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第一书记”杨宁的“烦心事”

《甘孜日报》    2015年11月13日

 
杨宁看望生病的群众。
    不久前,党组织派往全州1360个乡村的“第一书记”全部到任。“第一书记”进村,将给乡村带来什么?肩负州委赋予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任,他们将如何实现目标,会采取哪些行动?到11月,这些“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已有两个月。请跟随记者走近部分“第一书记”,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下乡进村的所见、所闻、所谋、所干,听听他们的烦心事。
    人物名片:杨宁,炉霍县斯木乡瓦达上街村第一书记
    村情:炉霍县斯木乡瓦达上街村隶属于炉霍县斯木乡,位于炉霍县东部,辖两个作业组,常驻人口62户、275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人均年收入2736元,残疾7人,贫困户19户,占总户数的30.65%;贫困人口79人,占全村人口的28.73%;享受农村低保87人,占全村人口的31.64%,是全州1360个(炉霍县88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
    ■ 记者 陈杨
    今年8月底,州政府工作人员杨宁开始任炉霍县斯木乡瓦达上街村“第一书记”。
    瓦达上街村是炉霍县88个贫困村之一,“我想用三个极其来表达,‘风景极其美’,蓝天白云,大草原,成群的牦牛……‘海拔极其高’,平均海拔3500以上;‘位置极其偏’,到州府康定得一天时间,到成都得两天时间。以上就是我们村的全景。”杨宁说,“怎样让这样一个偏远的村落脱贫,其中有三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烦心事一:全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特困户脱贫难。该村贫困户19户,占总户数的30.65%;贫困人口79人,占全村人口的28.73%;享受农村低保87人,占全村人口的31.64%。村中贫困户尤其是两家特困户让杨宁十分担忧,一家是老公瘫痪20年的刘双凤家,常年多病的73岁老母亲,瘫痪20年的丈夫,还有读大学、中专的两个孩子。另一家是58岁的白马错家,他们家有一个常年卧床的73岁丈夫,还有在成都读大学的儿子。“这两家都有病人、学生,有老有小,劳动力仅为年迈的女人,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难度大啊!”杨宁表示。
    烦心事二: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瓦达上街村通畅通达条件差。全村没有一公里硬化主干道,入户路全是毛坯路。医疗卫生条件差。全村一个卫生室不足7平米,没有专职乡村医生。村级设施落后,没有村级活动室、村文化室。
    烦心事三:全村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一是俄色茶效益慢。瓦达上街村现已建成优质雪域俄色茶基地200余亩,但由于雪域俄色茶生长周期长,达不到短期内增加收益的目的,五年内基本无经济效益。二是水磨糌粑不成规模。该村有7个水磨,所制的水磨糌粑盛名在外,但产业不成规模,没有壮大优势产业。三是奶制品无市场。该村的牛奶和酸奶,因无人指导,生产规模小,未能打开市场。四是家庭副业发展困难。全村不养鸡、鸭等家禽,牦牛等牲畜出栏意识弱,牲畜出栏率低,阻碍了畜牧业发展。
     
    
  • 上一篇:“大樱桃”种下脱贫梦
  • 下一篇:乡城县荣获省级双拥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