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22日
理塘高原生态萝卜喜获丰收。
理塘县位于我州西南部,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份之一,也是全国120个纯牧业县、全州5大牧业县之一。2011年,被纳入国家扶贫特困连片地区重点县。
近年来,理塘县以多种方式进一步激活广大贫困群众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就像“核裂变”中的中子,在它的作用下,贫困群众自身释放出巨大能量,汇入“摘穷帽”“拔穷根”的洪流中。
行走在四月的理塘大地,在高山牧场上、产业基地中,各族广大干群脱贫干劲十足,一场场脱贫攻坚战正在打响,为今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而努力奋斗。
◎县委中心报道组 叶强平 文/图
激发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
4月18日,理塘县亚火乡亚火村村民巴绒家扩大后的牲畜棚圈里,31头牦牛养殖也逐步走上规范。
以前贫困的巴绒面对家中的困境一筹未展,只想着熬一天算一天。看到政府对贫困户出台的多种优惠政策,村里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姐姐拥忠拉姆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后身体逐渐康复,这使巴绒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从贫困户到2018年9月“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巴绒笑着说:“是乡帮扶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多次入户与我沟通交流做工作,通过开展谈心谈话教育,激发了我脱贫的信心和动力,靠自己的双手,终于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去年通过发展养殖等收入就有3万多元。”
“昂旺彭措书记,村里的大棚蔬菜好久建哦,我们都等不急了?”“快了,快了,大棚架子在天津都要完工了,拉回来后大家都有活路干了。”4月17日,焦急的中木拉乡乃沙村民泽仁彭措在得到村支部书记的回答后才放心下来。
泽仁彭措以前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犟”,做啥事都是拖后腿。2016年春,村里推广康青良种,昂旺彭措劝说了多次都“油盐不进”。当年秋收,村支书将自己种的良种青稞和他家种的本地青稞都割1亩作对比,现场一称,502:281,产量多了近1倍,且本地青稞的病虫害比较多,桑珠不得不服。
2017年,村里建农业产业园区,需要流转土地。1亩地500元,泽仁彭措还是说啥都“舍不得”,担心得不到流转费又把土地搞坏了。昂旺彭措带领村民大胆地搞起甜豆和土豆种植,240亩地当年就有20多万元收入,常住户33户每户分红7000元,流转土地的村民还有流转费。
2018年,泽仁彭措坐不住了,主动地把近10亩地流转了,还积极参与村里200亩丢荒地新耕,全体村民土地都流转了,“第一书记”白玛登孜在网上和微信上“吆喝”卖土豆,680亩新品种红土豆、黑金刚卖了87万元,每户2万元分红,还留下3500斤自己吃和冬天喂牦牛。
今年,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康藏阳光生态农业产业园的支持下,土地轮作搞大棚蔬菜和萝卜种植等。7亩大棚蔬菜种植4月中下旬启动,机械化种植300亩萝卜也将开始,剩下的穿插种植青稞和土豆。昂旺彭措说:“我也是到外地多次参观学习,才敢带领村民建园区。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必须要自己示范带头,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在连附近的下麻依村也要跟着我们搞农业产业。”
“志、智”双扶,彻底“挖穷根”
藏坝乡在理塘是出了名的穷乡,7个村有6个是脱贫村,有些村民忍受不了贫穷举家搬迁至县城等地另谋出路。在脱贫攻坚中打算成立养殖合作社,“万一牛死了就血本无归,老百姓又要找到乡上?”,不光村民连干部都觉得行不通。乡党委书记健康首先在乡干部中统一思想,给22个干部做思想工作,为村民脱贫,等不起、拖不得,要有“敢吃螃蟹”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干部思想统一了,就愉快地分赴各包村做思想工作。
村民的思想疙瘩逐渐解开,集体牧场也很快地建起了。现在,牧场发展很顺利,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搬到县城找不到门路又回到乡上集体牧场放牛的信乃村民降央曲批领到4万元工钱,他说:“村民们都认可这个‘牦牛银行’,投入的牛还在增长,分的红也已到手了,看来思想观念不转变真不行。”
巴绒、乃沙村和藏坝乡是理塘县激发内生动力的缩影。全县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117个,14个乡镇20个村组建起集体牧场,新建打贮草基地2万亩,养殖种牦牛2500头、奶牛1200头,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多渠道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群众通过土地(草地)流转、设施折资入股、入社务工等方式多渠道增收,实现人均年增收950元,实现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
理塘县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实施“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动的“润育工程”,不断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破贫困”,从行动上“快脱贫”,“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已变成广大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农牧区奏响了“脱贫奋进”的嘹亮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