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协力战洪灾 见证“心”力量——丹巴县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见闻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19日

18日晚,受灾村民在墨尔多山镇岳扎坝村临时安置点。

丹巴县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在临时安置点开展消杀工作。

志愿者正在运送应急物资。

◎甲央让布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游飞 刘小兵 文/图

6月17日凌晨3时20分许,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阻断小金河,形成堰塞湖,造成丹巴县山洪泥石流灾害。

灾害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紧急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参与应急抢险。一场与自然灾害抗击的战斗打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关心下,丹巴众志成城抢险救灾,演奏出一曲气壮山河的雪域浩歌。

紧急疏散 强力之举得“安心”

山下是洪峰汹涌的小金河,山上是烟火升腾的安置点。6月18日,在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临时过渡安置点,80岁高龄的村民袁前力和他42岁的残疾儿子袁辉东在救灾帐篷外晒着太阳,神情安详,一点也看不到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所带来的慌乱。

而在前一天凌晨,这对父子的内心是不平静的。6月17日凌晨3点40分许,睡梦中的袁前力一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伸手按开关,却遭遇停电,屋内伸手不见五指,屋外雨声大作,恐慌一下袭来。

“三叔不要慌,我是辉军,乡上来电话说梅龙沟滑坡,上面成堰塞湖了,随时有危险,必须快点转移。”门外响起村支部书记袁辉军的声音。镇定下来,袁前力的儿媳妇严小兰在手机电筒照亮下打开门。开门之际,只见外面大雨滂沱,袁辉军和几位民兵已被淋得像一只只“落汤鸡”。

“三叔,搞快,我们帮你转移到安全地带。”话不多说,袁辉军与随行民兵背起袁前力和瘫痪在床的袁辉东,带着严小兰,直奔500米远的半山而去。

据袁辉军介绍,红五月村离堰塞体下游约3公里左右,是此灾害中受威胁较大的地区之一。6月17日凌晨灾情发生后,乡村干部和民兵队伍第一时间组织沿河居民连夜转移,并采取就近投亲靠友、搭建帐篷等方式,安置转移群众。随后,相关部门、乡村干部和当地青壮年群众,团结协作,抓好险情监测、人员劝返、安置生活等工作。

在临时过渡安置点,记者看到防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无虞、群众情绪稳定,对救灾胜利充满信心。

红五月村临时过渡安置点只是丹巴疏散安置的一个缩影。

人民安危记在心,一枝一叶总关情。险情发生后,疏散撤离危险地带的群众是头等大事。6月17日凌晨3时20分,山洪灾害发生后,省、州、县及邻县28支救援队伍和群众救援队伍共计450余人立刻投入救援,在当日上午9时,完成对小金河两岸受威胁地带群众的紧急疏散,累计转移疏散5100余户2.12万余人。

人民至上、安全第一。根据各乡镇、村组受灾情况,丹巴采取县城集中安置、就近投亲靠友、搭建帐篷等方式,共安置受灾群众7200余人。将受灾最重、危及生命安全的重点地区群众安置到半扇门镇关州村活动室、中路乡政府、墨尔多山镇岳扎小学、章谷镇三岔河社区等18个集中安置点,搭建帐篷72顶,集中安置1800余人。以投亲靠友方式分散安置5400余人。把险情相对不严重、存在一定风险的1.4万余名群众疏散到安全高地;6月18日险情缓解后,1.4万疏散人员均已返回家中,属地乡镇、村组干部全员在岗在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监测报告情况,一旦发现危险,及时通知撤离。

公安干警在抢险救灾中堪称“保护神”。丹巴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陈莉告诉记者,17日凌晨灾情发生后,该局第一时间派出200多名警力,疏散转移了小金河沿河威胁最大的5个村群众279户、900余人;随后派出警力,分小组在各危险区域24小时值守,负责险情监测、交通管制、人员车辆劝返等工作,防止发生意外。

灾害发生后,国网丹巴供电公司立刻组织30人的突击队,分成4个组,2个组投入线路抢险、隐患排查,2个组负责安置点用电保障。“一定要保障电力供应,让受灾群众在安置点过上亮亮堂堂的稳定生活。”国网丹巴县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廖运康说,在危难关头,一定要“电亮”群众生活。

危急有人帮,百姓心不慌。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是丹巴安置工作必须做到的最低要求,也是最实在的保障。

非常时刻 援助之手很“暖心”

