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乡城:“三化联动”逐梦小康

《甘孜日报》    2015年03月23日

乡城县城一角。
    ■ 何才华 文/图
    “三化联动”的核心在“联动”, 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相互转化。地处甘孜州南部的乡城县在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实践中,转变发展方式,系统思维,统筹部署,不断开创驱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处处是美景,城里乡里犹如一幅画且不需要门票的乡城县,发展旅游大有可为,无法复制的田园景致和省级地质公园香巴拉七湖,以及被誉为乡城县三绝的“桑披岭寺、疯装、白藏房”在藏区独树一帜,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旅游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虽然乡城县看的地方多有耍头,但真正来了,能留住人的东西并不多。游客的反映折射出乡城旅游发展面临的尴尬。为此,乡城县依托香巴拉品牌,在推进旅游全域化的实施中,以“一村一寺一馆”建设为突破口,增加旅游内涵,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
    借助藏乡田园生态,一批以家庭为单位的乡村农庄蓬勃发展,除了城里人到休息日来乡村静心养息,体验绿意生活,南来北往的游客也慕名前来小憩,探秘藏家风情,品位藏家文化,旅游的悄然升温让不少世代靠种庄稼为生的群众轻松的赚上旅游钱。
    距离县城5公里的则鲁村果树掩映,村里的里吾林卡去年开张营业以来,主人家里吾铁超虽不需亲自到厨房为客人张罗饭菜,但还是每天都特别忙,需要为外地游客介绍藏乡风情、讲解藏房结构、装饰等,每天接听客人电话就要花很多时间,尝到开办农家乐甜头的里吾铁超还得谋划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事宜。
    随着旅游发展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乡城县去年完成了首部微电影、形象宣传片和县情宣传片的拍摄并进入投放阶段,深闺中的香巴拉乡城正被更多的外界熟知同时,该县积极支持本地民营企业参与旅游产业开发,签订了投资3亿元的旅游综合体开发协议,扎西林卡别墅群、温泉酒店、藏乡田园生态农庄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在持续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中,像里吾铁超一样吃旅游饭、挣旅游钱的乡城农民将会越来越多。
    城镇化建设开启新生活
    在主导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中,围绕“光彩乡城、洁净乡城、智慧乡城”发展建设目标,做强县城、做美集镇、做靓社区。集中力量抓好香巴拉镇以及青德、尼斯两乡撤乡建镇工作,推进香巴拉国际旅游小镇建设,不断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围绕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相融,强力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
    “县城虽小,但精致、整洁、规范,特色明显。”城市就是景区,这是近期游客对乡城县城的评价。在老城区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该县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分别在香巴拉广场和城市中心地带安装LED数码灯、艺术灯、唐卡大灯、空中玫瑰、地理灯6套,晚间漫步街头,置身美丽的夜景中,让人忘却了自己身在高原小城。
    街道旁葱绿的行道树和数万盆花卉映衬着白色房屋,时而走过摇着经筒的阿妈或是穿着袈裟的僧侣,使依山傍水的小县城显出万般灵秀。在旧城改造中,乡城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打造,对沿街店招进行统一风格的改造,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治理。
    乡城县依托老城郊区,从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内涵品位出发,强化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保持自然景观原始风貌的同时,高起点打造新区,着力构建环境优美、生活便捷的生态新村。在城市新区建设现场,工程车穿梭,挖掘机轰鸣,投资近2000万的新区商业大道正在加紧施工中。
    产业支撑百姓逐梦小康
    乡城县发展特色农产业由来已久,积累了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发展农产业的经验,相继推出的金雪鱼菜籽油、苹果醋等产品至今受到消费者青睐。瞄准市场打造的特色农产业,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高效的农业特色产业链正引领百姓逐梦小康。
    以打造康南农特产品集中加工园区为契机,着力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力促农业产业走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目前, 4个牦牛养殖基地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全县核桃发展至4.1万亩,与企业达成投资1.8亿元的玛咖产业化协议,完成引水主体工程和葡萄酒生产研发中心建设,圣地阳光和七湖玛咖公司入驻园区。
    种植的酿酒葡萄三年可见效益,前三年政府按每亩每年1500元标准对种植农户进行补贴,葡萄收获后由引进的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统一收购。“种葡萄比种粮食能获得更大收益。”按现行市场价每亩收益可达到五千元左右,种了3亩葡萄的泽扎姆对发展特色农业充满了信心。
    朗曲批去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种了10亩源自秘鲁的玛咖,每亩收益达到3000多元,而且不愁销路,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在试点农户的带动下,热打乡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玛咖1000亩,一大批群众将通过特色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 上一篇:宜宾智力援藏 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 下一篇:农牧民心中的好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