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金马欢腾踏征程

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29日

   ——色达县脱贫攻坚纪实

        

    色达全景。

   

    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张平森(左三)听取洛若镇建设情况汇报。

   

    色达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东升检查指导工作。


色达畜牧合作社正在收割饲草。

 

各族群众在金马广场翩翩起舞。

 

色达县旭日乡培育的中药材。

 

色达手工艺合作社加工人员正在商讨民族工艺品制作。



    ▉尹东云 记者 马建华 /

    牧民用上了自来水

    “山下河水滚滚流,山上吃水贵如油。”这句在色达县杨各乡支巴村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百姓盼水犹如“久旱盼甘露”的急切心情。

    1220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距离色达县城72公里的杨各乡支巴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成康带领记者走进了村民布穷拉家。

    布穷拉感触尤深:“我家附近只住了4户人家,根本就没想过这辈子还能用上自来水。去年乡上在实施第二批人口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时,居然也把我们几家规划进去了。当时,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20来天后施工队果真就把水管铺设到了我家。以前,我们吃水都得到河边去背。你别看河水就在山下流,但到河边的距离少说也有两里路,往返一趟至少要花二十几分钟,遇到雨雪天所花的时间就更长。冬天要破冰才能取水,夏天背回去的水要先沉淀后才能用。现在只要轻轻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既安全又卫生,简直方便得很!”

    当得知政府要给每家农户补贴5000元统一安装电加热太阳能热水器和建浴室后,布穷拉顿时激动地说:“我们也能洗热水澡了,真是太好了”。

    据介绍,支巴村的自来水是从5公里外的山涧引过来的,水质好且水量大,主水管和入户管都埋设得很深,整个冬天全村52户人家没有一户暴过管断过水。

    色达县亚龙乡牧民泽波说:“我们以前放牧时,就用草沟水或河沟水打酥油茶。遇到下大雨,沟里的水浑得根本没法喝。如果水受到包虫病虫卵的污染就易患上包虫病。现在,政府给我们建了定居房,打出了深水井,用井水做出的酥油茶越喝越香,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了。”

    色达县加力推进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共投资6568万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管引)90处,井眼868口,涉及解决17个乡镇、13座寺庙及17所学校,累计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2808人。

    产业富民不是梦

    1218日,记者走进被誉为“色达第二城”的色柯镇约若新村牧民牛珠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内,彩电、冰柜、洗衣机等家电齐备。记者刚一落座,牛珠如数家珍般叙说起定居前后生活的变化:“没定居前,牧民白天跟着牛羊走,那种游走不定、转场不停的日子,确实让我们过怕了;而今定居点建成后,无论是老人就医还是孩子上学都很方便。在漫长的冬季,一家人围着烤钢炉喝酥油茶、看电视、聊家常,这样的生活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色达县色柯镇幸福一村书记俄日告诉记者:“县上着力将我村打造成为路通、水通、电通、信息畅达的产业示范基地。去年6月,总投资518余万元的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采用政府筹资、牧民入股融资的方式,村上目前已有186户牧户参与入股258个股份。合作社配套建设了暖棚、厂圈、防疫巷道、水井、贮草棚、生产用房等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和300亩割草基地,购买了100头生产牦牛。合作社还选出了理事长、财会、监事等6名管理人员,聘请了7名有一定放牧经验的牧工,注册商标1个,县上还在县城黄金地段协调了2个门面供合作社销售畜产品专用。预计3年后,合作社股民每股每年能分到1500元的红利。看来,‘产业+基地+牧户’的抱团经营模式,绝对要比之前各家各户的单打独斗强得多。”

    “查启村加工的民族服装、毛毯子、皮袋子,不仅质量好还很精美”。当地老百姓对然充乡查启村专合组织制作的民族手工艺品赞不绝口。

    色达县然充乡查启村距县城130余公里,有牧户92户,366人,全村以畜牧业经济为主,有贫困户43户,贫困人口132人,是色达县今年21个贫困摘帽村之一。

    “大家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质量,要精益求精”。1223日下午,然充乡查启村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合组织负责人贡布旺登提醒工作人员。据了解,专合组织从2014年成立至今,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今天的38人。它通过将产品“拿出去”、牧民群众下“定单”等方式,将产品销往邻近的各县和周边乡镇。截止目前,已缝制冬、夏季各类藏式服装400余套,售出80%左右。同时,根据消费者需求,编织羊毛毡子260多对,已基本售完。

    据了解,然充乡党委政府帮助该专合组织找销路、找资金、找技术,多方筹集资金,为该专合组织争取到了25万元的扶持资金,20万元的周转资金和3万元的精准扶贫贫困党员示范岗资金,联系点单位县委宣传部还为该专合组织添置了3台缝纫机。在该村的带动下,然充乡其它村也在思谋成立专合组织,让小针尖挑出更多的致富路。

    前不久,州委书记刘成鸣考察了色达县色柯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情况后指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牧区,要大力推广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发挥合作社的带动效应,千方百计拓宽牧民群众增收渠道。