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77岁村民吴桂香是个“老病号”,患有高血压,一直在服药。6月17日凌晨仓促转移时把药落在了家中。6月18日上午她感觉不适,家人联系到卫生院的医生袁坤蓉;十几分钟后,药送到了吴桂香手上,她服药后感觉好多了。“感谢你们送来了救命药哦!”吴桂香感激地说。

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到暖心处。丹巴县卫健局局长蔡永光介绍说,为切实做好暖心服务,该局整合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墨尔多山镇、半扇门乡及其周边乡镇的卫生院工作人员和各村村医投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全县120名医卫专业人员投入健康保障工作。“要坚决实现抢险救援中‘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决不能让群众缺医少药而造成‘次生灾害’。”

当突击队员克服困难,在崇山峻岭间跋涉两个多小时,历经千难万险将物资送到上山避险的村民手中时,半扇门镇关州村村民秦邦芬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时候一包饼干、一桶方便面都是宝贝哦,谢谢你们!”

道路已被泥石流冲毁,可受灾群众急需生活物资。丹巴县公安局第一时间组织突击队员,爬山绕道深入到泥石流灾区开展搜救工作,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和食品。突击队员沿着放羊小道前行,小道在陡峭湿滑的山壁上曲折蜿蜒,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跌下山谷,但是大家没有畏缩,坚毅前行。

在保障救援物资方面,丹巴县积极对接州级物资储备库,实时动态掌握物资的储备需求情况,确保物资储备充足,积极协调阿坝州小金县为堰塞湖上游受困群众提供生活物资保障,统筹调度县内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6月18日,已调配帐篷120顶、棉被300床、大米1000斤、面粉300斤、菜油500斤、挂面500斤,已分别运往受灾乡(镇)、村组。

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人盈泪,更有乡亲的守望相助、携手抗灾,令人感怀。

“大家都赶快进来坐,不要客气,马上就可以吃饭了。”6月18日,在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三组地处安全地带的一户人家,记者看见一个院坝里聚集了13名老人,房屋主人正在热情招呼大家。房屋主人名叫罗桂香,今年65岁。她告诉记者,她一家四口,两个女儿都在外面工作,平时就她和老伴在家。灾情发生后,同村沿河的群众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有的住在亲友家中,有的住在救灾帐篷里。考虑到老人们住在帐篷里不利于健康,她主动向村上提出,愿意把自家收拾出来为村中老人提供食宿。现在,有22名老人在她家吃饭,13名老人在她家免费住宿。

榜样在引领,风尚得发扬。罗桂香的善举感动了众人。灾情发生后,红五月村在外工作、经商人员发起了捐款,村里用一部分善款买了清油、面粉、牛奶等物资拿到罗桂香家使用,“帮衬”着她一同照顾好村中老人。

对于别人的赞誉,罗桂香很不好意思,她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大家在帮助这些老人。我们都是本乡本土的,大家一起渡过难关,比什么都重要。”

危难之时,需要浓浓温情熨帖心灵。72顶蓝色帐篷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在蓝天白云下分外美丽;袅袅炊烟升腾起阵阵暖意,温暖心底。

协力抗洪 自救之法聚“民心”

6月18日上午,洪水奔涌,冲刷着河岸,水位不断上涨,河水离宽阔的岳扎坝子只有一米来高的距离。

在最有可能决堤的地方,一台挖掘机正在轰鸣工作,挖出了一个3米宽2米深的深坑。

“往左再挖半米,挖宽一点,还要再挖深一点,挖到‘老底’,只有基础稳当了,‘挡水墙’才不会被冲垮。”墨尔多山镇岳扎坝村村民张恩华在一旁指挥挖掘,忙个不停。

张恩华介绍说,“坝基”挖到4米宽、3米深,填上大石头筑牢基础,再在上面用“铁丝笼子”装上块石垒成6米高的坚固“挡水墙”,这是岳扎坝村“建设大军”当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与洪水竞速,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一大早,村委会成员就通过微信、电话、大喇叭动员避险到半山腰安置点的劳动力组建攻坚队伍。

“昨天晚上,镇干部与我们对岳扎坝段洪水水位进行勘察,认为洪水极有可能漫灌上坝子。为了保住岳扎坝子180亩肥沃土地和有84户的岳扎坝移民新村,必须建起‘挡水墙’。”岳扎坝村村支部书记衡久毅告诉记者,村委会一动员,本已避险转移到山腰安置点的350名村民中,具有劳动力的140名村民立刻如猛虎下山,挖基槽、运石块、筑墙垣,掀起声势浩大的家园保卫战。

