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1月06日
——康定市大力推进水电开发纪实
移民工作队在吉居孟底沟水电站库区面对面核查实物指标。
姑咱移民集中安置点。
章古河坝移民安置点近貌。
黄金坪电站地下厂房。
长河坝电站地下主厂房。
大渡河、雅砻江从康定市穿境而过,孕育了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该市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河流众多,全市大小河流140余条,水电理论装机容量1800多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080万千瓦,占全州水电资源理论可开发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全国的县级单位里面,位列前茅。
汹涌的水电开发浪潮,让康定市水电开发成为全州水电开发的“排头兵”。在该市境内或交界上,众多的百万千瓦级的巨型水电站齐聚藏乡,有大渡河的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520万千瓦,雅砻江的楞古电站装机容量257万千瓦,黄金坪电站装机容量85万千瓦,中小型的河流装机近300万千瓦,还有装机170万千瓦的猴子岩电站和装机260万千瓦的长河坝电站也于去年底投产发电。金汤河、瓦斯河、田湾河和巴郎河等流域的一大批中小型电站投产以后,该市去年的装机总量是230.6万千瓦,是10年以前康定装机总量的11倍。优势的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聚集效应,国电、华电、华能和大唐等20余家大型的企业落户康定,进入开发的河流达到27条。
多年来,康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和建设工作,以水电开发为代表的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扩张市域经济总量,推进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滚滚大渡河和滔滔雅砻江从康定由北至南,穿境而过,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水电资源。
如今,大渡河畔春风拂藏乡。
■周燕/文 林峰/图
水电开发提速换档
“这几年我们这儿的变化大哦,你看看现在姑咱镇上就能够买到的蔬菜、水果都好多哦,路也比以前好得多了,好汽车都比以前多得多了!”元旦前夕,笔者在康定市舍联乡采访时,位于街边小卖部的老板拉姆,提起水电开发给康定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喜滋滋地对笔者说:“我们乡上就这几年搞水电开发开始变化的,肯定主要是水电开发的原因嘛,你看好多外地的水电大企业都来到这里,水电站开始修了,人肯定就多了哦!”
该市折东地区在水电开发前,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增收渠道窄。随着电站的建设,道路、电力、通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至目前,瓦丹路建成通车,库区的通讯实现全覆盖,水电开发区域内的用电得到全面保障。当地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康定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樱告诉笔者,折东片区水电开发期间,高峰期建设人员就超过了6000余人,大大地刺激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此衍生出了许多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岗位,有效地解决了区域就业的需求,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据了解,康定水电资源开发的全盛时期是在三大电站建设启动之后。在此之前,全市的水电装机总量仅有20万千瓦左右,占全市水电理论开发量的1/50。2004年以来,大渡河三级电站正式启动,迎来了该市水电开发的全盛时期,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也为当地老百姓的增收和致富带来了福音。
近五年来,该市水电行业完成投资359.4亿元,黄金坪等25座大中型电站和长河坝、猴子岩电站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124.43万千瓦增加到2016年的230.59万千瓦。架设长河坝和黄金坪电站500千伏、新都桥500千伏、榆林220千伏、新城110千伏等输变电线路,实现与国网互联互通。
水电开发的迅猛推进把康定推上了一条借助水电,加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去年预计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1亿元,较2011年增长4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5亿元,较2011年增长55.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9亿元,较2011年增长17%,经济总量稳居全州第一。
“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个亿,前年才60亿元,今年我们就已经达到100.5亿元了。2016年我市‘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地对水电开发和移民工作作了一个专门层面的报告。今年的财政收入,在全国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市的财政收入还增加了4个百分点,达到4.9亿元。三级电站和中小型电站,在原来230万千瓦基础上,去年蓄水发电增加了430万,我们将达到660多万千瓦。”康定市移民指挥部副指挥长项锦钟告诉笔者。
据统计,完成该市所有水电开发需要投入资金总量将超过1300亿元,在水电开发期间,将为地方缴纳税收30亿元以上。电站建成以后,每年还会为地方缴纳税收超过3亿元,这是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强大支撑,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其他任何产业都没有办法比拟和替代的。
移民搬迁紧锣密鼓
该市对全市水电开发建设、移民搬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了做好水电移民搬迁,早在水电大开发初始,该市从市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以及市级有关部门、水电开发所涉及的乡镇抽调了数名实职县级领导干部和精兵强将,组成由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水电开发和移民工作指挥部”,专门负责全市水电开发和移民工作。
