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新龙县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

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17日

    新龙新貌。

    ■本网记者 肖宵 唐闯 土登 /

    【编者按】

    2017年的春天,林间谷地、田间牧场、茫茫原野,甘孜大地吹响了脱贫奔康攻坚战集结号。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深刻转型升级,接受历史性挑战的重要关口,各地是如何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推进州委“六大战略”工作要求的呢?

    为贯彻落实州委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州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近日,本报组成采访组深入我州各县(市)实地采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用“脚步丈量扶贫攻坚路”,与州、县(市)、乡、村四级干部面对面交流摸实情,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心贴心沟通听诤言,同各地城乡群众零距离接触汇民意。关注各地在开展大讨论活动中亮出的“硬招”,在推进重点项目中所使出的“实招”,在破解发展难题中使出的“妙招”。

    从今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春潮涌动逐浪高 破题攻坚奔康路”系列报道,以期对各地各部门有所启发和借鉴,促进“大讨论”活动和扶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4月,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中美文化交流《秦汉文明》展上,来自我州的战国时期文物“黑陶双耳罐”大放异彩。而当我们的目光漂洋过海穿山越岭来到在这件文物的出土之地——新龙县色威乡谷日村,这里的人们正沿着两千多年前先辈们的足迹,挖开泥土,种下一抹新绿。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一纸“禁伐令”让新龙县这个曾经靠着 “木头财政”“发家致富”的地方,突然失去了支撑,财政收入跌入谷底。作为与州内7县为邻,但唯一不通州外的“内陆县”,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随之带来的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致富进取意识淡薄……长期“积弱积贫”,导致新龙成为全州发展版图中的“底部地区”。

    “新龙县在两年时间内要发生大改变。”州委书记刘成鸣的工作要求,为新龙县的发展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在全州基础设施最薄弱、民生问题最突出、脱贫攻坚压力最大的地方,如何实现“底部突围”,让处于康巴腹地的贫困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龙县的决策者们看来,“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对标先进找出差距后,他们发现,唯有主动作为、转变思路,找准着力点,方能“补齐短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突围”中抢得先机!

    比上不足、比下不足,退无可退,唯有背水一战!

    414日,在该县“六大战略”工作推进会上,县委书记泽仁旺堆与六名牵头县级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以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落实各项发展任务。一纸“军令状”,压实了脱贫攻坚责任,拉响了“背水一战”的集结号。

    是什么原因,让新龙人有了突破重围实现快速发展的底气?其中又有哪些构想和探索?日前,记者带着疑问,来到这个被外界称为甘孜州“肚脐县”的地方,一探究竟。

    下活一盘棋

    要将“腹地”变为“福地”

    “青稞收割的时候,村里的幼儿园就要开学了,可能有许多游客们也要到村里来耍了。”博美乡德麦巴村村支部书记白玛尼麦一边在田间堆肥,一边憧憬着未来。

    有着96613人的德麦巴村,是新龙县第一批脱贫的村。2016年,该村脱贫户人均收入收入达到4824.75元,普通农户人均收入9000元,成功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内生动力,流转土地发展种养殖合作社,创新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解剖“德麦巴村”这只“麻雀”,可以分析出新龙县在脱贫攻坚上所下的“绣花功夫”。

    “首先必须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意识,才能催生出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博美乡乡长严国英告诉记者,县里要求“扶贫必先扶其志”,“进村入户是常态化工作,而德麦巴村村民期盼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许多惠民政策能顺利实施并起到实效。”

    用好用活宜宾市对口援建政策和资金,接入安全饮用水,建好通村入户路,实现电力全覆盖,在全县乡村中率先覆盖4G网络……

    随着基础实施建设实现跨越,德麦巴村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升级。“流转土地种青稞、种紫皮马铃薯,养藏鸡、藏猪,集体出资在国道边开超市,村里人就这么富起来了”严国英告诉记者。

    而这个环绕“仙景”措卡湖,有着“锅庄之乡”美誉、保存藏区最古老年节风俗“新龙十三节”的村子,已经被新龙县纳入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新村之一。 村里的两个文化旅游广场已经建成,高原生态观光农业雏形初现,第一批民居接待户们正跃跃欲试。

