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17日
色达牧民踊跃学技术。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色达县是我州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明显,精准脱贫工作难上加难。不让一个农牧民群众在奔康路上掉队,确保全县人民在2020年与全国、全省和全州人民一道过上小康生活,这是色达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考”,色达各级干部走在“赶考”的路上,色达县干部职工用心、用情地奔走在金马草原上,书写着壮丽的扶贫答卷。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落地见效
“谢谢阿姐!我会努力让村子干净整洁!”8月14日,色达县洛若镇曲西村噶玛吉手提着县委办帮扶干部为她买的一大包护肤品、香皂等,笑容灿烂。曲西村没有一棵树,通村道路还是机耕道,不通电、不通网,无安全饮水取水点,21户无房户急需新建,16户危房户急需维修……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现场会商该村村民用水用电、通网和道路硬化等具体问题,协调帮扶资金规划全村产业发展项目,由于干部们经常进村入户,村里的每位群众都和干部们成了老熟人。
色达县是全省的“交通难县、能源缺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生态脆县、宗教大县、维稳重点县”,是四川十大纯牧业县和全国十个高海拔六类地区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89个、贫困户3613户、贫困人口14063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产业匮乏,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州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色达县委、县政府围绕今年25个贫困村退出、1016户3977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按照“下足绣花功夫、做足过细工作”的要求,结合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工作,25名县级干部分别联系17个乡镇,51个机关单位帮扶89个贫困村,267名干部组成89个驻村工作组,89名“第一书记”、农技员驻村开展工作,“五个一”驻村帮扶实现全覆盖。为21个非贫困村选派了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帮扶责任人、一个农技服务小分队,进一步扩大了帮扶力量的覆盖范围。
该县建立脱贫攻坚信息指挥体系,推动脱贫任务、责任分工、驻村帮扶、工作进度等信息有效衔接、适时共享、动态跟踪,实现了“挂图作战,精准到人”,促进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在全省牧区率先规范贫困家庭收支“一本账”,全程记录并规范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贫困家庭收支情况,做到“账实相符、数据精准”,确保“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算、经得起查、经得起评”;旭日乡在全省率先建立脱贫攻坚二维码查询系统,通过手机扫描就能准确查询贫困户基本信息。
色达县整合各类资金11.46亿元,筹集“四项基金”6348.21万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开办农民夜校356场次,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宣讲活动67场次,覆盖群众、僧尼1.34万余人次,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推进35个“四好村”创建工作,洛若镇在全省率先开展“六要六不要”的“四好家庭”评选活动,助推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紧扣年度减贫任务,实施25个贫困村的道路、饮水、电力、住房、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和卫生室、活动室等扶贫项目265个,实施藏区新居850户、易地搬迁793户,开工率达100%;针对高寒牧区施工期仅有5个月的实际,提前启动实施剩余43个贫困村的道路、饮水、通信、住房、活动室和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104个。以产业扶贫为支撑,脱贫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筹资1.8亿元,实施96个产业扶贫项目;注入产业扶持基金4527.21万元,助推8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甲学、翁达、旭日3个乡村旅游酒店建成营业,实现盈利6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850元,今年还将完成5个乡村旅游酒店建设。
今年4月,旭日乡乡村主题文化酒店在阵阵鞭炮声中正式开业,江达村的群众乐开了花。该项目由52户农户自筹100万元,结合政府补助285万元建成,以“村建、乡管、县级行业部门监督、第三方承包经营”的模式经营,按已生效的承包合同(年承包款20万元)测算,户均分红收入3850元,这还不算群众可在酒店务工的劳务收入。旭日乡贫困户格冬,全家4口人,妻子有心脏病,不能做体力活,还需要有人监护,家里还有1名70余岁的老人,一家生计就靠格冬和自己不到20岁的儿子务农维持,以前每年的收入仅依靠国家惠民资金4500余元,种养殖业一年收入3000元,加上父子二人零散收入,一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而现在,格冬每年都能获得酒店分红收入3855元,分红收入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加之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格冬解决的短期务工、土地出让、安排公益性岗位以及针对其妻子的医疗救助帮扶等,一年的人均收入已超过4000元。
“了不得!色达要建成康巴的‘环球中心’”。今年5月8日康巴传媒微信公众号的一篇微文迅速走红。色达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打造格萨尔文化园区商贸综合体,按照“文化 +旅游 +扶贫+ 商贸”的思路,采取“抱团发展”的模式,除了多渠道融资外,还将8个乡镇的集体经济进行整合投入,制定长期分红收益机制,在创新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县域内“飞地扶贫”新模式,初步核算8个乡镇、1543户、5722人将因此分红受益。牧区“飞入”景区,牧民转型“股民”,手工艺品“变身”商品……在这片以“格萨尔说唱”为人所熟知的土地上,这座以“格萨尔”命名的文化旅游商贸中心的未来令人期待。
色达县以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器”为标准,启动“金马众创空间”建设,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待业青年和农牧民实现创业,成为初创企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摇篮,今年孵化牦牛肉制品、奶制品、医用氧气、民族服饰和格萨尔彩绘石刻5个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首个全国海拔最高的牧区创业平台。根据岗位需求和群众就业愿望,采取“自主培训+集中培训+校地合作培训”的方式,开展种植、餐饮、建筑、缝纫、绘画等实用技术培训13期1574人,组织252名群众参加短期务工,实现人均增收1130元。开发公益性岗位660个,目前已有340名贫困人员上岗就业。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作用,为124户贫困家庭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48万元,助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八是以政策保障为底线,脱贫成效进一步强化。精准锁定低保对象1313户4940人,兑现低保资金533.52万元。贫困人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养老保险待遇享受率达到100%。全面执行县域内住院“先诊后算”、绿色通道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政策和“十免四补”、医药爱心基金、卫生扶贫基金等卫生扶贫政策,目前已兑现123.29万元,救助1130人次。
“十三五”期间,色达计划投资3350万元,建设11座藏式乡村酒店,目前已建成甲学乡、旭日乡、翁达镇3个乡村文化主题酒店并投入使用,其余8个正有序推进。在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的激励下,甲学乡的野猪养殖,旭日乡、色柯镇的蔬菜大棚,“五七牧场”农牧产业园区等一大批富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正在金马草原生根发芽。
引资引智 妙手绘就奔康蓝图
色达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做好与交通部、省民宗委、成都纺专等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州市、温江区等对口帮扶地区的联系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落实对口支援项目16个,帮扶资金2.68亿元,目前,已启动实施14个,总投资达2.62亿元。
在资金项目上,共争取资金1430万元,用于种养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50万元,新建太阳能浴室5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2个、改建水磨房4座、硬化入户道路2000平方米、改建危房10户、新建垃圾池4个、安装农牧地围栏15000米。在产业规划上,帮助下甲斗村20户贫困户在春季种植3亩中药材,共种植羌活6000株,大黄3000株,播撒金铁锁2斤;以村合作社为基础,帮助订购50头牦牛积极开展牦牛养殖;帮助建成一个12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今年,重点打造下甲斗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实验基地”建设。省民族宗教委干部职工20多人次到色达结对认亲,去年累计为联系村困难群众送去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折合人民币共计28860元。
通过成都纺专在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有效促成符合校地实际的“智力扶贫”基本思路。成都纺专举办干部职工能力提升培训和农牧民技能培训4期;邀请专家教授到色达开展“两学一做”宣讲教育、酒店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参训干部群众超1000余人次。积极争取学校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县委党校挂职,协助党校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学校对口招生工作,今年4名色达籍学生顺利考入纺专,并将享受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