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炉霍创新探索飞地扶贫模式

甘孜日报    2017年11月14日

炉霍县创新飞地扶贫模式,在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地方建蔬菜大棚发展产业,助贫困户脱贫。陈丽 摄

炉霍县斯木镇吉绒村贫困户在蔬菜大棚里打工,增加了收入。 陈丽 摄


  11月10日,甘孜州炉霍县夜间气温已经降到了零摄氏度左右,斯木镇吉绒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新鲜的番茄,嫩绿的黄瓜静静地挂在枝头。这些蔬菜大棚的存在,让吉绒村的贫困户有了脱贫致富的奔头,也让30公里外的泥巴乡次郎村贫困户有了奔头,几乎惠及整个炉霍县的贫困户。
  冬暖式蔬菜大棚,对于炉霍县是新鲜事物,更新鲜的是背后的飞地扶贫模式。这既解决了炉霍县很多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户增收的难题,也为省内类似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思路。
        ■侯冲
        困境

  资源贫瘠、土地分散,脱贫面临难题
  炉霍县共有88个贫困村,其中大多位于高寒牧区,土地分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泥巴乡次郎村第一书记陈旺介绍,该村耕地较少,且大多数土地坡度都在30度以上,不适宜耕作。交通极为不便,从一个自然村到另一个自然村最短距离也在5公里以上。
  次郎村距离炉霍县城35公里,村民外出打工机会较少,只能在家种一些青稞,每亩一年收入两三百元。
  斯木镇吉绒村离次郎村30公里。2015年,吉绒村探索引领村里贫困户脱贫。通过县里帮助,吉绒村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修建了10个蔬菜大棚,当年人均收入就增长了1600元,包括流转土地、入股分红以及在大棚打工收入。
  种大棚蔬菜,让炉霍县找到了新的脱贫门路。2016年,盛煌农业在炉霍县注册成立了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又新建了40个蔬菜大棚。
  脱贫门路找到了,但对于自然环境恶劣,平缓一些的土地都稀缺的炉霍县,要扩大大棚规模,建在哪?这是一个现实难题。
       齐“飞”
  入股蔬菜大棚,不同乡镇、村组间优势互补
  炉霍创新了飞地扶贫模式。飞地扶贫,主要是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引领、村级负责、群众参与、产业共建、利益共享等联结机制,从而实现不同乡镇、村组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考虑到不少贫困村缺土地、缺产业,炉霍县决定在贫困村外,集中开发产业。贫困村以资金入股,每年获取收益。
  斯木镇吉绒村、若海村,海拔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土地较平整,适宜大规模建设蔬菜大棚。
  炉霍县依托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吉绒村、若海村流转土地590亩,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对口援建资金等,集中种植高原生态有机蔬菜。
  县里贫困村合作社以大棚资产入股,鲜水源公司以技术、管理等折资入股,村民每人持1股(贫困人口持2股),从而形成股份合作关系。
  鲜水源公司负责经营,入股的贫困村每年有固定分红。目前,每个村分到两个大棚,一个大棚一年可为贫困村带来3万元的保底收益。
  以次郎村为例。入股蔬菜大棚后,村里每年都有6万元保底收益。陈旺算起了增收账——村里提留15%用作集体发展,余下的51000元,一半分给村里9户贫困户,户均可增收三四千元,剩下的钱则发给非贫困户。
  吉绒村贫困户次仁登志告诉记者,自己将土地流转出去建设蔬菜大棚,8亩土地共收入4000元。家里还种了10多亩青稞,再加上村里公益性岗位,一年收入能达到几万元。
  “今年再建100个。”炉霍县扶贫移民局局长亚玛理初介绍,这100个大棚将分给新纳入该产业扶贫项目的48个贫困村。未来5年,炉霍县力争建设蔬菜大棚1000个,覆盖全县88个贫困村及83个非贫困村。
       延伸阅读
       他们也在打造飞地模式

  炉霍县遭遇的困境,在我省不少地方边远山村也存在。
  长宁县富兴镇大云村,青川县瓦砾乡乌龙村,南充市高坪区黄溪、万家等乡镇的一些边远山村……这些贫困村都类似:资源匮乏、位置偏远,导致脱贫致富“先天不足”;集体产业弱,增收渠道少,后天发展缺少动力。
  和炉霍县一样,我省各地对飞地扶贫模式也有探索,形成了一定经验。
  长宁县富兴镇大云村拥有楠竹、桫椤、桢楠等珍稀植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地处自然保护区,无法规模化修建养殖基地。通过飞地扶贫模式,该村42户贫困户入股到其他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产业。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入股后的第一次分红,大云村贫困户就分到200元到500元不等的利润。
  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张山村,由于地处雨城区、名山区与眉山市洪雅县、丹棱县4地交界处,被称为“飞地村”。通过飞地模式,合江镇塘坝村“腾”出1.1亩农业园区租给张山村,帮助其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飞地扶贫模式,离不开政府。政府不仅牵线搭桥,更要提供其他便捷服务。甘孜县为集体经济空心贫困村“打包”找娘家,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甘孜县贫困村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文化城暨“百村产业基地”。为节省办证时间,该县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组织专人全程指导,业务能手受理办照,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发照。
  不囿于一县一村,我省在更大范围内探索飞地扶贫的可能性。刚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抓好成阿、甘眉、德阿、成甘等飞地园区建设,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向园区聚集,推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增强发展后劲,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 上一篇:色达县甲柯村 野猪成了“宝贝疙瘩”
  • 下一篇:“绣”出德格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