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向世界展示中国最美藏区——丹巴县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新华社    2019年11月08日


丹巴甲居藏寨景色。

丹巴中路藏寨雕楼。 新华社 发

◎本网记者 马建华

金秋时节,美人谷丹巴县层林尽染,美景、美人、梦幻藏寨吸引了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浓郁的嘉绒藏寨风情,让游客流连忘返。这样火爆的景象从7月份一直持续到现在,遍布藏寨的乡村酒店,老板们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游客有了宾至如归的温暖。而收入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乡村酒店比比皆是。在大渡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丹巴县遵循州委、州政府提出“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的战略定位,已基本形成了“农村就是景区、农业就是景点、农村居民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新“三农”工作格局。乡村振兴示范实践,让丹巴乡村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诗意栖居地。

康养旅游 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

11月5日,丹巴县聂呷乡甲居一村阿布藏地山庄,广东来的游客在寨子里欣赏绝美的乡村风景。

“您有多少人?需要多少房间?”老板阿布接到游客打来的预订电话,耐心地询问游客的需求。

阿布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浙江、成都等地做餐饮服务。在杭州打拼时,他与厦门市的张琼娥相恋,结婚后,他们商量回甲居创业。“我们甲居民居接待20多年了,从当初简单落后的吃住接待,到现在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中高档乡村酒店。聂呷乡作为全州最早发展民居的乡之一,全乡900户就有200多户从事民居接待。从7月到现在,我家的收入已经超过了20万元。”

目前进入党岭核心景区尚需要骑马步行,但大美风光经摄影家和游客口口相传,到党岭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催生了马帮和客栈的发展。“老村长”客栈班马王扎介绍说,2003年,他们开始做民宿。2008年,重新修了现在的住房。为了适应现代乡村旅游的要求,2018年,他们对客栈进行了装修,有独立的卫生间。可以接待60人,200多元一晚,包含早餐和晚餐。到今年10月,他家实现营业收入7万元。

在“夏羌拉”客栈,金卓告诉记者,2011年,她孤身一人到了成都打拼。后来,随着党岭旅游快速发展,她便萌生了回乡开客栈的想法。在游客的建议下,她对客栈进行了提档升级,既有原汁原味的当地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她说,党岭的旅游公路项目很快就会实施,以后到党岭更加方便,牧民们也会因为日渐红火的旅游挣到更多的钱。目前,丹巴乡村酒店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川渝以及福建、广东、陕西、浙江、北京等地。

看到甲居、中路、党岭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猛,民居接待鼓了农牧民钱袋子,正在甲居调研旅游扶贫工作的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感到十分高兴。他告诉记者,州委、州政府作出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为丹巴县乡村振兴明确了目标和路径,让丹巴县委、县政府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在何文才看来,丹巴县既有纯牧区、也有纯农区,可以为全省藏区探索符合藏区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振兴藏区乡村的经验;丹巴县有省级森林小镇2个,先后投入4亿元开展20多个生态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名列全省前列;文化是旅游的魂,藏羌汉族共居,形成了嘉绒文化、东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各族群众孝老敬亲、邻里和谐,有坚实的乡村文明基础。

“丹巴县在国家地理杂志组织中国最美乡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z最美六大乡村古镇第一名,有着‘地球之花’的美誉,古碉、藏寨、美人谷已经成为丹巴县饮誉全球的金字招牌,201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一半以上示范村在丹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丹巴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何文才说,丹巴县将以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为抓手,以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路径,通过农旅、文旅结合,让丹巴县成为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的旅游目的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丹巴县乡村旅游更加成熟。到目前,已经建成知名景区6个,发展民居接待户390余户,三分之一的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乡村旅游中获益。

丹巴县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到2018年,中路片区、聂呷片区、梭坡片区均完成了旅游公路、文化广场、旅游公厕,民宿提升、步游道、花卉种植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基础设施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品质,今年五一小长假,3个示范片区的320户民居接待户5246个床位预定一空,仅五一小长假,全县接待游客82550人次,同比增长1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80.5万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来丹游客13.4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26.9万元。

农业园区 打造“藏区三农”升级版

丹巴县半扇门乡腊月山村村民牟正华是村里公认的种植药材能手,他家一共种植了6亩大黄、羌活两种名贵中药材。他算了一笔账:“大黄和羌活一般为3至4年的生长期,据估算,在正常品种、产量和市场价格前提下,年均亩产值为3500—6000元,年均亩纯收入为2500元—5000元,照此计算,腊月山三村56户人家,届时户均将增加2至3万元。”

同样在半扇门乡喇嘛寺二村,正在尚作农业科技公司打造高产高效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务工的村民王成亿告诉记者,他把3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一亩土地一年收益1300元,他平均每天务工收入80元,每年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2万多元。

“党中央和省委、州委为我们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我们将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大升级、生态环境大保护、农耕文明大发扬、农村社会大进步、农民生活大改善,最终把丹巴建设成为‘藏区版富春山居图’和‘向世界展示中国最美藏区的窗口’,使丹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藏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何文才信心满满地说。丹巴县是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2013年以来,整合对口帮扶和涉农资金2亿元,先后实施了扶贫新村、民族团结示范新村、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项目。2018年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04个、“四好村”87个(其中省级9个)。到去年,全县18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硬化路,104个村完成通组入户路。

近年来,丹巴县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强支撑”的总体思路,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和产业扶持基金8866万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夯实了乡村振兴的长效基石。预计到2020年,丹巴县贫困村产业助农增收人均增幅将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加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5800元以上。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王俊告诉记者,在推进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丹巴县突出农旅文旅结合,做好产业振兴的文章,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丹巴尚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美人脆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康定红葡萄酒有限公司、云心农业有限公司、嘉源中药材有限公司、藏味轩农业有限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丹巴县已引进3家省级龙头企业,培育3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6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区4000亩、林果基地5万亩、中藏药材基地5000亩、生态养殖基地8个,12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4个,丹巴苹果、丹巴黄金荚、丹巴藏香猪、丹巴羌活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建成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肉鸡养殖小区7个、肉牛养殖小区8个、中蜂养殖户31户,畜禽年出栏达5.53万头(只、羽);新建休闲农业专业村2个、农业主题公园1个。丹巴县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县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目前已完成梭坡、中路、甲居3个示范片区25个示范村首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2019年全县正在全力打造20个示范村。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丹巴民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形成了一幅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是天然的藏区版“富春山居图”。



  • 上一篇:道孚县人民检察院进一步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热潮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