医疗救治小分队赶往灾区进行救治,很快,第二支小分队也及时抵达临时安置地,李小波便是其中之一。
据李小波介绍,在灾区临时安置点易发生感冒、腹泻、摔伤等症状,志愿者会发生相关高山反应症状。为此,医院准备了包括消化、呼吸、心血管在内的40—50种高原常备药品,并配备了相关输液、测压等设备。
像这样的临时医疗救治点,在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有三个,分别是州人民医院、甘孜军分区、康定医疗救助点。为了让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各医疗救治点进行24小时轮换值班,不值班的医生进行合衣休息,随时待命。同时,针对灾区昼夜温差变化非常大的原因,各医疗点的医生还分组不定期深入到每户灾民所住的帐篷中进行巡诊。
李小波回忆说,一次深夜,救助点来了一名小患者,在进行诊断后,考虑到晚上风大容易染上其它病,自己便带上仪器和药品和孩子的家长到临时安置点,再次进行了诊断。虽然很辛苦,李小波还是充满了笑容地说,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能为大家服务,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