为便于开展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设在水电开发区域比较靠前且集中的姑咱镇。抽调到指挥部工作的人员不但组织能力强,业务熟悉精湛,而且大都有着长期在乡村从事群众工作的基础和经验。撤县设市后,随着水电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该市又将水电开发和移民工作指挥部作为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的临时派出机构,编制了“一办七组”共8个内设组室的工作机构。长期以来,保持在该指挥部工作的实职和虚职县处级干部(调研员)就有10余人。
对于辖区内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该市在2011年12月,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折西大中型水电开发移民工作指挥部,便于统一组织指挥全市水电移民工作。2015年3月,该机构并入到市水电移民指挥部,作为指挥部下设组。
康定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渡河、雅砻江、力邱河、折多河等大江大河把康定分割成众多凹凸不平的高山、半高山及高原深丘和浅丘地区,气候东高西低,温度相差较大。移民搬迁的第一大难点就在于安置点的选址,很难找到一块数百亩能进行较大规模安置移民的地块。
“水电移民搬迁后的环境不能低于并且要远好于以前,生活水平也要比原先提高很多,再难的工作也要做。”这是康定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市抓好移民搬迁工作的基本要求。
该市移民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沿大渡河等河流两岸的河坝地区进行考察、选址、地质取样,分点、分区、分组地与搬迁移民促膝谈心……
在对待雅砻江等大中型水电开发移民搬迁的问题上,康定市委、市政府充分听取和考虑了移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了科学选址、精心规划。2013年5月建成的孔玉集镇安置点,采取统规自建、统一基础处理、自己建房的方式,20户67名移民群众欢天喜地搬迁入住。2016年5月,姑咱移民集中安置点工程已全面竣工验收;章古河坝移民集中安置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成初验,章古山特色农业工程已完建,章古山土地集中开发整理区外部引水工程完成引水口至净水厂工程施工,40余户移民已进场完成装修,目前正在启动移民搬迁入住和生产安置前期工作;长坝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今年内完成,并开展安置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其他安置点建设工作也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集中安置点都处在河谷平坝地区,交通、通讯、就医、就学等各方面条件好于以前,更是该市农村、集镇中环境较好的地方之一。”项锦钟介绍说。
该市还不定期召开“四方”通气会和协调推进会,如遇问题随即到场,较好地推进了移民安置点工程建设。在安置点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市要求所涉及的村移民群众选出1到3名代表,成立移民业主监督委员会,对建设工序及相关材料等进行全面了解和监督,允许移民群众本人可到建筑工地上查看建设施工情况。在此基础上,指挥部确定由领导及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与项目建设业主、设计单位、工程监理的工作联系及相关督促、协调工作,在第一时间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的移民搬迁群众代表王应军说:“我随时都会到工地上去走走、瞧瞧,我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多谢市领导的多方关心。”
矛盾纠纷一线化解
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志强说:“我发自内心说,康定市这支经验丰富、敬业奉献的移民干部队伍,在猴子岩电站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0多年来,不论是党委、政府换届,还是领导干部调整,都没有影响分管水电移民的主要领导,项副指挥长扎根15年了。”
为及时了解移民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康定市移民指挥部要求领导包村、干部包户(人),对涉及的每村、每点、每户,执行由一名副指挥长或抽调的一名市级机关及乡镇干部定位、定岗式的联系制度。他们不定时地主动到移民村寨、移民家中,去同移民群众面对面地交心谈心、宣讲政策、通报移民工作中的相关进展情况,与移民群众像亲戚、像兄弟、像朋友一样,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政府与移民之间的距离。
舍联乡干沟村村主任曹平兵向笔者说道,“市里把前期移民政策给我们讲到位了,征用土地给我们补助,2006年启动时,土地上附着物原来是1500元一亩,现在补到2200元一亩,原来跟到产值来增加,我们那儿地是干地,种点苞谷,现在经济每年都在上调,你没有种地,按照原来的土地,还没有还土地,都按照2200元一亩来补偿。除了给2600元的租房费,还给每人每年5750元的生活补助。逢年过节领导还要来看我们,并给我们发放慰问金。”
2011年以来,每逢春节和藏历新年,该市市委书记、市长和水电企业相关负责人都会组成慰问团对水电开发区过渡移民群众开展节日慰问。同时,还会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春联等文化活动。还实行对移民群众的补偿、赔偿标准实施就高不就低,并通过无数次向省州争取,康定水电移民群众的补偿标准比原来提高了3成左右,集体林地赔偿款最多的村领到了近500万元,是起初标准的4倍左右。
该市将优良的生态保护严格实施“三同时”政策,并建立起了谁损坏、谁恢复的市政府、乡镇、指挥部、业主“四级”监督机制。在康定市的水电建设区域,因施工而被损毁损坏的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及时恢复。
