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扎根高原献青春

《 甘孜日报》    2016年06月10日

——记九龙县魁多乡大学生村官、海底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娟
    ■付涛
    她2002年从重庆交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进入重庆一企业从事财务、审计工作,为了实现西部支教的梦想,放弃当时近万元月薪待遇,从繁华的山城重庆来到偏远的九龙县,从事支教、大学生村官工作7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只是在平凡的工作中,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谱写了一曲扎根高原、奉献青春的壮美之歌。她叫刘娟,党员,现任九龙县魁多乡海底村村委会副主任。
    难忘的支教生活
    2009年10月,刘娟怀揣支教藏区的梦想,申请到距离九龙县城最偏远的上团乡任教,那里仅通盘山土路,险象环生,条件异常艰苦。
    支教期间,她采取启发示教育,将玩游戏、讲故事、唱儿歌等穿插到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在教学模式上实现新突破,她自费买试卷实行月考,总结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而加强补习。以前寄宿制学生不用上晚自习,但她却陪着学生们利用晚自习时间做完当天布置的作业。每晚9时,她便准时督促孩子们回宿舍睡觉。当时,上团乡若郎村有个叫王洛让的学生,因为学习懒散,16岁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刘娟先是给他调整了课堂上的座位,让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一帮一”督促他学习,放学后又单独辅导他写作业,王洛让慢慢地被刘老师感化了,开始主动学习,成绩逐渐有了起色。为了提高业务素质,她在课余认真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还获得了东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自考本科文凭。
    除了学习,刘娟还在生活中关心呵护学生。当时,上团乡的学生们几乎都没有拍过照片,刘娟便从朋友那里借来相机为每个学生都拍了照片,洗出来后一张一张发给他们。每到周末,刘娟便自费为学生们购买零食,带着学生在学校后方的草坪里“耍坝子”。“六一”节,她又去县城买了绸布回来,自制小红花佩戴在每个学生胸前,与他们一起表演节目。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刘娟要离开上团乡,学生们依依不舍的拉着她的手,一声声:“刘老师,你别走!”让刘娟落下了泪。如今,刘娟教过的学生也都渐渐长大了,她时常会收到学生来电问候,听到他们进步的喜讯。
    留在雅砻江边的脚印
    2011年8月,刘娟考上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离县城130公里的魁多乡海底村。
    刘娟又一次投入到基层工作中,然而,农村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刚开始接触群众时,她四处碰壁,与群众交流时,群众对她都不予理会。刘娟曾经一度为如何开展群众工作而发愁,于是她向村支部书记请教。村支部书记说:“与群众相处要学会说群众话、做群众事、解群众难、贴群众心!”一席话让她茅塞顿开。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帮助下,刘娟走村串户与群众拉家常,时间长了,大家对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有了好感。刘娟看到五保老人、贫困户生活困难,她就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添置生活急需用品,她还帮助贫困户办理低保,帮老人们买养老保险,她逐渐学会处理农村事务。村官官职虽小,但事务繁杂量大,村里的事说小可不小,低保、彝家新寨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比,件件事都关乎老百姓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当,群众就会有意见。她认真学习农村相关政策,以踏实的作风,用心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2014年8月11日,因连日暴雨,魁多乡境内发生50年一遇的山洪泥石流,通讯中断、全乡停电,乡政府通往海底村的公路阻断,半坡上的海底村成了一座孤岛,硫磺岩子下面阴山组有5户22人与外界交通中断等待救援,全村600多名乡亲处在恐慌中,灾情就是命令,必须尽快组织群众转移。刘娟与两名男同事冒着大雨和泥石流、石块随时滚落的危险,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赶到海底村,迅速组织群众转移。80岁的彝族老人马麻是个五保户,舍不得家里几件物件,抱着门柱不肯走,刘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人才答应撤离。由于群众转移及时,海底村没有1人伤亡,而刘娟却因劳累过度,晕倒在泥泞的地上。两天后,她顾不得身体不适,又与村组干部一道,全力开展排查、核灾工作。
    怒放的生命之花
    刘娟是家里的独女,支教前,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离开过温暖的家。当初,爸妈千方百计阻拦她离开重庆。可是为了梦想,她还是舍弃父母在九龙一呆就是7年,只有每年春节回家一次。父母生病了,怕女儿牵挂,从不把病情告诉她。她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也从不向父母诉苦,只是报喜不报忧。
    刘娟如今的月工资只有2100元,年收入不到3万元,而她离开重庆前工作的企业月薪近万元;海底村山高路远,生活枯燥乏味,是个600名余藏、彝同胞聚居的小山寨,重庆是直辖市,生活富足安逸;她本可以享受都市朝九晚五的白领工作,而不是三天两头为群众排忧解难、调解纠纷。论生活环境、经济收入、亲情、人脉……刘娟选择的应该是重庆,但她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选择了奉献高原,这是一种坚守、一种动力、一种信念,更是对藏、彝同胞的一片深情。
    7年了,一起调来的同伴纷纷都调离了,有的转变了身份成为了公务员,有的当了领导,有的离开九龙县回到了大城市。而她,从27岁转眼就到了34岁,没有经历过美好的爱情,没有寻觅到幸福的爱人,没有结婚成家,孤身一人,身份还是村官,领着微薄的薪水。她值得吗?刘娟说:“7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教师、村官的使命和责任,对自己的选择,我无怨无悔。”
    
  • 上一篇:“品质教育”衍生炉霍“美乐教育”
  • 下一篇:稻城县技术培训助力贫困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