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从城郊贫困村到美丽幸福新村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沟尔普新村。

◎县委中心报道组 张德禧 文/图

从需要牛皮船渡过鲜水河到修建了一所吊桥通行再到鲜水河大桥通行直至绕城公路运行,现在与道孚县城一河之隔的沟尔普村成为大家游玩的好去处,沟尔普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以前,沟尔普村支部书记索朗扎西记忆犹新,鲜水河就像一条天堑将村上和县城分开,购买生活物资要在鲜水河坐摆渡的牛皮船到河对岸去,然后又摆渡回去,遇到夏季连续下雨河水上涨就不能出行,直至90年代初因为摆渡翻船造成了事故,此后几年都没有了摆渡。

随后县委县政府修建了吊桥“团结桥”解决了大家出行难的问题,村民们背着背篓大包小包的将需要的生活用品买回去,同时也将大河两岸紧紧“团结”在了一起。

时任县委书记的罗友华回忆说,团结桥建成时,全县干部群众都来到桥上,当时举行了盛大的竣工仪式,群众们高兴的欢呼起来,兴奋的在桥上来回走。

后来有了摩托车大家就更方便了,2015年鲜水河大桥和绕城公路贯通,大家随时说走就走,很多人选择在大桥上慢步锻炼。

“虽然很多人都说,只要路通了,生活就会发生改变”,索朗扎西说,但村上的变化还是相对迟了一些,2015年县委政府投入100多万元打造苍措噶布,修建了栈道、步游道和休闲亭,村上才揭开了发展的序幕。

2017年,郫都区第四批援藏队和沟尔普村成为了结对帮扶,给他们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村民以480元/亩流转了300亩土地用于种植道孚的特色大葱,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家地里劳作,居然能够得到100元/天的工钱,从农牧民夜校的理论学习到大葱基地的实践,以往在自家房前屋后撒播大葱的方式改变了,现在村民将耕作的土地充分耙细耙实整平,并在土地一边做好浇水用的垄沟,大葱成一条直线慢慢生长起来,稀松平常的大葱在此刻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与此同时,援藏队走村串户了解民风民俗,深入挖掘特色文化,邀请专业团队制定道孚县沟尔普隆巴旅游规划(2019—2028),突出沟尔普交通便利优势,确定“一山两湖三村落”的总体布局,沟尔普村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2015年至2019年县委县政府和援藏队投入了900余万元共同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现在村上变成了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村里的联户路通到了家门口、到处都安装了路灯、村口有了牌坊、附近山坡上有了上山台阶和休闲凉亭、村上有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乐、有了独特的帐篷山庄,一切像是做梦一样发生着变化,村上成为了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之一。

炎炎夏日,傍晚苍措嘎布附近散步的人越来越多,野鸭在海子中嬉戏,绿色芦苇在雨后更加清新,很多人将这里当作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和家人前来散步的卓玛措将这里的美景拍摄成抖音,不大一会儿就收获了一千多个赞,还有不少人在询问她在哪里拍摄的,她说,以前觉得沟尔普很远,而且是乡下,没有想到才几年时间,这里变得这么漂亮,简直就是手机壁纸。

在海子前的圣山农庄,独特的帐篷和民族特色的内饰显得别有韵味,孩子们在帐篷里追逐打闹,大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闭目养神,藏桌上摆满了牛肉坨坨、酥油人参果等藏餐,阳光照进帐篷,每个人都格外享受这个静谧时光。和朋友前来玩耍的翁丹说:“和朋友们约了几周了,一直想来这里耍,但预定了几周都没有位置,这次我们有空还提前两天预定位置,吃的这些味道很不错,来这里耍交通方便,安逸!”

2018年曾任道孚县委书记的罗友华来到道孚,看到这里的发展变化,他说感触很深,无论是医疗还是产业发展,关键是改变了群众的观念,为他们的脱贫奔康找到了出路。

要想富,先修路。简单而直白的话语透出群众对发展的心得,如果说交通改变带来群众增收致富,沟尔普村可以算是典型,从摆渡到绕城路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沟尔普村的发展后劲迅猛,流转土地、基地务工、村上正在修建露营基地、农家民宿和民居庄园,自驾游的游客多了,大家的观念转变了,他们的收入也在增加,2019年预计人均将增收2000元,达到16900元。





  • 上一篇:从偏远小城到旅游天堂
  • 下一篇:从门外汉到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