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扬帆小康新征程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16日

 ——白玉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白玉县城大“变脸”。

康光友走访基层群众。

村民厨房真美观。

呷村选矿厂车间。

种植蔬菜致富忙。

远眺县中体育场。
    ■ 白宣 /
    感言
    中共白玉县委书记 康光友
    过去的五年,是白玉发展史上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城乡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依法管理加快推进、社会局势持续稳定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凝聚人心合力的五年,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抓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执行“底部突围”战略和“12345”发展思路,主动出击、奋发作为,全面打造金沙江畔“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吉祥盛德之城”。这五年,白玉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支柱产业稳中有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白玉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巨大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这得益于新形势带来的宝贵发展机遇,得益于新起点形成的良好突围态势,得益于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高效运转,更得益于广大干部职工的默默奉献和5万群众的辛勤劳作。
    “十二五”期间,白玉县预计完成投资446.175万元,完成规划数的116%,年均增速达19.26%;2015年,预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270万元,完成规划数的142.7%,年均增速达19.21%;2015年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3万元,完成规划数的100.02%,年均增速达17%;2015年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8元,完成规划数6320元的107.88%,年均增速达21.89%。
    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175万元,是“十一五”期间预计投资的3.16倍,年均增速达19.26%;2015年预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270万元,年均增速达19.21%;2015年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3万元,年均增速达17%;共实施428个项目,预计完成投资64.14亿元。
    “这几年,白玉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变大,变漂亮了,市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广场;农村变得更美了,村民收入增加了,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精神面貌更好了”。白玉县建设镇村民点赞“十二五”,笑逐颜开。
    “我们选择到白玉投资兴业,主要是看中这里的招商引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治安、富集的资源优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壮大企业实力,为白玉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做出贡献”。到白玉县投资兴业的鑫源公司负责人说。
    “十二五”期间,白玉县委、县政府按照既定工作思路,深入分析经济形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励精图治抓发展、心无旁骛抓民生、尽心竭力抓稳定,紧扣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努力开创白玉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发挥优势培育支柱产业
    产业是发展的支撑,产业是富民的保障。五年来,白玉县紧紧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三化”联动产业发展路径,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域旅游特色全面呈现。按照全域旅游、旅游富县战略,围绕“三化联动”,紧扣规划引领、品牌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主线,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昌台、河坡、盖玉三个片区规划,形成《白玉县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确立“宁玛祖地,父系之遗”旅游形象定位,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藏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等9条精品旅游路线,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州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接待服务等基础设施,旅游接待和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优势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突出资源勘查,有序开发矿产资源”的原则,稳步推进呷村银多金属矿、胜莫隆、嘎依穷矿山开发,进一步加大坚隆沟、夏囊沟、隆西沟等全州“三个一批”重点矿产开发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呷村矿58万吨原矿处理和30万吨扩规技改工程建设,呷村矿预计生产原矿2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地方税收2.7亿元,当地群众利润分成2760万元。
    生态能源开发加快推进。大力推进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叶巴滩水电站优化总装机达228.5万千瓦,静态总投资400.52亿元,目前已完成《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县、州、省和国家级评审,电站勘察、设计、道路、业主营地和用电等“三通一平”工程有序推进,力争2016年取得电站建设核准;波罗电站初设总装机96万千瓦,已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力争2017年取得核准;大力推进赠曲、偶曲两河流域和新能源前期开发,编制完成《白玉县太阳能资源初步普查及测光报告》和《白玉县光伏规划选址报告》。