    如果说德麦巴村脱贫的生动实践,为新龙县提供了具有可操性的发展“模式”;那么能够撬动这盘发展棋局的杠杆,便是产业富民战略“全域旅游”路径。

    去年,位于新龙县银多乡的丹霞地貌红石山被发现,媒体争相报道,各路摄影爱好者前来取景,此处景观声名大噪。加之此前已是远近闻名的拉日马石板藏寨、措卡湖等景点,新龙县“天赋异禀”的自然资源优势逐渐凸显,为“后发赶超”提供了动力之源。

    “旅游业是目前我县最有希望的一个产业,我们将高起点思谋,坚持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三点一带”的旅游产业布局,集中人财物进行重点打造。”县委书记泽仁汪堆的话掷地有声。

    如同德麦巴村这样的“未来”精品新村,在新龙县版图之上棋布星罗,散落于各旅游沿线旁。抓住“旅游发展”这个“棋眼”,便能盘活脱贫攻坚这盘棋,而此前贫瘠的“腹地”,就能变为“福地”。

    织就一张网

    誓将“死角”变“枢纽”

    “慢点开,握好方向盘!”看着身旁“呼啸而过”的五菱宏光面包车,正在进村入户路上为大家分发绿化树苗的色威乡谷日村党支部书记松批,回想起去年修路时的心悦与艰辛,“村子在山上,进村就一条稍微宽点的土路,听说要修路了所有人都主动投工投劳,然而修路时光是拉材料就费了许多工时”。

    站在一旁的“老干部”四龙登孜对记者说道:“新龙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县,群众居住分散,几乎所有的自然村都在半山之上。修路只能从村子最高处一点一点向下铺筑,运材料全靠人背马驮,成本相当高。但如果不修路,这里还会像以前一样是个‘死角’。”

    这位即将年满55岁,干过乡干部,林业公安,如今又成为谷日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的“梁茹娃”,一语道出新龙县发展的最大瓶颈——交通发展的滞后。

    要打赢这场改变命运的脱贫之战,交通先行是关键。

    “新龙将要围绕打造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定位,以构建‘内联外通、安全便捷’的道路网为目标,打通出县通道、畅通县内道路、改善通村公路,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面改善道路状况。” 从县长董德洪铿锵有力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新龙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瞄准目标,笃实前进,立说立行,落地有声。

    目前,3条通乡油路,总里程515.84公里的43个通村通畅道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而县境内国道227线水电开发过坝交通段(原S217线)和省道314线道孚至新龙县城段也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在交通方面取得突破,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开辟出“底部突围”的畅通路径。

    “路修好了,机器能运进村里来了,我们种的东西运出去也方便多了。”

    “路修好了,村子看起来漂亮又整洁,家家户户筹集材料装修房子。”

    “路修好了,游客自己开着车就到我们村里来了。”

    ……

    说起修路带来的好处,新龙县的群众总有说不完的话。

    构建大交通,融入大格局,引领大发展。

    不久之后,甘孜格萨尔机场将建成通航,全州全域旅游必成蓬勃发展之势。处于康南、康北连接地带的新龙,正努力联合比邻各县,构建内通外畅的交通路网。按照设想,纵横在林间河谷的小微通道,将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将与国省干道一起,在康巴腹地织成了一张覆盖各个景点的密集交通网,为游客铺筑起一条畅游大道,为群众架设起一条通畅的致富桥。

    徜徉在这片全州历史最为悠久的高原河谷之地,奋起直追、迎头赶超的浪潮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公路沿线万人挥锄,生态林业民生工程正在填充着大地的色彩;建设工地机器轰鸣,国道、省道、通乡通村路大规模建设正缩短着的县域乡际距离。

    军令状已下,弓将满,箭在弦!龙获新生,康巴腹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 上一篇:新龙县人才现状走笔
  • 下一篇:把好用权“方向盘” 系好廉洁“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