    色达县生态旅游产业正有序推进。投资2500余万元新建国道318线自驾游营地2个,并对基础设施、旅游标识牌进行规范建设,启动色达县金马草原瓦须黑帐篷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产业正在向全域旅游迈进。生态能源业加快发展。投资0.6039亿元进行农网改造升级确保了全县干群用上放心电、安全电。生态农牧业快速推进。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0.07万亩,扶持12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人工种草3000亩、建草产品加工试点3个。新(扩)建牦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新建农特产品冷藏保鲜库1个、仓储配送中心1个。新建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个。建设幸福美丽新村22个。民族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完成国有文化有限公司组建工作,编制两个文化产业项目(牛羊毛编制和彩绘石刻),完成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旅游宣传片制作。中藏药业顺利推进。色达金马饮片厂实现投产,目前已完成高原道地药材的品种筛选工作和生产车间规范布置及饮片品种备案,已完成独一味第一批收购工作,新增药材种植面积500亩,实现中藏药业总产值0.3亿元,全年预计完成产值1.2亿元。

    好政策带来好日子

    1215日,当色达县洛若镇甲修村低保户双村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里拿到最后一笔医疗救助款3023元时,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双村今年53岁,因肝脏占位,今年8月,他在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共计花费71741元。从今年开始,低保户的医疗保费由政府买单,有了社保卡,双村办理了转院手续和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出院时及时结算,他只需付自费部分,最终他自费了2万多元。本来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又因病丧失了劳动力,家人护理他也耗费了不少精力。回家后,村组干部主动帮助他出主意、写申请,争取民政大病救助,很快民政救助的14105元领到手。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县红十字会还可以救助,于是,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他领到了3023元救助金,最终他个人只开销了3023元。

    色达县医保局局长李兵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色达县相继铺开医疗保险政策,今年,政府为全县14000多名建卡贫困人口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目前,全县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9%,色达县与全省大部分医疗机构实现了联网结算,与云南、重庆市等外省10多家医疗机构也实现了联网结算,农牧民到联网结算医院看病,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

    “色达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明确提出让贫困农牧民看上病、看好病,不让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成立了卫生扶贫基金,省县配套共计157万元。规定全县建卡贫困农牧民912日以前在州内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住院的,超过总医疗费10%的部分由医药爱心基金支付,912日以后住院的,实现零支付。”色达县卫计局副局长安德银告诉记者,到目前,已对州内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住院的244名建卡贫困人口兑现医药爱心基金救助34000余元。

    据安德银介绍,2015年至2016年,色达县共投资3505万元,开工新建9个标准化卫生院。今年开工续建旭日等6个乡镇卫生院,计划新开工总投资670万元的妇保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今年,色达县已开展专项督查16次,整改问题73个,问责处理干部11人,减贫4831820人,退出21个贫困村。有效整合涉农资金6.2亿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203个,强力推进21个“摘帽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35个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培育“专合”组织,促进21个“摘帽村”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有效整合各类资金5746万元,新建601户,改造438户,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条件;截至目前,医疗救助2714人,低保兜底4940人全部启动,已落实补差资金50余万元,261892人正在实施易地搬迁;针对牧民就业观念落后、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低等实际情况,该县想方设法抓就业、促增收。开发公益类岗位729个(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公益类岗位592个,可为其家庭年增收约8765元);在30余个在建扶贫项目中落实了27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短期务工,每名务工群众为各自家庭实现年增收约1857元。累计组织1491名农牧民群众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已落实对口帮扶项目11个、资金11249万元;落实扶贫分险贷款13565万元;帮助39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2797万元;发放帮扶款及物资折资403.65万元;全县各级干部解决群众困难1024件。“扶贫日”捐款活动,共筹集善款686396万元。

    城乡提升幸福多

    一群群黄鸭在清澈的水面上嬉戏,一位位游客在人工湖边按动快门,绿草青青的人工岛上,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艳。闸坝边的开阔地上,施工人员正在忙碌作业。今年夏天,当记者来到位于县城郊区色曲河上的果根塘湿地时,顿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两年前,色曲河果根塘区域还是乱石嶙峋、垃圾成山,荒漠化严重。通过实施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这一现状正在改变,河变湖(湿地)正在成为现实。

    该湿地公园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为:治理果根塘区域河道两岸长14.05㎞,治理区域总面积29205亩,其中河道治理区1822亩、湿地恢复区7345亩、草地治理区20038亩包括果根塘生态保护和治理两部分,建设规模及内容包括治理色曲河果根塘区域河道长约7公里,治理区域总面积为7345亩,包括河道治理、湿地恢复、草地治理等,属“政府投资类规划”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7753.5万元,全部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据悉,色达县今年城乡提升战略工作包括实施城区电网改造、干部周转房建设、市政建设、洛若撤乡建镇、大则安全饮水工程、年龙乡日撒玛村改造等建设项目34个;截至目前,已完成做强县城项目11个,完成投资20727.64万元;做优乡镇项目20个,完成目标任务的项目18个,完成投资约68615.95万元;做美村寨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万元。

    让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作为高寒牧区的色达县,脱贫攻坚的步伐永不停息,在美丽的金马草原上,牧民们唱着悠扬的牧歌,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地迈步在通往小康的大道上。 

