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康定农牧民日子甜如蜜

《甘孜日报》    2014年03月25日

    藏历新年刚过,康定县金汤乡陇须村村支书薛永建又为孩子买回新衣服,“过年时买了一次,现在再买一次。”他说,去年家里现金收入近万元,要让孩子们穿新衣服上学。
    不仅是薛永建,去年康定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80元,同比增加1330元,其24%的增长幅度更是超过全省平均增幅近一倍。
    一个偏远的高原县,农牧民增收为何如此迅速?记者走村入户实地探访。


     ■王静茹 李铭暇

    建产村相融特色新村

   春寒料峭,沿大渡河峡谷溯源而上,康定县金汤、捧塔、甲根坝等乡镇田野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3月10日一早,金汤乡陇须村村民杨庆兵就在地里为新种植的魔芋、蔬菜进行早春管理。他说:“过去这个时候,地都闲着,我们也都在家里‘猫冬’,人是轻松了,但是没有钱。现在政府派技术员给我们培训魔芋、蔬菜种植技术,将空闲地利用起来,去年一亩土地给家里带来几千元的收益。”去年以来,陇须村依靠魔芋、板栗和蔬菜种植,全村实现农业增收2.2万多元,整个乡农业增收262万元。
   康定县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助农增收。去年在“五下乡”活动中,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将5.17余万株优质大樱桃种苗送给当地村民,还对林果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政策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发放了相关的技术资料。
    捧塔乡的刘阿姨说:“去年我家养了十几头猪,畜牧站技术员教我们日常饲养管理、标准化圈舍修建,还讲了好多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我家的猪长得壮了,年底卖了好价钱。”
   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康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共投入资金16146万元,同比增长34.5%。新建2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改扩建12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形成优质高产青稞、绿色蔬菜、优质马铃薯、芫根、特色林果、中藏药材、禁牧育草、特色养殖等八大产业基地、两大农产品加工园区、一带两区休闲观光农牧业示范片,建成15个产村相融的特色新村。

   全域旅游带活农家乐

   康定县致力于旅游全域化,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村落、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精品,结合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新农村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民居接待范围,提升民居接待质量,带活了一批农家乐,民居接待成为广大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瓦泽乡距新都桥镇不过5、6公里,随着国道318线不断修建完善和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这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民居接待市场,路旁随处可见藏民居接待站,营官寨子是其中较有规模的一家。据营官寨子女主人巴姆介绍,自从路修好后,自驾游和驴友不断增加,她看到了旅游接待的前景,于是多方筹资建起能接待近百游客的营官寨子。
   巴姆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他们的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低、中、高不同层次都可以接待。“游客可以花200元住宿,花20元也能住下来。去年实现收入30余万元。”

   农牧品牌助农牧民增收

   相对农区来说,牧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为了让牧民群众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康定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畜牧产业,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牧区优良牧草种植推广力度,建成塔公乡和呷巴乡禁牧育草基地3000亩,牦牛改良点1个、扩繁场1个、种鸡场1个、牦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藏鸡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与省、州级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了“牛头牌”、“张大哥”、“李大姐”和“大锅庄”等系列品牌。
   塔公乡是纯牧业乡,多年来以畜牧业养殖为主,酸奶加工出售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过去由于酸奶盒没有卫生保障,销售情况不理想。2013年,该县设计制作了规范的酸奶盒,酸奶的售价提高了,也启发和引导牧民用市场化手段推销畜牧产品。“有了这批酸奶盒,今年我家酸奶收入看涨。”塔公乡江巴村村民呷让甲指着自家储物室里整齐摆放的酸奶包装盒,高兴地说。
   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率先在全州实行失地农民后期扶持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鼓励农牧民以多种方式开展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认真兑现“农业四项补贴”、草原生态等政策性补贴,增加农牧民政策性收入,2013年共发放各类政策性补助10249.38万元。
   依托优势产业,加快农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该县成立劳务开发公司,协调水电、矿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吸纳本地农民工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万余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

 
 
  • 上一篇:甘孜供电公司深入高海拔山区巡查配电线路
  • 下一篇:炉霍县立说立行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