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道孚:“产业造血”拓宽致富路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12日

◎张开文 何晓红

近年来,道孚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驱动,立足全县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制定“一花二黑三特色”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两大策略”、“三个注重”大力拓宽产业扶贫路子,在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不断打造农特支柱产业,延续产业发展活力,为实现所有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构筑坚实基础。

结合实际 制定产业发展思路

道孚县有158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由于历史与自然等原因,全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原因多重叠加,2014年识别认定贫困村86个、贫困人口2536户11086人,贫困发生率22.8%,系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道孚县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关键,立足县域实际,找准致贫原因,提出以脱贫攻坚为主导、推进城乡同步建、产业同步育、社会同步治的“一主三同步”总体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制定“一花二黑三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一花:油菜花;二黑:黑木耳、黑青稞;三特色:高原特色有机露天蔬菜、高原特色中藏药材、高原特色畜禽养殖),通过“大产业+小产业”,构建“企业+专业合社+农户+”模式,不断推进农作物的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成功打造农特支柱产业,切实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实施两大策略 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长期以来,道孚县都是以传统种植小麦、青稞、马铃薯、大葱,养殖牦牛为主要农畜经济,且农户多是自给自足,剩余部分也因品质不高卖不起价。道孚的大葱、紫皮马铃薯等农特产品虽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其产业规模小而散、品种多而杂,多年来面临“一个背篼装不下,一辆汽车装不满”的窘况,市场效应未得到释放,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小、散、杂”是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的主导原因。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采取整体联动、规模化发展,通过集中力量、集中项目、集中资金、集中规模、集中区域的“五个集中”的产业思路,实施几个村、几个乡“抱团取暖”、连片发展,培育增收支柱产业,引领乡村户单打独斗向整村整乡连片发展跨进。成功打造了以协德为中心,辐射带动8个乡种植2.48万亩观光春油菜基地;以甲斯孔为中心,辐射带动7个乡镇种植157万棒的青杠椴木黑木耳种植基地;以瓦日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种植2.01万亩黑青稞;以八美为中心,辐射带动个8乡种植0.6万亩的莴笋基地等10个种养示范基地或园区,2019年预计实现总产值7391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821元。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四大特征”的要求,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通过引进6个龙头企业带动,以工代训、送技上门、种养奖补等激励措施,累计培育种养大户94户、家庭农场8个、专业合作社133个,其中培育出本地龙头企业—康巴渠德,省级示范合作社—康巴渠德合作社、安珠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农场—扎西德勒家庭农场,省、州、县示范户2590户。全力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种养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

坚持三个注重 确保产业提质增效

注重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加快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度,推进传统种植业向新型作物、畜禽转变。实现小麦、青稞向有机露天蔬菜、高原特色中藏药材转变,传统牦牛养殖向野鸡、藏香猪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土地升值,产值更多、收入更高;通过提供就近、稳定务工场(基)地、以工代训学习技能的机会,让农户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实施精细管理,发展科学种养,引导农户转变思想,达到志智同扶目的。

注重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坚持以市场拓展为先导,以品牌战略为引领,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速农作物、畜禽向农特产品转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完成有机产品认证、“三品一证”认证产品47个,成功打造道孚万亩春油菜、鲜峡黑木耳、高原有机莴笋、道孚大葱等高原特色知名品牌。

注重农产品产销平台搭建。借力东西部协作、郫都区对口帮扶、省直定点帮扶等帮扶力量,通过引进企业、参加农博会、定单式合作、以购代捐等多种形式,在广东设立销售通道,在郫都区建立销售直营店4个,在县内建成县、乡、村电商服务网站(点)21个、网店3个,全面建立农特产品产销一体化链条,让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加力推进农特产品从分散型转向集中型,自营向网络的产销模式转变。




  • 上一篇:理塘县甲洼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