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谈判专家”甘当“和事佬”

《甘孜日报》    2014年04月10日


人民调解员深入农户了解情况。
  人民调解员是一个植根乡村、贴近群众,擅长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草根”族。他们走村入户,实地了解情况,采取说服教育、心理疏导、民主协商、换位思考、现场听证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成功地化解了很多棘手的矛盾纠纷,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谈判专家”。
  百姓眼中的“谈判专家”
  去年5月,在甘孜县拖坝乡移民新村人民调解员阿曲的调解下,四通乡日都村与下雄乡然洛村的草场边界纠纷最终达成协议,一桩拖了5年之久的纠纷圆满化解。
东谷区四通达乡日都村与拖坝区下雄乡然洛村长期存在草场边界纠纷,多年来,通过三次调解,未能有效解决矛盾,隐患极大。阿曲介入调解,通过听取双方陈述、现场踏勘、实地走访群众,了解双方存在的主要矛盾,为牧民群众做了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历时一个月,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阿曲是一名退休干部,现任拖坝乡移民新村主任。他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邻里之间遇到矛盾纠纷都会请他出面调解,他也从不推诿和拒绝,乐意当管“闲事”的“和事佬”。为乡亲们调解纠纷,他总是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谈判专家”。
去年9月,阿曲被县里聘请为人民调解员。近一年时间,他参与调解县域内矛盾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调解员,首先要先听矛盾双方的陈述,搞清楚事实,然后根据事实公平地评价,再给出合理建议。没有调解不了的矛盾,关键看有没有用心去倾听,设身处地去思考。”阿曲说。在阿曲的笔记本上,灌溉水源的使用、草场划分、虫草的采挖等8类,分别记录着30年来2000多起矛盾纠纷,并对每一类矛盾纠纷处理情况进行了归类。
  “看到困难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看到矛盾双方从你争我吵到心平气和,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虽然我已经六十岁了,但只要群众需要,我愿意继续从事调解工作。”阿曲说。
  为构建“大调解、大稳定”的工作格局,甘孜县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去年9月,该县成立了矛盾大调解中心,从全县各乡镇挑选出25名人民调解员组成“大调解团”。“大调解团”以人民内部矛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实行分类别、分区域调解,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农牧区稳定的“减压阀”
  自调解中心成立以来,甘孜县加强硬件设施及调解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努力提升矛盾纠纷调处水平,着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为有效开展调解工作,我们调解中心建了调解室、食宿间,为矛盾纠纷双方提供方便。”县调解中心副主任杨健告诉记者,尤其是在广大农牧区,灌溉水源的使用、草场划分、冬虫夏草的采挖……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出现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派调解员实地调查,在县上调处矛盾,有了调解室、食宿间,既减少纠纷双方的费用,又方便了矛盾纠纷双方的住宿和生活。
  “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化解,是因为现在的调解模式更新颖、调解制度更明晰。”甘孜镇城北四村人民调解员生龙降措介绍说,原来的调解制度跟不上时代需求,老百姓有怨气、感到不公平。现在,全县建立了乡(镇)、村、组三级民调网络,完善和健全了人民调解制度、调解员可依照相关法律条文规定进行调解,做到公平、公正,效果更加明显。他表示,为了做到公平调解,调解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调解技巧、策略和方法,经常收看《经济与法》、《法律讲座》、《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从一些具体案例剖析中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运用到调解实践中。
  “人民调解员不仅做事要公道正派、还要知晓调解基本知识。”县政法委副书记、调解中心主任巴登泽仁介绍说,为进一步抓好矛盾纠纷“大调解团”的内部调解制度,该县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逗硬工作责任奖惩,充分调动调解员的工作激情和热情,努力做好各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时,还对调解员进行了培训,让基层调解员更加熟悉调解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一些调解技巧、策略和方法,全面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水平,让人民调解员成为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近年来,为构筑一张“遍布城乡、网络健全、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调解组织网络,甘孜县在各乡镇、行政村分别设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各村民小组设立了民调小组,完善健全了乡(镇)、村、组三级民调网络。每月各村、组调解员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逐级上报,由县调解中心、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热点、敏感问题进行预防和联合“会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记者 陈斌 格桑土登 扎西 文/图)
  • 上一篇:康定发放二代社会保障卡
  • 下一篇:调解调出和谐新气象