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道孚县农牧民夜校成为“四训”基地

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11日

技术培训。

菜子坡村缝纫裁剪技术培训。

        ■县委中心报道组 张德禧/

        徐鑫 胡英强/

        为切实发挥农牧民夜校的服务作用,近年来,道孚县以“提升素质、注重实践、增收致富”为工作要求,编制《农牧区法律知识》《农牧技术知识》《藏汉常用口语》等农牧民夜校“本土教材”,聘用1113名教师教学政策、法律、技术、技能、医疗和文化等知识,开展各类宣讲培训5615场次覆盖4.5万人次,全县166个农牧民夜校成为了广大农牧区群众扭转观念、提升技能、树立新风的学习实践基地,形成了“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藏汉双语学习基地,素质提升转观念

       在亚卓镇亚马子村的农牧民夜校黑板上写着藏汉双语的“你好,欢迎您!”“今年的收入如何?”等句子,第一书记董尚芬正在用流利的普通话带领大家诵读黑板上的句子,村民们一边认真诵读不时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读法,一边和同桌交流着自己的读音。而在同样的地点,第二天傍晚村主任邓孜罗布吃过晚饭早早的来到农牧民夜校,将今天学习的藏文课程提前写在黑板上,这样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藏文的读音和写法。村上的第一书记董尚芬第一个来到教室,从来时听不懂一句藏语,到现在听得懂“喝茶、吃饭”“去哪儿”“牛奶”“下雪”等简单的词汇,还学会了部分藏文字母的写法,她格外高兴,这是来这里的意外收获。

      笔者了解到,为切实改善农牧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立了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由第一书记董尚芬教授普通话,村长邓孜罗布教授藏语,大家从最基础的拼音和读音开始,逐渐延伸至日常对话用语使用,学写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还布置家庭作业增加学习压力与动力,同时鼓励多看新闻学习发音,平时多用普通话交流等方式,现在村民都可以进行基本的家庭情况介绍。实现了大家学得进、读得来、说得出、会使用的目标,提升综合素质,拉近干群关系。

     “第一次读的时候紧张更害羞,写不好读不好,只有每天努力学习,平时有时间多跟电视里面的学习,娃娃放假回来也和娃娃一起学习,现在一点一点的说得来了,也不怎么害羞了。”刚下课的村民德青拉姆告诉笔者。

       政策法律宣传基地,感恩守法记心间

      麻孜乡德尔瓦村的农牧民夜校,37岁的村民梁登龙正在和大家交流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受,“要过年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习总书记到凉山和成都去了,突然觉得离我们好近哦,心里好温暖,现在新闻上到处都在说乡村振兴的事情,上次省里面的老师来讲课,让我了解到国家要发展农村了,我们农民自己也要加把劲,努力一下,争取让日子越过越幸福。”他深情的说到。

      与此同时,甲斯孔乡泽珠村的农牧民夜校里村民们格外活跃,课堂上正在开展法律疑问解答互动环节,村民们踊跃的将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疑惑提出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干警杨志玛以案例的形式将枯燥的法律知识浅显易懂的进行了讲解。

      笔者了解到,泽珠村距离县城65公里,全村23140人,每个村民家中都有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上面留有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法律明白人的联系方式,村级图书室里陈列着各种藏汉双语的法律书籍,村上成立了专门的普法小组,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村上的法律明白人将详细的解释法律条文。

     “自己年龄大,也认不到字,以前只晓得犯法了要被抓,不晓得违法的界限,现在村上每个月都有老师来讲法律,我们从不懂慢慢的开始了解法律,后面就知道要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做事,法律就会成为守护神。”67岁的扎西彭措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告诉笔者。

       技能知识实践基地,致富技术握手中

       以前一天都说道孚的葱子好,我们只是觉得葱子的味道香一点,也就在院子里面种一点,就是埋点泥巴就可以了。”麻孜乡沟尔普村的拥泽一语道出了种植技术滞后的真相。

       自农牧民夜校开通以来,沟尔普村上像拥泽一样的村民们格外忙碌,他们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大葱基地,平时每天早上8点准时在大葱基地进行种植、施肥、除草、装车等田间管理,基地的技术指导蒲建军亲自讲解示范,然后村民们一个个学习实践过关,以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讲解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种植要领,随着长期的田间规范劳作,她们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技术。

      贫困户充翁激动地说:“我以前种葱子太简单了,现在地租出去了有收入,平时学技术还挣钱,学习了才晓得种葱子还是要技术的,这样种出来的葱子真的不一样,一车一车的拉出去卖得那么好的,我一定好好参加培训,平时在自己院坝里面多练习,用最快的时间掌握技术。”

     特色服务培养基地,脱贫致富增收入

     随着“全域旅游”成为广大群众近几年的热门词,各卡乡冻坡甲村紧扣“旅游经济”发展路子,开办特色专题培训班,打造旅游从业人才队伍。

     该村立足地处公路沿线的优势,紧抓成都师范学院帮扶机遇,在深入调研冻坡甲实际情况后,依托农牧民夜校,层层选拔有意愿的村民开展旅游礼貌用语、仪容仪表及礼仪规矩等方面的培训,村上成立了村舞蹈队、合唱队,去年村上举办了第一届达玛花节,建成了村上的精品乡村民宿,同时由村民所郎尼玛收徒学习民居内部装饰,开辟了青年转移就业的新途径,每人月均可收入达1000余元,实现脱贫致富。

  • 上一篇:稻城教育惠民舍得投入真金白银
  • 下一篇:泸定县着力做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