    现代农牧业发展提速。“十二五”期间,白玉县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全面巩固。主粮播面每年稳定在5.5万亩,实施农灌水渠建设58公里,建设青稞高产稳产地1万亩、马铃薯基地200亩、蔬菜基地1100亩、蔬菜大棚380余座,配套良种推广、良法跟进、化学除草以及农机普及,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畜草平衡等政策,预计完成人工种草17.6万亩、鼠虫害防治80万亩,保证每户50亩割草基地,预计完成草地围栏32万亩,户营打贮草基地9.6万亩;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7个;预计投资3306万元,完成580座暖棚建设和阿察镇牲畜草料、河坡乡救灾物质储备库建设,牲畜出栏率稳中有升,农牧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
    中藏药业发展不断壮大。依托丰富的中藏药材资源,围绕“五化标准”,大力培育中藏药特色产业。完成绒盖乡仲学村326亩中藏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配备标准化制剂室浓缩提取设备,县藏医院顺利通过四川省民族医院“二甲”医院评审,“元根含片”特色食品完成QS认证,实现以发展中藏医药业服务民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打造民族手工艺品牌。以河坡手工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依托“格萨尔王·康藏河坡”品牌,以政策支持为主导,文化保护为核心,艺人群体为主体,实施河坡传统手工艺保护项目,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建立完善手工技艺传承机制,加强重要技艺的挖掘和传承,逐步形成完善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保护体系,切实把河坡手工艺品打造成藏区旅游商品亮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破解瓶颈提升发展质效
    城乡建设实现规范化。按照“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规范化管理”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城乡提升战略,倾力打造金沙江畔宜居、宜游、宜业高原特色县城。一抓规划引领。投入400余万元编制完成1个总规及5个子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抓资源整合。围绕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等渠道筹资2.8亿元,完成原电影院、农机供应站等四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滨河花园等6栋高层建筑。与2012年相比,城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拓展近1倍;城镇化率由12%提高至18%,城镇常驻人口达1.2万。三抓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投资26639.8万元,建成廉租住房、“安心工程”、干部周转房等保障性住房1924套;兑现干部“安心工程”补助款2279万元;投资6718.4万元,实施危房改造5683户。四抓基础设施。投资3.1亿元完善县城和昌台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市政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化。“公路通则百业兴”,白玉县致力于破解交通瓶颈,牢牢把握全州“全州交通三年攻坚”机遇,大力实施甘白、岗白、巴白三条主要出境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预计投资21.5亿元,升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290余公里,建成通乡油路106公里,通村公路1435.2公里,通村水泥路316公里;建立乡级客运站9座、村级招呼站44座,完成安保工程建设69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56公里,建成公路里程与2000年相比净增1634.9公里,增加率达388%;公路密度由6.2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到15.7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公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瓶颈”制约得到破解,交通事业实现飞速发展。
    水务水保实现安全化。“十二五”期间,预计投入8655万元,有效解决5.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9278万元,实施城区防洪等6个堤防项目建设,新建堤防11646米。投入1415万元,实施玉桑沟等4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6平方公里。投入639万元,新建全县防汛指挥系统及软件平台。投入200万元,实施灯龙牧区节水灌溉项目,新增改善草原灌溉面积2500亩。有力推进全县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用电保障实现全域化。长期以来,孤网运行和电力保障乏力是制约白玉县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最大障碍。在中央、省、州的关心支持下,实施“电力天路”,投入5.2亿元建成甘孜至白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与国家电网的成功联接,彻底结束白玉县孤网运行的历史;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及表后工程,确保95个村4300户实现“点亮”,有力解决全县农牧民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实施独立光伏供电工程,完成1253套独立光伏设备的安装,切实解决暂不具备电网延伸供电条件的偏远村、户“点亮”问题。
    通信发展实现优质化。加快“宽带中国”、“光网甘孜”建设步伐,投入1.05亿元,建成移动基站131个,3G基站18个,4G基站23个,光缆皮长1256公里,交通要道、重点乡镇与重点寺庙已实现信息的高速互联、互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0%,较2011年提升42%。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教育均衡发展开创新局面。加强控辍保学,强化教育督导,切实巩固“两基”成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投入1134万元,完成阿察、盖玉、赠科等7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校舍建设,投入2.42亿元,改扩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21所,新建校舍8.9万平方米。完善贫困学生帮扶机制,投入9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89名,选送“9+3”免费中职学生374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100余名优秀教师到白玉县支教,选派50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培训。2013年11月,白玉县成功承办全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提高。坚持“高境界定位、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健康白玉2020”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投入人均标准达40元,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16%,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加快推进卫生院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投入资金7829万元,完成县医院、县藏医院以及昌台、盖玉、河坡、安孜4个乡镇卫生院和42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预计送医送药下乡200余人次,免费义诊5万余人次,健康教育6.5万余人次。
