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12日
小学生们在祝福祖国的展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本网记者 杨杰 文/图
泸定县泸定桥小学位于泸定县城区,是一所百年老校,始办于1906年,1950年设立泸定县建设小学,2005年为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70周年更名为泸定桥小学。现有师生1600余名。近年来,该校创新教学方法,改善管理方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始终致力于“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课程改进,教学成绩历年居全州前列。特别在今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泸定桥小学以录取率和高分率占绝对优势的好成绩位居全州榜首,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
在谈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时,泸定桥小学校长贺卫东说:“一直以来,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作为学校老师我们深知,爱国情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养成。身处校园之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从小接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是耳濡目染,也是潜移默化,这份情愫将伴随着他们成长,最终积淀为爱国情怀” 。他介绍说,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确立了主题为“喜迎国庆、争做新人”的开学典礼,并以此作为一份精美礼物献给祖国。
从教16年的童邻徽老师说,从开学第一课到平时的课程安排,学校都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校因桥得名,就是希望大家秉承红军精神,让革命的红旗在新时代里高高飘扬。她说,我们设立了“走进红色历史,了解党史国情”“阅读红色书籍,提升精神素养”“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传唱红色歌曲,抒发爱国情怀”“观看红色影视,重温峥嵘岁月”“铭记红色格言,悉听前辈教诲”“学习英雄模范,争做红色少年”等多项特色活动,并利用国旗下的演讲、瞻仰红军纪念馆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用红色文化点亮信念明灯,让每位同学沐浴在红色文化的阳光雨露中。
注重师资力量配备 提高办学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泸定桥小学教学质量稳居全州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正如泸定县教体局局长王德光所说,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在于师德建设,在于精研业务,在于建立激励机制。
贺卫东介绍说,长期以来学校都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提升队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学校形成了“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机制。
黄宇虹老师是学校里最年轻的,从成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到现在已从教七年。她说:师傅是学校的高级教师李正琴,自开展“师徒结对”以来,李正琴老师给自己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课堂听课指导,课后与黄宇虹交流课堂经验,为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教学常规、上公开汇报课、班级管理以及试卷命题、质量分析、教学总结撰写等方面帮助很大。黄宇虹也会有计划地听李正琴老师的讲课,主动请师傅分析学生情况和班级现状,向师傅请教班级管理的方法和艺术。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黄宇虹老师很快成长为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并在各类赛课活动中成绩优异。
“每位年轻教师都有自己的师傅。”贺卫东说,启动师徒结对工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高级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学校的青年老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的高标准要求,让学校教师在师德、教学和教育管理能力各方面同步提高,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注重推进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能力
2018年,泸定桥小学少年宫乒乓球社团代表队在甘孜州首届中小学生校园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小学女子组单打第一名;2018、2019年,泸定桥小学机器人社团代表甘孜州参加了第16届、第17届全省机器人设计大赛,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一等奖和最佳风尚两项大奖,实现我州小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零”的突破……一个个奖牌、一项项成绩展现了泸定桥小学在抓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累累硕果。
据郝兰老师介绍,近年来泸定桥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本校办学特色,狠抓素质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参加体育、书法、舞蹈、绘画等活动,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健康强壮的体魄;坚持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结合图书借阅活动,让书籍陪伴孩子成长;通过科普知识传授、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郝兰还特别介绍了学校的“生活实践课”,主要内容是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做饭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立能力。
泸定桥小学一直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这也是学校领导班子今后工作的努力目标和方向。贺卫东表示,泸定桥小学将秉承“勇争第一、敢于创新、团结务实”的百年办学精神和“德成业精、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坚持以“桥通天下、学达人生”为校训,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培养更多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