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易地扶贫搬迁后的鲁都新村。

协德莴笋喜丰收。

◎本网记者 马建华/文县委中心报道组/图

从住黑色牛毛帐篷到住上漂亮舒适的新楼房,从住在潮湿阴暗寒冷的帐篷里数星星,到坐在宽敞客厅的沙发上看丰富精彩的电视节目,从与成群的牦牛孤寂为伴,到出门就有健身广场,还可以跳起广场舞,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孚县农牧民回望艰苦的岁月,体验现代舒适的新农村生活,风景美了、住房舒适了、连户路通了、小院坝停上了私家车,道不尽的温暖,聊不完的幸福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农牧民群众圆了安居梦。

9月25日,在道孚县鲁都新村的脱贫户泽支家,宽敞明亮的客厅中央,钢炉上的茶壶里“吱吱”地冒着热气,30岁的泽支正忙着打扫家里的卫生。

“从山上搬下来后,日子过得舒坦安逸,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做饭用的是电饭煲,街上有很多新鲜蔬菜卖,娃娃上学不用十分钟就可以到学校,去一趟县城也只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泽支心花怒放地告诉记者,以前我家住在海拔3800米的高山上,耕地面积少,住房屋破烂,不避风也不避寒,道路坑坑洼洼,一遇塌方滑坡,十天半月也不通,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岛”上。

2016年1月,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鲁都村启动了整村40户16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并采取“统规自建”与“统规代建”两种方式。2017年7月,泽支和村民们搬入了位于鲜水镇西北部、距县城2公里的鲁都新村,其中包含12户建档立卡户。

如今的鲁都新村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插着国旗,笔直的水泥路通向田间地头,联结着各家各户;小孩们在村口的健身广场玩得不亦乐乎,图书室吸引不少村民前来阅读,便民超市内各类物品应有尽有;错落有致的新居屋顶上都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在烈日下显得格外耀眼……

为了让搬迁村民能致富,鲁都村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成立了鲜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原特色奶牛、牦牛养殖,加工出售牦牛乳、酸奶、酥油等奶制品,2018年合作社购买52头牦牛,分配到全村农户家分散养殖,鲁都村人均收入达3800元,村上的12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泽支开心地说:“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家从山上的老房搬到现在的新房里,孩子读书不花钱,我在县城工地务工,年收入10000元,村上合作社还有分红。”

在格西乡铜佛山村村民东莲家二楼藏式客厅里,摆放着崭新的藏桌和藏床,东莲笑吟吟地说:“2018年,我家住上了新房,现在已经脱了贫。”

东莲一家居住在格西乡铜佛山村,有7口人,因父母年老体弱,两个孩子读书压力大,房屋为一层的平房,没有务工收入,2014年,被确定为易地搬迁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2014年,一家人参加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申请了教育扶贫基金,丈夫次勒到外地务工。

2018年11月,全家搬进了175平方米的新型建材新房,还有了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东莲被村上聘请为调解员,每年有了稳定的收入,丈夫次勒务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利用夏天3个月“黄金时间”,东莲去工地上打零工有6000元收入,加上村集体经济分红700余元,家里的年收入达到近3万元。

“以前想的是从山上搬到公路边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想到,这么大的房子我们才给了6000多块钱。”东莲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到非常知足。东莲说,虽然住上了新房,奔康还需自己加油干,自己打算去工地务工,学会一门手艺,收入会大幅增加,等有了钱,再买一辆小汽车,一家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上一篇:从门外汉到贴心人
  • 下一篇:让初心和使命赓续道孚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