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10个“红手印”摁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04日

丹巴中路乡村风景美。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陈杨

3月2日,初春的丹巴县中路乡在晨曦中醒来。

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一幢幢外形美观、错落有致的藏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与周边的古碉和远处的雪峰构成一幅绝美的藏区版富春山居图。

披上衣服,拿上工具,呷仁依村支部书记更登带上村民对年前流转的120亩土地进行平整,争取赶在四月前把薰衣草种籽播撒下去。待到花开时,这将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村105户农户的土地相互交织,但这次流转上百亩土地用于花卉种植,更登几乎没费什么功夫,村民们立马就同意并签订了合同,这全都归功于过去群众工作的扎实开展,以及去年的一次激烈讨论,凝聚起了村民们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四天四夜讨论

只为搭上乡村振兴这趟快车

时间回到去年五月。连续四天四夜,中路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17名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乡干部以及退休干部围坐在一起,熬得满眼通红却精神百倍,大家对未来全乡的乡村振兴规划进行激烈讨论。

“十多年前中路和旁边的甲居同时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旅游发展,我们被甲居远远抛在身后。”

“和甲居拥有同样的自然禀赋,某些方面比甲居还有优势,但为什么旅游一直发展不起来呢?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眼光没有别人放得长远,做起事情也没有别人那股拼劲。”

“中路乡被州和县列为全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又被确定为2019年第四届四川甘孜国际山地旅游节开幕式主会场,再不把握机遇,再不努力、不求上进,我们与其他地方发展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保不住脱贫攻坚的成果。”

………

白天走村串户收集村民们的意见建议,晚上在乡政府会议室深入讨论总结到凌晨三四点。

第五天即将天亮时,10名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信签纸上用笔慎重地写下所在村未来发展的目标,并凝重地签下名字摁上红手印。

拿着摁满红手印的信签纸,中路乡政府乡长文健康感觉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村民们满怀无数期待和希冀,更是对乡政府一如既往的信任。

干部群众齐上阵 撸起袖子加油干

乡村振兴是为了人民群众,更要依靠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乡村振兴是搞不下去的,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会做群众工作就是小学生。”在中路乡政府的电子屏上反复显示着这句话,时刻提醒着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丹巴县乡党委政府,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力量,与群众拉家常、听“牢骚”,请群众提出问题、让群众评判,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行动。

在摁手印之前,中路乡以农民夜校、结对认亲、群众自学等多种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到成都三圣花乡、黄龙溪和周边的甲居等地考察,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并对如何发展乡村振兴有了统一认识。

“集思广益制订出来的中路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十分接地气,操作性也很强,最关键群众参与非常积极。”县委农办主任杨犀说。

得到县上的肯定,大家干劲更足。

去年下半年,呷仁依村的97户农户以土地、资金、车辆等多种形式入股康参呷仁旅游专业合作社,参股户数达到了92%以上,合作社涵盖了民居接待、文艺演出、汽车运输、藏族刺绣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因为时间比较紧,目前我暂时兼任理事长,等这几天大家忙完,就开始选举理事长、理事、监事。”一个个才学会的新词从更登的口里蹦出来。

过去中路乡每家藏房的庭院围墙都建得十分高大,不仅遮挡住了景观,破坏了游客的观感,还给人一种封闭,不愿与外界交流的感觉。乡上的群众大会召开后,村民们二话不说就着手拆除高大的围墙,统一建成60至80公分高围墙,亮出庭院,向八方游客敞开心扉。

还未到中午,带领村民拆除围墙的基卡依村支部书记三依格绒的衣帽和鞋上已经落满了灰尘,他一边拍着身上的灰尘一边说,“发展旅游要建观景台,要扩宽公路、建停车场,只要牵涉到征地问题,村民们都会作出极大地支持,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事’”。

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冻死了不少油菜苗。元宵节刚过,乡村干部便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忙碌,与村民一道抓紧时间补种玉米和小麦,确保旅游旺季来临时,能把最美的田园景色展现给游客。

中路的干部群众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 上一篇:国家政策好了 自己也要勤快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