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开启发展新征程

《甘孜日报》    2015年12月22日

——泸定县“十二五”发展纪实

今日泸定。

新村美如画。
采购商正在收购红樱桃。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昼夜奔袭240里,创造了世界行军史上的奇迹。泸定桥上,22名红军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在十三根铁链上,开辟了通往共和国之路,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军事神话。
   80年后,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成为指引和鼓舞泸定人民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7万多泸定儿女团结一心,在泸定发展史上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了翻天覆地的新华章。
   早在“十二五”之初,泸定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把泸定建设成为甘孜州经济加速发展的排头兵、次级区域交通枢纽与重要节点、服务全州科教文卫的重要高地、全州重要的宜居城市、川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到2015年,泸定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五年来,泸定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的新篇章,先后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工作十强县”等称号。

    感言
    中共泸定县委书记
    陈廷全
    辉煌“十二五”,泸定新跨越,发展谱新篇。
    “十二五”以来,泸定7万多各族儿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紧抓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加强干部作风、基层组织、民风“三项建设”创新执政理念,推进水电移民、高半山扶贫、灾后重建和城乡提升“三攻坚一提升”拓展执政平台,围绕移民群众、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和城市居民“四个满意”提升执政效果,全县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工作十强县”、“三农工作先进县”、 “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双拥模范县”等殊荣,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林业强县,为脱贫奔康、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岁月如歌,豪情激荡。展望“十三五”,泸定发展基础坚实,机遇众多,优势明显。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打好扶贫攻坚、城乡提升“两大硬仗”,全面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努力实现全面脱贫奔康、全州率先小康。

    数说“十二五”
    2010年,泸定县地区生产总值为9053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0392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983万元,县级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33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91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230元。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8526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2842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071.6万元,县级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97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65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015元。

    产业扶贫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村的青椒还未上市,很多菜商已经和我们联系好了,今年赚个万把块钱是没问题的。”来到泸定县杵坭乡松林坪村,就会看到当地田间地头的青椒等蔬菜长势喜人。松林坪村仅是泸定县高半山扶贫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以来,该县按照《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始终将高半山扶贫开发工作置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强力推进优质核桃、优质魔芋、特色水果“三个五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连通内地、服务全州、辐射西藏”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五年来,已发展核桃6.23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花椒2.5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0.7万亩,羊肚菌等食用菌基地1500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创建了泸定“红樱桃”、“雪域野农”苹果、“幸福仙桃”、无公害蔬菜等本土农产品品牌,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发挥市场作用,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农场经营、协会引领、基地创建、农企合作等多种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3967亩;培育出盛煌农业产业园、团结羊肚菌种植园等产业大户20家;引进元正食品有限公司、桑吉卓玛青稞酒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康东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交通攻坚
    大力提升发展优势

    “以前路不好,一到秋收季节,眼看着刚收获的蔬菜烂掉了,心里干着急。现在通村路修好了,刚采摘的蔬菜立马就能运进城。”2014年4月,德威乡奎武村通村公路硬化道路顺利完成,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因山高谷深的特殊自然环境,泸定县60%的村组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地区,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等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村组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坝区相比明显滞后。
    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县确立一事一议、村民自治,“充分发动群众”的农村公路建设思路,实行“三议一承诺”制度,让村两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真正业主,让老百姓成为公路建设的真正主体,让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率先修路,让广大群众主动投身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力军。
    五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全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坚”的战略机遇,以建设“民生路”、“民富路”、“民心路”为目标,集中力量、埋头苦干、发动全县、会战交通,快步推进雅康高速、泸石旅游快速通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累计建成通达公路350公里、通畅公路372.7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其中90%的行政村已通油路或水泥路。到2016年,将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
    灾后重建
    建设美丽幸福新村

    2014年12月2日,在完成了历时一年多的农房重建后,该县得妥乡南头村村民卫华志喜迁新居、举家欢庆。像卫华志一样,全乡受“4·20”芦山地震影响的678户重建户全部搬进新家。
    受“4·20”芦山地震影响,该县共有20536户64959人不同程度受灾;民房倒塌12623间,造成经济损失30.3亿元。灾情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举全县之力,以城乡居民受损住房、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五保供养机构重建和地质灾害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已全面完成2398户城镇居民、13502户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2475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12个新村聚居点743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全部完工。
    2014年,康定“11·22”地震波及泸定县,造成2人受伤和一定程度财产损失。泸定县在全面总结“4·20”芦山地震城乡住房灾后重建和维修加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示范试点要求和《康定“11·22”地震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和加固技术指南》标准,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并编制成册、发放到户、宣传到人,确保城乡住房维修加固技术准则人人知晓。
截至目前,全县农房维修加固实际开工6072户,累计开工率99.1%,累计完工率90.3%;全县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开工236户,累计开工率92.9%,累计完工率91.3%;州级核灾农房维修加固户数5146户,累计开工率为100%,累计完工率100%;城镇维修加固户数210户,累计开工率100%,累计完工率100%。
    移民安置
    安居乐业更有保障