    繁荣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完成“村村通”安装10508套,发放太阳能电视机1300套;投入2057万元,完成县文化中心大楼建设;投入114万元,完成5个牧民定居点和18个村级农牧民体育设施建设;完成34个寺庙书屋和1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2个省级综合文化示范站。开展扫黄打非、文化、新闻出版市场专项整治等综合执法80余次,收缴盗版光碟2600余张。申报各级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6个。完成《灯龙卓钦》、《父系文化之乡》、《河坡民族手工艺》3个专题片制作,民族手工艺从业人数达408人,年均经营收入达800余万元。
    社会保障服务取得新改善。健全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逐步完成低保金社会化管理发放工作。全县共12989人纳入低保救济,规范清退“人情保”、“错保”对象4451人,清退死亡五保户15人,440名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五统一”供养,集中供养率达23%;城市医疗预计救助3935人次,农村医疗预计救助37633人次,资助参合率达100%;建成县中心养老院,新增床位80个,推进1000名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集中供养61名,落实每人每月1130元养育标准;建成镇河东社区、章都乡马拉村2个日间照料中心、4个村级老年活动中心。
    城市“硬实力”显著增强。以建设“电矿强县、藏式手工艺之乡、康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金沙江畔生态文化旅游明珠”为目标,统筹谋划“南进北扩”战略,“十二五”期间,规划城镇建设总投入5.09亿元,目前已完成城乡市政建设项目80余个。盘活银行城建贷款1.53亿元,引入企业建设资金2.57亿元,农贸市场、会展中心等6个重点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累计将1.76亿元结余资金,整合用于56个城市建设项目,城市“硬实力”显著增强。
    以打造“一核两翼、一轴三带,两核、三轴、两园、三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为主线,着力将旧城打造为集办公、休闲、商贸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连片打造托贡罗布商业步行街,塔瓦嘎姆商业步行街,滨河景观大道,辐射带动白玉大厦、园丁小区、政法街等一批崭新建筑。整合1.34亿资金,不断完善旧城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围绕“城镇建在森林里”主题,着力构建“一水中流、两园对峙”的城市环境框架。在城乡广泛启动“旅游+”模式,确立以“宁玛祖地、父系之遗”为旅游形象定位,以灯龙锅庄、河坡民族手工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为底蕴,倾力打造高原旅游白玉“新名片”。
    通过对商贸市场、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业态调整,大幅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有力吸引本县农牧民群众进城务工、经商和居住。目前,本地农牧民进城务工600余人,进城经商180余人,进城居住755人。自2012年以来,增加个体户416户、企业51家,外来居住620余人次,预计到2016年底,城区将增加常驻人口700余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大力推进就医就学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借力对口支援平台,投入1.6亿元,着力解决看病难、读书难问题,切实让农牧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民生故事
    幸福生活节节高
    “这几年来,白玉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以前白玉的公路路况不是很好,2013年,我买了一辆出租车跑成都要3天半,路上开支很大。现在通过交通建设,公路等级提高了,到成都只要2天,既节约了成本,又节约了时间,到康定的车费较往年少了40—50元。”金沙乡仁宗村的出租车司机告诉笔者。
    家住在辽西乡辽西村的扎西多吉说:“以前的泥巴路,冬天雪大暗冰多,夏天又怕泥石流,很难走,摩托车经常被陷入稀泥中。通乡油路虽然离我家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现在到昌台、甘孜、白玉更加快捷了。我和家里人商量明年一定买一辆大车跑运输。”
    “有了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我们种菜的技术提高了,今年,我家仅蔬菜种植就多收入近2000元,感谢武侯、崇州援建的蔬菜大棚,在冬天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建设镇德沙村村民四郎泽仁激动地说。
    在地里忙活的绒盖乡仲学村村民扎西和笔者讲述了这几年的变化:“以前村里产业没调整前,一年只能种一季青稞,产量也就是350斤—370斤,除掉农业开支,基本没什么收入。有时还需要购买粮食才能过年。现在好了,通过种植药材,波菱瓜,不仅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每年还有1500元的收入。明年我还将扩大种植规模。”
    “现在,白玉县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市民休闲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国家电网通也到白玉了,终于不用再担心停电了,每天吃完晚饭,我就和老伴一起到播麦山公园爬山,到广场跳跳舞,锻炼身体。不像以前没事就在麻将桌上。晚上出门也不怕了,路灯亮得很。白玉县居住环境改变了许多,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在白玉县城居住的余洪高兴地说着白玉的变化。
    热加乡孜巴村村民阿多说:“很多惠民项目在我们村里实施,我们积极参与建设,我们的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好了,路、水通到了家里,房子也漂亮了。我们有信心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步迈入小康社会。”
    村民的口碑便是党委、政府的金杯,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白玉县吹响了决胜小康的号角,白玉大地处处生机无限。
     
    
  • 上一篇:奏响和谐幸福华美乐章
  • 下一篇:蓄势崛起 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