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15户55人的洛虾村办起了超市、生态菌线上热销、村民有了精气神……
整个洛虾村就是“方寸之地”。
村民在村里小超市选购商品。
■谢臣仁 本网记者 蒋平 文/图
15户55人,还不及别的村一个组人多,这就是甘孜县昔色乡洛虾村,全县最小的村,大家都喊它“袖珍村”。
村小,还穷。15户人“跑”了3户,只有12户常住人口。“为啥跑了?条件差,没产业,觉得没奔头。”在驻村“第一书记”李燕了解情况时,村支部书记巴登益西说起村子的情况,直摇头。
开展精准扶贫后,洛虾村办起了超市、生态菌线上热销、村民有了精气神,小山村有了大变化。
『感恩超市』让村民生活更安逸
洛虾村偏远,到县城7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遥远的小山村”。
2016年,县上为洛虾及相邻的几个村修通了水泥路。路通了,但洛虾村却没多大变化。一个村子显得乱七八糟,村民日子过得潦潦草草。
是不是就这样以难为难地苦熬挨穷呢?“袖珍村”发出了与“身量”不一样的响亮回答——决不!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昔色乡党委政府、洛虾村两委在思考,来自甘孜县发改局的驻村“第一书记”李燕也在思考,思考着怎样把洛虾村“扶”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条件差、生活过起不安逸,心里“毛躁”,那就先改善生活条件。
洛虾村离县城太远,买东西很不方便。“村子里没有卖东西的地方,最近的小卖部也有十几公里,骑摩托也要跑十多分钟,很麻烦,都巴不得村里有个小卖部。”村民向巴仁青说。
整个村常住人口就12户,咋撑得起一个小卖部的生意?李燕为解决村民的实际生活困难,主动站出来“承头”办个小超市。
李燕和村两委向上级汇报实际困难,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到县上为村里购置了一台小型货车,便于拉货。李燕凭借自己的私人关系,在县城正规超市按照批发价批发了价值10302元的70种商品,4月16日,超市像模像样地办起来了。
货架上的货物琳琅满目,价格与县城大超市一分不差,还节省了路途奔波。“家门口就能买到东西,还又好又便宜,安逸。开展精准扶贫,硬是为大家解决了大困难。” 村民格玛拉措道出了村民们的感激。大家共同商议决定把这超市叫做“洛虾村感恩超市”。
“感恩超市”由村两委管账、4户贫困户轮流当“掌柜”,超市收益20%归值守售货贫困户,80%归村集体经济,既方便群众,又让贫困户有了收益,还壮大集体经济,为公共服务资金充实了“金库”。
由于超市商品质量好价格合理,不仅洛虾村村民购买,附近阿拉龙村的村民都到这里购物。超市开张以来月,第一批货已销售了30%。当值“掌柜”、贫困村民折玛拉措说:“在超市卖东西,过着‘老板瘾’,每天还有十多块钱的收入,安逸!”’
购物村民喊“安逸”,卖货“掌柜”说“安逸”,看来这“感恩超市”硬是“安逸”。
『掌大洛虾』让特产大涨『身价』
“李书记,超市倒是办起了,可包包头没钱买就不安逸了。” 这是村民向巴仁青的一句玩笑话,却是一句实在话。
洛虾村全村土地116亩,有5户无土地。地少,还贫,不出货。村民的收入全靠村所在地的8897亩集体公益林管护费。当务之急是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洛虾村真的一无是处?真是“不毛之地”?