    村支书心里要装着群众

    ——记色达县大则乡卓更塘村党支部书记托麦

    ▉尹东云

    在大则乡卓更唐村的困难户家中、牧区草场上,牧民经常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卓更塘村的党支部书记——托麦。

    对于牧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托麦为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倒排工作,同驻村工作组走村入户,了解牧户实际情况,通过12次复核,做到贫困对象精准。明年卓更塘村是脱贫摘帽村,首要解决的就是基础项目的建设。托麦为了能使相关项目更好地得到落实,他多次走访贫困户,掌握实际诉求,把贫困户亟待解决的难题向乡党委政府进行汇报,为卓更塘村脱贫摘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牧区群众爱“耍坝子”,他贷款10万元打造了特色“帐篷村”,在本村收购牛肉、酥油、奶渣、人生果等土特产进行销售,给牧民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益。随着近年来项目的不断实施,他积极同项目施工方进行协调,把本村17名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安排到沙化治理、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中,进行短期务工,增加了临时收入。

    为确保村里社会治安稳定,他组织全村民兵成立了治安巡逻小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巡逻工作,防止外来人员滋事,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及时收集维稳工作动态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进一步维护了该村的稳定。

    近几年来,他积极组织村调解委员会成员,灵活调处了各类矛盾纠纷上百起,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他以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防止了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脱贫,必须要有明白人,他组织村委会成员在全村开展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活动,促使卓更唐村近几年来的入学率达100%。并动员牧民群众让子女住校,乡中心校的寄宿制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135人。2011年,数名学生曾两次私自离校,托麦得知消息之后马上组织村委成员进行了追回工作,在第二天就追回了逃学的学生,并对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大家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使该乡在虫草季节没有学生流失。

    【消息树】

    群众看病就医有保障

    本网讯(尹东云)“感谢国家的免费政策,感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有了健康的身体”。色达县大则乡甘仲村包虫病患者杨波感激地说,2010年,他被检查出了包虫病,她想这下完了,因为包虫病是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她消极地服了几年的药,州县医生核查后认定她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她到州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现在基本康复,摆脱了死亡阴影的困扰,心情也好多了,在治疗期间没花一分钱的费用,就连车费都报销了。像杨波这样的包虫病患者,在国家和省州卫生惠民政策的帮助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还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据色达县卫计局负责人介绍,为增强牧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解决群众看病难,该县对农牧民群众进行健康建档立卡管理,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投入7425万元对16个乡镇卫生院和洛若镇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建设并配备了医疗诊治器材,为方便病人就医,确定了定点联网及时结算医院306家,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镇),大病就医有保障”的目标。在包虫病攻坚工作中,该县对31411人进行了包虫病集中筛查,登记家犬3675只,统一配戴标识、办证1617只,栓养2314只,对3147只家犬进行驱虫,捕杀染疫犬7826只;开展寺庙僧侣健康教育活动50场次,覆盖僧侣5482人次,B超筛查1203人;为有效截断传染源,加大牲畜检疫力度,无害化处理牲畜带病内脏317具。

    优秀学子上学有补助

    本网讯(尹东云)“今年我已是第二年领取助学金了,有了这笔钱,家里基本上可以不用负担我上学期间的费用了,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今后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色达县塔子乡洞青村拉姆在领取到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农牧民子女助学金时高兴地说。

    为全面推进色达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该县立足县情,大手笔投入整合资金3.3亿余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万元改善教育设施;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实施县乡两级信息化建设,教育资源实现县域均等化;投入360余万元,帮助252名农牧民子女圆大学梦;筹资170余万元对完成初中及以上学业的纯农牧民子女家庭分别给予1000200030005000元的现金奖励,有效减轻贫困学生家庭困难。“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我们牧民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现在县上出钱奖励学业有成的家庭,我们一定要送子女读书,让他们将来用知识挣钱”。有了教育专项奖励政策,色达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高涨。

    全民参与打造文化盛宴

    本网讯(尹东云)1223日,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色达县然充乡达玛村“山歌王子”相彭一曲山歌引爆了全场气氛,台上高歌,台下牧民随声附和,嗨翻全场。演唱结束,他走到后台,他边从脖子上取下观众献上的哈达边对工作人员说:“这样贴近群众生活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效果非常好,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让老百姓中间有艺术才华的草根‘明星’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近年来,色达县创新送文化下乡的方式方法,在开展活动之前,让相关部门深入到牧民中间,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群众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带着从基层搜集的问题和建议,来分门别类为牧民群众量身定做活动方案,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需要请大腕明星,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搬上宣讲台和舞台,不需要动员,牧民群众争先恐后来观看,做到寓教于乐,让政策宣传更加接地气,更加深入人心。目前,该县送文化、科技、法律、卫生下乡活动已覆盖全县17个乡镇29座寺庙,演出节目近300个,群众参与节目22个,近万名群众和僧人观看节目,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将基层骨干和牧民代表2850名请到县格萨尔艺术中心感受“声光电,高大上”的舞台艺术,增强了群众对文化的认同感。

    


  • 上一篇:砥砺前行 铸就高城新崛起
  • 下一篇:得荣县多措并举抓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