    “我们属本地原址安置,新房子都是统一风貌设计。入户路、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入住安置点就像住在城里的小区,很安逸。”在泸定电站沙湾移民安置点,移民户汪登林看着自己即将建成的新房子满脸喜气。
    五年来,泸定坚持“三推进、三到位”工作思路,落实“工作管理、信息沟通协调、宣传教育引导、政策法律研究、工作激励表彰、属地责任管辖、维稳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处理”“八大机制”,科学有序、稳步加快各安置点建设。
    截至目前,泸定电站已签订安置协议1220户;永久安置229户;移民自愿选择到安置点建房964户(其中统规代建918户,移民自建46户),自建户已全面完成宅基地划分,正实施建设14户(7户已入住);已启动统规代建房屋889户,其中806户完成初验,剩余27户正抓紧启动建设;“旅游全域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一个个“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移民新村正在形成。大岗山电站已完成得妥、繁荣垫高防护工程;基本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选择自主安置方式的移民1504人,已完成安置1431人;完成生产安置人口界定2850人,完成临时过渡搬迁移民174户583人。
    均衡发展
    建设全州教育高地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县内学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在用不着把孩子送到外地去读书了。”近年来,泸定县以打造服务全州教育高地为目标,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强化保障、区域均衡、制度创新,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各学校布局优化、城乡间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年间,实施64个校园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建并投入使用寄宿制学校1所、教师周转房345套、校舍54784平方米,改建加固校舍23953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21所;为15所小学、7所中学购置图书、计算机、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等设备,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23个、多媒体教室42个,全县共开设各类网络教学班66个,各中小学校电子白板及网络教室普及率达100%;设置城区幼儿园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0所、乡村独立幼儿园1所,建成了以“城区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村办幼儿园为基础、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
    同时,该县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县所有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课后辅导、生活帮扶等系列关爱活动。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残疾学生救助体系,设立学生资助中心,对贫困学生和“三残儿童”进行帮扶,促成512名留守儿童、25名“三类残疾”儿童、232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校接受公平教育。
    通过努力,泸定县近期成功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城镇建设
    打造红色宜居新泸定

    泸定作为甘孜州的“东大门”,气候宜人、适宜人居。“十二五”期间,该县按照“宜商宜旅、宜养宜疗、宜居宜业”规划思路,合理统筹教育、物流、商贸、会展等功能布局,加快推进红色宜居城市建设,逐步显现出现代城市的雏形。
    五年来,泸定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1年底的1.35平方公里扩大到2.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近3.5万人,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35.34%提高到40.08%。城市建设综合投入资金4.5亿元,全面实施了城市道路改造等12个城市建设项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泸定县将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州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奋力夺取“脱贫奔康、率先小康”的全面胜利。
    变迁故事
    红樱桃之乡好风光

    “想起往年杵坭镇,家家户户泥巴巴;屋前屋后石卡卡,想起人人泪哗哗。”65岁的村民吴全清老人用本地山歌唱出了过去杵坭艰难困苦的生活,那时杵坭全是土路,车开不进来,没有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家家户户都住泥土房……
    杵坭乡位于泸定县城南,大渡河西岸,东与冷碛镇隔河相望,北与田坝乡毗邻,距泸定县城19公里。全乡幅员面积49.23平方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5.5℃。
    这里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盛产红樱桃。这里的红樱桃光洁艳丽、鲜润多汁、甜酸可口、宛如珍珠玛瑙,素有“春天第一果”之称。
    这里曾因交通不便等原因,让老百姓抱着金娃娃却过着艰难的日子。
    泸定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七大建设,把泸定建设成为全州经济加速发展排头兵、次级区域交通枢纽、服务甘孜的教育医疗卫生高地、甘渝地区重要宜居城市、国际现代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奋斗目标,杵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10年11月,杵坭乡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为进一步打响品牌,泸定县决定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为办好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泸定县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交通、水利、电力条件及农村居住条件。
    借助品牌效应,以红樱桃为媒,2011年5月,泸定县在杵坭乡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期间,杵坭乡六家农家乐同时开门迎客。
    43岁的雷元强是当地第一个办农家乐的。2011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雷元强在老房子里开起了农家乐。刚开始,他啥也不懂,顾虑重重,乡政府组织他们去雅安、乐山等地参观、学习……如今,雷元强多次对自家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还投资50多万元扩大了规模,形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梦想。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4月摘樱桃,6月卖桃子、李子,仅樱桃就收益1万余元。这得感谢乡、村党支部,为我们培训技术,并请来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让村民们受益匪浅。”当地村民山翠芳说。
    “5年前,我们杵坭乡没有一家农家乐,经过5年的培育发展,现已发展到28家休闲农庄,而且还成立了协会。”乡党委书记高健说,杵坭已基本形成了产业良性发展的局面,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化,还推动了当地红樱桃和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杵坭乡抢抓机遇,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率先在全县完成了农村住房改造,打造了“1+2”(农业+旅游、文化)示范园,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设、村内主干道、入户路路面硬化,实施了风貌改造和三改一建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成了调频广播站、“村村通”工程和电信基站,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实施了农网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使群众用上了放心电,喝上了安全水;开展公路管养、河道清洁、村庄保洁、垃圾转运等工作,实现了垃圾清运“户存、村收、乡运、县处理”的模式,营造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形成了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优美人居、乡村文化为一体的新村新居,成了全州“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典范和“生态幸福家园”的模范,成为了康巴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樱桃花儿红,樱桃花儿开,开满山川、开满河滩……红樱桃圆又圆,远方的客人快来看,串串樱桃红满山呦,红遍祖国好河山!”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吴全清老人又以一曲山歌唱出了心中的感慨。 (文字图片收集整理:姜涛 尼胡克布 袁帅 罗楚凯)
 
  • 上一篇:砥砺奋进五年间
  • 下一篇:理塘县B超筛查包虫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