通过走访,李燕发现洛虾村暗藏“富矿”——那就是向森林要财富。
洛虾村管护的森林生长着大量中藏药材和野生菌。“这树林有三四千斤‘獐子菌’,外地商人来收价格只有十到二十元一斤,拿出去就卖三十元一斤。”村民玛拉措巴不得这些“獐子菌”能搞“直销”。
李燕和村两委决定先从“獐子菌”开始“试点”,去掉中间环节,走线上销售之路,把洛虾村的土特产“直销”到消费者手中。
说干就干,李燕建立了“掌大洛虾”微信号,把洛虾村和“獐子菌”的基本情况上传在上面,通过朋友圈大量转发,微信号有了人气,带来财气,短短半个月,预定“獐子菌”干片就达323盒。
“把‘獐子菌’制成干片卖,一斤售价三四百,比以往多卖近一半的价钱,大大地增加了附加值,让‘獐子菌’真正卖出了身价。看这趋势,今年销售量能达到预期的600盒,销售额可达20万,村民可增收8万元。”趁着“獐子菌”还未出产,李燕正在选购烘干机、包装机,万事俱备,只等“獐子菌”出产。
“我们想在礼盒里装上洛虾群众制作的藏族手工艺品,包装上还印上‘掌大洛虾’的二维码,只要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村民采摘‘獐子菌’的全过程,表明我们卖的是货真价实的野生生态菌。”李燕说这是“别有用心”,也是让人放心。
“微信叫‘掌大洛虾’,是说洛虾就巴掌那么大的地方,但这巴掌大的地方却是内涵丰富。”李燕告诉记者,现在正在整理洛虾中藏药相关资料,洛虾村还将在线上销售中藏药材,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洛虾特产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村委会主任牛巴登告诉笔者,以往洛虾特产是“金疙瘩值个土豆价”。现在到了为洛虾特产“正名”的时候,“掌大洛虾”让洛虾特产实至名归,卖出了自己的“身价”。
『袖珍村』也要做出『大气象』
“严格地说,现在做的都不叫产业,只是简单的靠山吃山。洛虾村要真正做成产业,就得进一步扭住‘靠山吃山’这根牛鼻子。” 昔色乡党委书记土呷说,洛虾村将在遵守林业保护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发展林业经济,现在正在与外面公司联系,计划发展中藏药材。
“没有哪个天生想当穷人。以往我们也想找钱,可是不知道咋干?”村民根秋恩珠说,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大家都有信心脱贫奔康。
除了经济收入上的变化,洛虾村村容村貌有了大改变。村里修建了文化室、卫生室、公共厕所,置办了垃圾桶,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里干净了,大家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变化。4月21日,走进贫困户牛拉姆家,虽然房屋老旧,但地面干净、厨具镫亮,让人看着很舒服。“虽然现在我穷,但不能邋里邋遢。人嘛,就要活出个人样子噻。”牛拉姆说。
“人穷一阵子,不会穷一辈子。只要肯干,没有饿死的人。”贫困户洛绒康珠信心满满地说,“2020年脱贫奔康没问题。”
以往一说起村里事就摇头的村支部书记巴登益西现在满脸笑容。他说,以往一部分村民是 “以难为难,破罐破摔”,村里想做点事情,得求着大家;现在村民们懂得了感恩,村里一做事,大家都非常主动。
洛虾村12户常住户,有5户买上了小汽车。“虽然没有别人的车好,但照村子这样发展,以后我也会开上好车。”村民昂翁泽仁说。
昔色乡乡长扎多介绍说,村子里55人,大部分是文盲,但却对子女读书很重视,全村16名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就读。村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都不愿再让子女当“黑眼睛”。“洛虾村虽然是‘袖珍村’,但只要大家齐心、有志气,小山村也能干出大事情。小小‘袖珍村’,心大着呢!”扎多说。谁还说它“袖珍”呢?
手记
只要思想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村小,人少,地贫,洛虾村在脱贫奔康路上 “关隘”重重。可就是这个“袖珍村”却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这变化印证了一句老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洛虾村的变化是因为洛虾村人人穷志不能短,对脱贫奔康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有梦想、对做人干事有志气。洛虾村的变化是因为帮扶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做贴心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有心人、千方百计落细落实做热心人。
洛虾村与很多村相比,无论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还是村容村貌,都“分量”不足,不足以推为“典型”,但身为“袖珍村”却不妄自菲薄,立志干出大事情、做出“大气象”,这是难能可贵的。
“袖珍村”大样本。洛虾村让我们看到——千难万难,只要肯干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