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调皮村”三“变”勾勒百姓幸福生活图景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08日

    ■县委中心报道组 何静碧

    初秋的高原,天高云淡。

    831,巴塘县党巴乡党巴村“党巴共青文化广场”上,几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灯光球场里奔跑,这个让村里年轻人主动放下酒瓶,扔下扑克,老人孩童们一同玩耍的全村文化中心,在志玛老人的眼里是如此可爱,看着眼前打篮球、娱乐的男女老少,志玛激动地说:“党巴村变了,真的变了!”。

    干群关系变好了

    过去的党巴村,群众思想陈旧僵化,民风彪悍逞勇好斗,枪支刀具隐患突出,相邻乡村纠纷不断,是全县远近闻名的“调皮村”。因基础设施落后,整村风貌陈旧,集体经济为零,党员干部气馁,群众心中憋屈,且群众对各级干部充满怀疑的眼光,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导致众多工作推进难度大。

    改变,缘于第一书记。

    “初到党巴村,各项工作根本无法推进,老百姓对发展和改变很是抗拒。”党巴村第一书记李柯说,为早日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驻村工作组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回应老百姓的现实诉求。在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残疾儿童不忍直视的塌陷眼窝里安上了明亮的义眼,辍学的孩子们放下锄头、背上书包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课堂,瘫痪在家无人照料的贫困老人被送入了县城敬老院颐养天年……

    “真的没有想到工作组能够做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事,一直担心这些都是走个形式,但现在我晓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村支书邓珠次仁说,以前大家都不看好精准扶贫工作,但现在党巴村的点滴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过去,党巴村修建一条800米土路群众阻挠重重,征地补偿争执不下;现在,新建5公里通村环线和支线公路建设获得了村民的积极响应,他们主动拆院墙、卸大门、让田地、砍果树,全力配合工程项目进展实施。过去,党巴村“耍坝子”场地只有不到5亩的泥巴地,2家人共用1个帐篷,一遇下雨,泥泞混乱不堪;现在,村民自行投工投劳扩大整体面积、修建围墙看台、建设灯光篮球场、铺设生态植草砖、安装健身游乐设施,引来十里八乡赞不绝口、羡慕不已。

    现如今,村里处处可见孩子和志愿者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的感党恩爱祖国、倡树文明新风、共庆民族团结、齐心脱贫奔康等主题的美好画卷。

    村容村貌变美了

    以前的党巴村用脏乱差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泥泞的村道,随处可见动物的排泄物,村民的院落随意堆放杂物,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能够毫不费力感受到党巴村作为全县数一数二“调皮村”的存在。

    面对如此情景,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到40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引入中铁二局专业设计力量,开展“改圈、改厨、改厕、改水、改电和房屋美化、庭院硬化、村道亮化”建设,投入639万元进行电力升级改造,从根本上进行风貌改造,起底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藏区新村。

    “以前大家无所事事,除了挖虫草和采松茸的时候,都喜欢在家喝酒打牌,现在不一样了,团省委帮我们修了一个共青文化广场,广场上可以打篮球、可以跳弦子、可以打乒乓,还有户外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现在全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广场上一起耍。”村民拉姆说。

    增收渠道变多了

    党巴村以前一直是靠天吃饭,老百姓只能靠种植传统玉米小麦、采挖虫草松茸、售卖苹果核桃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产业发展无从谈起。

    “精准扶贫带给我们最大的实惠就是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支书邓珠次仁说,各级部门帮扶党巴村以来,一项项惠农利民的大好项目不断落地,巨大的变化改变了老百姓原来的生活。

    由于思想观念的封闭老旧、对新型农业产业没有丝毫概念,任凭驻村工作组讲的口若悬河,村民们仍然觉得不过是几个“小年轻”在纸上谈兵,根本不肯把自家田地拿出来试点新型农业产业。

    “自从我们几家试种雪菊,喜获丰收,收入明显增加后,全村都轰动了,大家都相信只要选对项目,辛勤耕作,是可以让腰包鼓起来的。”村民扎西高兴地说,现在的党巴村不一样了,村民都勇于尝试新的种植项目。

    这一年多来,党巴村先后成立了德吉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蔬菜基地生产队、生猪养殖互助社、高原雪菊脱贫组等各类小型生产联合组织,各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产业项目也在踊跃申报施行中。大家都积极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在各级部门的帮扶和支持下,老百姓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 上一篇:“造血式”帮扶让道孚变了样
  • 下一篇:康定市各中小学举办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