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09日
实行县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后,贫困户当上了“甩手掌柜”凭资产股就能享受红利分配——
丰收的喜悦。
黑青稞藏式手工月饼热销。
“现在我们村贫困户大部分是合作社的股东,大家不仅等着收钱,还主动找钱,外出打工挣钱。”12月3日,斯木乡克木村村民卓呷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炉霍县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贫困户自主参与的热情也被点燃。实行县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后,贫困户当上了“甩手掌柜”凭资产股就能享受红利分配。
■陈丽 本网记者 袁飞 文/图
起航 入股助推扶贫新模式
今年年初,炉霍县召开关于建立县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的商讨研究座谈会,就如何建立炉霍县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随即建立炉霍县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建立完善 《炉霍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产业扶持周转金管理使用办法》《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机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等,并制定了《炉霍县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制度上加强县财政配套资金的监管,确保专项扶贫资金“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促进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使用过程精准化,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督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安全性。
让困难群众手中的“权”变成“钱”,将承包地使用权等量化折价,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交给龙头企业、专合社运作,收益按股权进行分成。
早在2015年,炉霍县在斯木乡吉绒村通过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村支部牵头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盛煌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流转土地200亩,涉及吉绒村吉绒组17户80人。该村19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每亩年土地租金500元,合计10余万元,户均地租收入5500余元;其次,每年由公司给予合作社集体分红,分红为年产值的1%,保底5万元。该村总户数56户,人口249人,户均年分红收入890元左右,人均年分红200元左右。建设该基地及运转期间,当地群众务工等收入达40万元,人均收入增收达1600元左右。
探索 入股方式多样化
11月20日,炉霍县泥巴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第一书记”正组织全村村民就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再投股的事宜进行商议,22户村民代表纷纷表示相信政策、相信政府,均表示愿意将今年的集体经济股权分红再投进该村原生态黑青稞系列休闲食品开发生产销售中。
今年,次郎村村办企业霍·藏缘圣瑞原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打造的“泥曲”牌原生态黑青稞系列食品之黑青稞藏式手工月饼,在中秋之际销售610盒黑青稞藏式手工月饼精品礼盒产品和5700封普通包装产品,取得142800元的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宣传成本和销售成本、获制38%,即54264元的纯利润,全村22户142人人均增收382.14元。
贫困户股东的加盟,是该村利用集体经济创新资产扶贫机制的成果。贫困户与次郎村村办企业霍·藏缘圣瑞原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贫困户自愿与公司签订协议书,将今年分红资金作为入股资本金,委托给公司统一管理使用。
这对于家里缺乏劳动力的错布来说,家里就有了一份保底的现钱,“每年当‘甩手掌柜’,凭资产股享受到300元红利。”
而对于“买单”的霍·藏缘圣瑞原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来说,是否是亏本买卖?
该公司负责人错加说,实则是双赢之举,一方面,“化零为整”的扶贫资金,借助公司的运营平台资源,发挥了效应。而对公司来说,借此机会链接该村的生态有机资源,也是公司扩大发展的机遇。
在炉霍县委、政府的推动下,类似的尝试今年陆续展开。
奋进 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股权量化收益扶贫让贫困户成为了现代农业的股民、集体设施的主人,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成果。激励之下,贫困户也正在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股权量化一年来,炉霍县20个贫困村纷纷展开了各种试点。对资产收益扶贫的探索,不仅聚焦“如何花钱为群众办事”,更追求“钱生钱”,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扶贫效果。而资产收益扶贫的成效,不仅增加了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还带动了贫困户的身份认同感提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崛起、贫困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明年县级将统筹资金1620万元创新‘飞地’扶贫模式,巩固扶贫成效,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依托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股权)的飞地扶贫模式,同时,继续升华延续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模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让扶贫资金不仅充当‘灭火队’角色,也能成为贫困户长期增收的‘定心丸’……”县委书记伍强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