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04日
宋华琼采摘猕猴桃。
◎本网记者 黄良富 马建华 张兵 张磊 兰珍 丁瑶 文/图
过去,地处荒山野岭的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磨西镇大乌科村因为不通公路,村民们温饱都难以解决,宋华琼的母亲因无法忍受贫穷离家出走,后来,父亲病逝,原本被师范学校录取的宋华琼不得不辍学回家承担起供养妹妹和爷爷奶奶的重任,她当过保姆、做过酒店服务员,在农业园区学会了猕猴桃种植技术。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她毅然返乡创业,流转4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如今,她的猕猴桃卖到了泰国、马来西亚。宋华琼的梦想是不仅自己富起来,还要让村民们也种下猕猴桃,和她共同走上致富路。
苦难童年
母亲离家出走 父亲不幸病逝
绿叶掩映下,挂果的猕猴桃树嫩绿蓬勃,一座座白色的架子点缀其中分外显眼。11月2日,记者走进宋华琼的猕猴桃园,放眼望去,只见成片的猕猴桃园藤蔓翠绿,美感律动。在猕猴桃架下,抬头仰望,一个个被纸袋包裹的猕猴桃挂满架,已经到了采摘季节,一米多高的藤蔓架下,伸手可摘,张口可尝。
宋华琼请来的民工正在忙碌地采摘、包装、装箱,她则不停地接订单电话,忙着记录发货地址。小小的猕猴桃“映红”了宋华琼幸福的笑脸。
今年32岁的宋华琼曾吃过不少苦头,大乌科村距磨西镇7公里,过去村民赶集到磨西,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回就是一天的时间,基本上与世隔绝。“我家是村里最穷的,母亲在我6岁的时候离家出走。我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是爷爷奶奶抚养我长大。”宋华琼回忆说,她读小学是在泸定县得妥乡繁荣村小,天还没有亮,打着电筒就要出门,穿越荆棘密布的小路,上午9点左右才能到学校。初中在泸定县职业中学就读,国家每个月补贴80元,她节衣缩食,拿出部分生活费回家帮助妹妹和爷爷奶奶改善伙食。因为成绩比较优秀,她被康定师范学校录取,但妹妹也要读书,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同时供养两个学生上学,她不得不放弃了当老师的机会。
2003年,她和爷爷奶奶商量后,进城当保姆,月工资300元,并在主顾家学会了电脑。因为想增加收入,2006年,她辞去保姆工作,在泸定、康定、广州、蒲江县的宾馆前台做接待,与南来北往的客人打交道,性格变得乐观开朗,业务能力得到了老板和客人的认可,工资拿到了1200元。一个“打工妹”,收入超过了国家干部,但宋华琼并不想过安于现状的生活。
2011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宋华琼到了位于蒲江县的中兴公司,担任苗圃管理人员。“我在读初中时,学过一些苗木管理知识,应聘的这个岗位对我来说得心应手。蒲江县的水果种植业很有名气,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水果的种植管理经验,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2013年,宋华琼带着老公回到大乌科村,老公敏锐地意识到大乌科村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宜种猕猴桃。此时的大乌科村的条件较多年前有了很大改变, 机耕道和跨河大桥已修通,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通行条件的改善,让信息闭塞的村民很快融入了现代生活。过去村民常住的“笆笆房”早被写进了历史,装修气派的三层楼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曾经穷困潦倒的“伤心地”,如今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福地”。基础设施大改善,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住得好、吃得好,腰包还要鼓起来,村民都想发展产业,但他们需要一个‘明白人’和引路人。我和老公商量,回乡进行猕猴桃种植示范,用我们的种植经验带动村民致富。”宋华琼说,大乌科村有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浓烈乡愁,有抚养她长大的爷爷奶奶,也有和蔼可亲的叔叔大妈,不管走得再远,家乡有她剪不断的牵挂。
回乡创业
种下致富果 引领村民奔小康
2013年,宋华琼回乡后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乡亲那里流转了7亩土地,加上家里的3亩地,开始进行猕猴桃种植。一亩需要种苗30株,共计种了400株,按照标准化种植的要求,还搭建了棚架,宋华琼在前期共计投入2万多元。猕猴桃从新苗到挂果需要3年时间,在这期间,请民工管理的工资和家里日常开销都靠她和丈夫的积蓄。“村民在我这里打工,一天可以挣120元,我还教他们学习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及管理知识,愿意自己干的,我帮他们购买种苗,并提供技术服务。”宋华琼说,她的猕猴桃园里只有红心和黄心两种,黄心种整体匀称结实,形状较长较扁,表皮呈黄色;而红心种则又圆又大,底部凹陷,果肉中心呈红色放射状,如同切开的“红太阳”。
3年后,宋华琼的猕猴桃上市,她到磨西镇摆地摊或沿街叫卖。后来有一次,从黑龙江来的邱先生发现宋华琼的猕猴桃味道特别,通过入住的酒店找到她,当即要了20斤。邱先生做水果生意,国内但凡产猕猴桃的地区他都去过,在请权威专家进行检测后,发现大乌科村产的猕猴桃糖分和水分充足、个头大、品相好、口感好、价值高,邱先生表示会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宋华琼销售猕猴桃。
宋华琼告诉记者,目前,红心猕猴桃市场价是25元一斤,黄心猕猴桃15元一斤,一亩猕猴桃的纯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10亩地的收入超过了30万元。现在,宋华琼在磨西镇有了自己的门店,还购买了货车,通过电商销售,她的猕猴桃已经卖到了泰国、马来西亚。“从每年7月预定,一直要卖到春节,现在销路不愁,接到订单,我还得根据家里的产量来确定订单。”宋华琼说,猕猴桃销售渠道畅通,她又流转了40亩土地,几年后,仅猕猴桃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00多万元。
“自己富不算富,我回乡创业的目的就是要让村民都能够走上致富路。2014年,在海螺沟管理局和村‘两委’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大乌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为有种植猕猴桃意愿的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同时,把我们的猕猴桃园区打造成甘孜州猕猴桃种植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已经接纳了州内部分县的农民前来考察培训。”宋华琼告诉记者,随着猕猴桃种植规模的扩大,会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务工机会,村民由此每年会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猕猴桃缀满枝条,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正忙碌地将成熟的果子摘下来,也不时有游客带着孩子穿梭在疏密有致的猕猴桃树下,兴致勃勃地采摘游玩。秋意渐袭,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为“致富果”,让宋华琼及劳作的村民尽情享受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