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15日
呷巴乡铁索村大棚蔬菜基地。
5月的康巴高原万物复苏,春意正浓。在康定呷巴乡铁索村农业产业基地的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有的在施肥,有的锄草,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来,铁索村在都江堰市的帮扶下,大力发展产业,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全村劳动力务工增收,并通过多种活动载体,从思想观念上引导群众不断转变,自觉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有效确保铁索村顺利脱贫摘帽,逐步将铁索村打造成和“家富、业兴、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李会真 文/图
产业发展 贫困村成吸引企业入驻的“强磁场”
康定呷巴乡位于215省道沿线,是全州乃至全国藏区远近闻名的“兵王之乡”。这个称号也正是因为呷巴乡铁索村83户村民中,先后有22人参军,其中3人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现有5人正投身于祖国国防事业中,闻名全国的“康巴兵王”降巴克珠就是其中之一。
铁索村距呷巴乡政府驻地4公里,幅员面积30.37平方公里,属半农半牧区。全村共83户4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81人,2016年人均年收入4612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834元。2017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在2016年的基础上再增收2000元。这样的成绩,正是因为铁索村充分把握都江堰市对口援建契机,发挥资金优势,大力发展“351”产业,即:打造300亩高原有机蔬菜示范基地、500平米标准化藏香猪养殖小区和1000亩标准化黑青稞种植基地。
同时,该村还成立了民顺藏香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索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81户农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成员。积极引进康定市三千三农业有限公司对蔬菜示范基地和藏香猪养殖小区进行经营管理,铁索村以蔬菜大棚和藏香猪养殖小区作为集体资产入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合作。
索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四郎志玛向笔者介绍:“我们现在主要在村里务工,既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一个人挣几份钱是常事,现在村里农民夜校经常邀请专业老师对我们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还与康定市三千三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两年内保证培养种养技术骨干来帮助我们村实现组织群众务工增收。除此之外,公司每年向我们村集体分红17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蔬菜示范基地所占耕地采取土地流转方式,流转费用由公司负担,每年为我们村民实现流转费用15万元。现在已实现全村务工收入45 万元,其中我们贫困户务工收入就有6万元。”
贫困村的脱贫和经济增长需要的是企业入驻。如今的乡村,靠什么吸引企业这是一个难题。铁索村在这方面交出了令企业心动的答卷:基础设施的配套、政策资金的活用、意识形态的转变、人才的培养……
“三变六实施” 带来脱贫攻坚的厚积薄发
“都江堰市以‘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贫困村帮扶思路,通过实施‘对口帮扶+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就业增收、爱心捐赠、文旅示范、转变观念’帮扶措施,逐步将康定贫困村铁索村打造成幸福美丽新村。”据都江堰市派驻呷巴乡副书记、铁索村第一书记罗强介绍说。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四郎志玛介绍的那样,铁索村积极组织全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尤其是蔬菜种植和藏香猪养殖技术培训,同时举办“农民夜校”,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务工机会。并且组织开展了“扶贫先扶志”思想观念转变系列活动,通过召开培训会、悬挂宣传标语、成立宣讲队等方式,淡化群众“等、靠、要”思想,鼓励群众勤奋劳作,引导群众从等待扶贫到主动脱贫的思想转变。
铁索村正是依靠传统的农牧产业,加上不断开拓创新,吸引企业的加入,深挖铁索村乡村产业的潜力。同时充分调动全村党员干部发挥各自社会人脉关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帮助学生教育,人才是产业快速发展升级的基石,能为铁索村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铁索村的厚积薄发。
长远布局 探索农旅休闲观光发展的新模式
下一步,铁索村将探索农旅休闲观光发展模式,结合300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种植高原花卉,建设具有藏区特色的观光体验式帐篷,通过举办蔬菜、水果采摘节等活动,加强宣传,逐步吸引更多游客到铁索村游玩消费,带动更多群众自主发展民居接待和高原蔬菜种植。
同时,铁索村还将打好“兵王之乡”这张名牌,打造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军事知识普及基地和户外拓展基地,发挥本地居民爱国爱军的热情,坚持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大大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为甘孜人的中国梦、为甘孜脱贫攻坚建设注满了正能量。
铁索村将通过不同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积极指导村两委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真正把铁索村打造成“家富、业兴、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努力将农旅休闲观光发展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