该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施工爆破影响的赔偿标准,极大地减少了矛盾纠纷、降低了施工安全隐患,同时把施工扰民现象降到最低。除严格要求并监督施工企业按照降尘、防噪等规定规程操作外,还请有资质企业,对建设施工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和掌握,做到了既对施工企业及时调整、改进施工流程,把噪音、粉尘等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又对群众应该的理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了七个层次的舆情报告机制,集中或下访处理矛盾纠纷。在水电移民搬迁所涉及的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等组织中,在部分未涉及水电移民的乡村干部或有威望的群众中,在建设业主、施工企业中,遴选一定比例的人员,建立起对各类舆情的了解、反映、报告制度,确保了各种矛盾纠纷的矛头指挥部和市里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悉和掌握。
该市还将每周三设定为移民群众信访接访日,切实规范移民信访由“村两委”签署意见、乡(镇)把关上报后由指挥部相关组(室)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四方”会研究后,按政策统一答复移民的上访程序。在此基础上把各类补偿补助款大体的兑现时间、安置点建设进度等移民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随时通报给他们,让他们心中有数,变移民上访为干部下访。
据了解,该市还研究开发并建设了移民搬迁工作公众信息平台,移民人员、补偿数量及标准、安置点工程建设进度、政策规章等涉及移民搬迁的各类信息都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查询,从而把移民搬迁的全部工作放在了“阳光”下。
该市各级组织始终把移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10余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市水电移民工作没有出现大的群体性事件,整个矛盾纠纷的处理、处置及化解工作完全处在可控状态下,从而为确保整个水电移民群众安置后的社会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百姓感慨生活变迁
水电开发高歌猛进,如同春风给康定市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渡河上水电开发的不断迅猛推进,巨大的辐射效应率先体现在了积极服务大电站周边乡镇村民身上。
12月22日,笔者在康定市孔玉集镇移民安置点看到,两楼一底的安置房一排排错落有致,走进几户移民群众家里,敞亮的客厅内大屏幕液晶电视、名牌空调、三座沙发以及厨房用具摆放有序。
面包车驾驶员李师傅告诉笔者:“我们现在不但有了社保、还有政府的惠民补助。现在趁自己身体还好,买了一辆车拉点货运、再挣点钱补贴家用……”
家住孔玉乡色龙村70多岁的王秀珍老人告诉笔者:“以前上我们寨子,只有走那种笔直的山路,寨子是啥都不通的,称盐打油也得下山才行,那日子可真是苦啊!现在,修了隧洞,通了公路,家家户户都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还有了冲水的卫生间,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我觉得都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保障移民群众的生活安定,为他们多谋创业路。”这是该市开展移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该市农牧科技局、水务局和文化旅游局等单位组织业务骨干,聘请餐饮业、酒店业、零售业等行业中的专家、技术能手,到姑咱镇开展各类培训,截止目前,共开展8场次的实用技术和短期转移就业的技术培训,累计有4000余人次移民群众得到了培训和提高。
通过持之以恒地解决移民群众劳动技能问题,使这部分群众基本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和“吃饭”的本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李大哥参加餐饮技能的培训后,和亲戚一起在姑咱镇上做起了小餐馆生意,他说,虽然一天起早贪黑辛苦了点,但除去全家人“吃喝”,一个月下来还是能赚点钱,比起原来在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日子好多了。
据了解,该市在水电开发建设初期,就要求施工企业吸纳一些当地群众去上班挣钱。近年来,该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有组织性地到业主方、施工方“打工”,即以原村委会为一个单元组织,由村委会统一安排,用工方、村委会双方协商并确定好工资总额,用工方把工资支付给村委会,村委会再根据与打工者事先商定的工资额付款。
据不完全统计,采取这样的方式后,该市在水电开发建设中因“打工”造成的矛盾纠纷发生率比以往下降了7成左右,移民群众在施工企业中每年拿到的工钱总额也在百万元以上。同时,该市还陆续组织了经过技能培训的100多名移民群众到康定、成都等外地务工,月收入均在两三千元左右。一名在外地打工的移民高大哥归来时说,多亏了先前在政府组织的培训中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我现在做的岗位比一般的普工每个月工资要高300来块钱。
水电开发还为康定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带来了契机。水电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对道路交通条件进行改善,在大手笔的大投资下,极大拉动了该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康定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决贯彻执行“六大战略”,推进交通先行战略。
“以前从色龙村坐车去康定城都要1天,公路两边山峰又高又险,还经常塌方跨石头。”谈起以前孔玉的交通,莫玉村的村民杨大叔兀自摇头。
随着瓦丹路的建成通车,大渡河流域的交通情况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乡镇之间的交通状况,虽然经过多年通乡油路建设,但由于地质条件恶劣,依然让人不够乐观。水电开发的兴起,让该市折东片区交通翻开了崭新一页。
大渡河流域上的电站兴建,带来的是沿河公路的巨大变化。省道211线公路复建、黄金坪水电站舍联大桥、耙丫和坪子组连接路、猴子岩水电站莫玉大桥及右岸隧洞引道、莫玉左岸通村公路隧道……一条条道路让下乡不再远,带来该市境内四通八达的便捷局面。
“政府又是给我们修新房子,又是给我们发补助补贴,不断地培训我们,过年了还要给我们发拜年钱,这在过去哪有这些好事,不是修水电站又哪有这个好事。现在我们没有道理不高高兴兴地活着,没有道理不听政府的安排,更没有道理不支持政府的工作。”70岁的张大妈高兴地说。
依托水电资源,康定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不断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