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16日
厕改一小步 幸福一大步
村民正在整理洗手间。
◎谢臣仁 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文/图
日前,记者前往雅江县祝桑乡奔达村采访,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跟随汽车转动的车轮次第展开,让记者一行心旷神怡。
眼前的奔达村风景迷人、环境优美。可在一年前,这个村还是出了名的“臭村”。
忆往昔 『无处方便只能随便』
驻村第一书记志玛邓珠告诉记者:奔达村共有137户、665人,属半农半牧。奔达二字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奔达村有迹可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同时,该村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出产土豆、青稞、油菜等农作物,拥有辽阔美丽的祝桑草原。但这个历史悠久、条件良好的村子却和祝桑乡的其他村子一样,有一个落后传统——大家都不修建厕所。
规范如厕既是文明的标志,又是基本的需求。没有厕所,不仅为祝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阻碍着当地的发展。
43岁的呷让世代生活在奔达村,在她的记忆里,2017年以前村里没有标准厕所,大家上厕所,就像打游击。说起以前没有厕所时的生活,呷让坦言:“以前没有标准厕所真的不方便,因为上厕所我们吃了不少苦,闹了不少笑话!”
呷让回忆,以前奔达村男女老少上厕所都是在牛圈或者地里解决。在牛圈“方便”时被牲口打扰,在野外“方便”时被人碰见,下地干活踩到粪便等尴尬场面经常发生,年轻女孩子上厕所经常像作贼一样狼狈。“冬天到外面去上一次厕所,鞋就要被雪水打湿,屁股也冻得失去知觉;年纪大或者腿脚不方便的人更是不方便,上下楼都要人帮忙。”该村另一个村民四郎翁姆接着呷让的话说。
本村人还能将就,外地人来了更是不习惯。
小张是2017年初从内地到祝桑乡工作的年轻干部。他告诉记者:“我第一次到奔达村开展走访调查工作,想上厕所,但是在群众家里找不到一间厕所,搞得我和户主都很尴尬。那天我真是憋惨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害怕入户开展工作。
志玛邓珠告诉记者,前几年,村上一些人意识到在野外上厕所确实多有不便,就修了“吊脚楼厕所”。所谓“吊脚楼厕所”,就是在房屋背后搭上两块木板,砌上一堵挡墙作厕所。这种“吊脚楼厕所”实际就是设在房前屋后的简易旱厕,没有任何收集、处理粪便的配套设施,粪便只能随意落在屋后,等待自然消解,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苍蝇肆掠,遇上降雨,污秽物还会随着雨水四处流淌。“与其说是修了一个厕所,不如说是在家门口造了一个污染源。”交谈中,志玛邓珠这样评价“吊脚楼厕所”。而就是这种“吊脚厕所”在奔达村也曾是“稀罕物”,2017年以前,全村建设有“吊脚厕所”的家庭不足30%。
看现在 『修了厕所真方便』
上厕所是小问题却有大影响,卫生环境更是事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地区发展前景。祝桑乡党委、政府一直希望改掉当地群众的不讲卫生的陋习。2013年,奔达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两委借机号召村民进行改厕、改圈,但由于资金缺乏且大多数村民认为“没有必要”,而终结。
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不断落地落实,祝桑乡的水、电、路、网等基层设施不断提升,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追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7年6月,作为贫困村的奔达村启动“五改三建”工作,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变大家不建厕所的习惯,实现标准化卫生间全覆盖。结合相关政策和该村实际,政府决定给予建设标准卫生间的每户精准扶贫户补贴1万元,其余每户补贴9千元。
资金支持强劲有力,宣传动员入脑入心。这一次“建标准卫生间”的计划,在奔达村很快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半年时间里,该村每家每户都启动或者完成了标准化卫生间建设工作。
呷让家是奔达村最先响应建设标准化厕所。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嘎让家的卫生间位于二楼,面积大约10平方米,地上铺着蓝白相间的瓷砖。走进卫生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电热水器和梳妆台,梳妆台上安着明晃晃的镜子和白色的盥洗盆;盥洗盆旁边,牙膏、牙刷、沐浴露、洗发露、毛巾等卫生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在卫生间的隔壁是一个配有洗碗池、洗菜池的独立备菜间,备菜间的操作台上还放着一些洗好的蔬菜。
“这么宽敞方便的卫生间,我们自己只出了4千块钱。现在,全家上厕所都方便了,再也不怕出现尴尬场面;现在,亲戚也愿意在我们家留宿了,我们也感觉很有面子!”说起一个标准化卫生间带来的好处,呷让笑得合不拢嘴。此时,站在一旁的四郎多吉也对记者说道:“自从家里修了厕所,我就放心多了。”原来,四郎多吉的母亲已经年过70且患有腿病,每次下楼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忙,以前为了上厕所她还磕磕碰碰过几次。自从把厕所建到家里,上厕摔倒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谈未来 『幸福生活有盼头』
标准卫生间的普及,不仅结束了奔达村千百年来的落后传统,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观念改变和当地环境卫生的大幅提升。志玛邓珠告诉记者,厕改这一工程完成后,奔达村村民深刻感受到“卫生条件越好,生活质量就越高”;大家都主动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直到今年年初,讲卫生已经成了当地人选择媳妇或者女婿的重要标准,谁家卫生保持不好也会成为村里的笑柄。
“以前奔达村是个养牛村,垃圾遍地,村民的院子埋埋汰汰。水冲厕所一进屋,这人的素质也就提高了。”驻村第一书记志玛邓珠说:“村里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夏天不再臭哄哄的了,村民都愿意到树荫下唠嗑,邻里关系和谐多了。”
呷让告诉记者,随着环境的改善,到祝桑乡来观光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祝桑草原的名气越来越大,她本人也萌发了搞民居接待的想法。
志玛邓珠表示,祝桑乡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光独特、区位优越,具备走“农旅融合路子”的基本条件。而该乡在实施“五改三建”工程时,就拟定“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家新(改)建的房屋就是按照发展民居接待的需要建设的。目前,祝桑乡已建成油菜基地350亩和蔬菜大棚6400平方米,正在筹备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
“7月中旬,我们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祝桑花节,当时有几千人到我们这里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大家都对我们这里的风光、人文和物产赞不绝口,还有不少企业家有意愿来祝桑投资。我相信,要不了几年,我们祝桑乡就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我们又有一个增收的项目啦! ”交谈中,志玛邓珠信心满满地描绘了祝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