上山为避险,下山为抢险。男人破土取石,女人接力装车;男人“打主力”,女人“敲边鼓”,有条不紊,运作高效。

“村子是大家的,我们都不希望土地和房子被淹,所以村支书一招呼,大家都争着来。最后是村组干部、党员、民兵和年轻的村民来了。”村民赵小燕一边接力搬石头,一边点数着介绍哪些是“积极分子”。

民兵薛成先就是赵小燕说的“积极分子”。他告诉记者,全村25个民兵都来了,是一支生力军。“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打硬仗咋少得了我们民兵。”

墨尔多山镇党委书记罗兴进看到全民皆兵、协力奋战的场景,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心齐”。 “这得益于这些年脱贫攻坚中凝聚了人心,也得益于长期演练增强了大家的防洪抢险意识。”罗兴进表示,正是民心相向、民力相聚,才能在危急之时汇聚磅礴力量。

不只是在岳扎坝村、不只是在墨尔多山镇,在此次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丹巴广大群众为抗击洪灾、保卫家园闻令而动、主动作为。

6个小时,全县累计疏散5100余户2.12万人,接近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庞大的数字折射出令人惊叹的速度。这速度来自于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担责、挺身而出、组织有力;更来自于丹巴人民万众一心、协力抗洪的精神。在这时,“人心齐、泰山移”得到了最好的明证。

不屈丹巴 必胜之念有“信心”

半扇门镇是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核心区”,直面无情现实,挺起不屈的脊梁。“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迟疑。我们乡村干部、基干民兵立刻奔赴一线,全力投入抗洪抢险。”电话那头,半扇门镇镇长谢仕英铿锵的声音充满力量。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第一时间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核查、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第一时间开展应急保障、第一时间逐个排查隐患……与时间赛跑、与危情赛跑,在有着国家和省州作坚强后盾的同时,丹巴勇担主体责任,挺起坚强脊梁,搏击巨浪。

面对抢险救灾工作的严峻形势。逐项研究、逐项安排、逐项压实责任,县、乡、村三级联动、同频共振:县委书记在受灾一线踏勘灾情、现场指挥,县长坐镇指挥中心统筹调度,各相关部门分赴灾区开展救援,沿河乡镇的县级联系领导第一时间下沉一线,乡镇、村组力量积极开展自救,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协调联动,多方密切配合的应急抢险救援合力,有序推动各项抢险救援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关键时刻冲上前,党员身份亮出来。中流砥柱,战斗堡垒,先锋力量,勇往直前。抢险救灾中,鲜艳党旗飘起来、金色党徽亮起来、先锋作用强起来。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全县共组建各类党员先锋队、青年党员突击队、党员抢修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支,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防汛有力,救灾有序,抗灾有效。全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彰显,各级党员干部用超倍的付出,克服各种困难,只为坚决打赢这场应急抢险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6月18日21时,墨尔多山镇岳扎坝村临时过渡安置点灯火明亮,10多个帐篷一字排列。帐篷外,村民们围成小圈聊着家常,一言一语中早已没有灾情初发时的紧张,三五个小孩正在追逐打闹,笑声让安置点更有生机;帐篷内,有的群众在吃晚饭,有的群众正在铺床,有的群众已经安睡,大家都有条不紊、举止平静。65岁的岳扎坝村村民邹茂康带着老伴、儿媳妇和3个孙子住在12号帐篷。他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安心避险,人安全就什么都有希望,灾害过后再考虑其他事情,相信困难会过去,日子会好起来。

“帐篷通了电,吃的、盖的都有,你不要担心;房子的事情也不要担心,只要人没有问题就什么都好,政府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的。”这是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村民袁秀芳与远在成都的儿子的通话。

半扇门镇阿娘沟一村、关州村房屋基本被冲毁。“我们关州村损失很大,但只要人安全,财产损失了不要紧,大家团结起来,有党委政府的帮助,我们相信一定能战胜灾害、挺过难关。”半扇门镇关州村村民郑明富说。

质朴的话语,却透着强大的信心。强大的信心,来自于不屈的力量。

危难之际激发的巨大凝聚力,在不断丰富和升华。迎接挑战,巍然挺立,不屈丹巴必将以勇气战胜困难、以信心赢得胜利。


  • 上一篇:丹巴县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 下一篇:泸定德威脱毒马铃薯育繁基地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